乾隆汉白玉碗存世作品的介绍
乾隆玉碗是一种清朝时期制造的玉器,它代表着清代玉器的最 高水平,具有很高收藏价值。
正因为乾隆时期的玉石文化盛行之分,使得这时期的制造雕刻技术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当前乾隆时期汉白玉堪称汉白玉市场上的一大霸主,相对于其他时代的而言,乾隆时期的汉白玉“天价”频出,可见在收藏家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值得收藏。
汉白玉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是CaCO3,主要由CaCO3、MgCO3和SiO2组成,也包含少量Al2O3、Fe2O3等成分。颜色洁白的细粒大理岩,质坚硬,是上等的建筑和雕刻材料。基本上它并不溶于水。它可存在于以下形态:霰石、方解石、白垩、石灰岩、大理石、石灰华。可于岩石内找到。动物背壳和蜗牛壳的主要成份。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汉白玉质地坚硬洁白。简单来说汉白玉主要是使用在建筑上,天安门前的华表,金水桥,宫内的宫殿基座,石阶,护栏都是用汉白玉制作的。
2013年苏富比拍卖会上的一对乾隆年制玉碗,口径为10CM,高度为3.5CM,底径为4.5CM,初步估价得出,价值大概在350万元以上。经过两轮抢拍,最终价格上涨到620万圆满成 交!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当今社会,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而藏玉可以使人得到心灵的愉悦,为现代人提供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一股艺术品收藏热潮,汉白玉碗因其超高的艺术观赏性与美好吉祥的寓意,深受古玩收藏爱好者钟爱,市场价值可见一斑,伴随着市场的繁荣,今后更有着更大的上升空间,前景十分看好。
包浆一词在清代文献中已存在,应指乾隆汉白玉碗表面的皮壳特点,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为沁色和盘色,沁色指乾隆汉白玉碗埋在地下,或传世过程中,由于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包括埋藏环境、保存条件等)在乾隆汉白玉碗表面形成的一层颜色变化,多见白色、铁锈色、暗黄 色、黑色、绿色,白色多称水沁,铁锈色有人称铁锈沁,有人称血沁,暗黄 色称土沁,沁色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大体沿乾隆汉白玉碗染色与风化过程形成,又因乾隆汉白玉碗埋藏的时代不同、地区不同而不同,一般看,汉代以前乾隆汉白玉碗沁色较重,南方出土乾隆汉白玉碗称为湿土出土乾隆汉白玉碗,水沁较重。红山乾隆汉白玉碗被一些人称为北方燥土出土乾隆汉白玉碗,或无沁,或白色沁,或铁锈沁,或暗黄 色沁,沁色一般都较少,少量乾隆汉白玉碗为较重的白色或褐色沁。
目前,人们往往过低地估计了作伪者,认为不可能做得这样好。实际上,因为制伪者利用他们掌握的某些科技知识仿造,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知识创新,用科学的理论,进行辨别真伪,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辨伪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