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古城墙
大同古城墙位于山西大同市,城墙高大雄伟,布防严密,历史上在北部边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一直享有“巍然重镇”、“北方锁钥”之誉。
现存大同古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而成,形制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城墙一律以规整有制的石条、石板、石方为基础,在原城墙基础上用“三合土”夯成,外包青砖。城墙高达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城墙四周修筑了54座望楼,96座窝铺。四面城墙建有580对垛子,代表当时大同所辖村庄数。城墙四角建有角楼,四角墩外各建控军台一座。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其月楼、箭楼、望楼、角楼间隔而立。四门之外建有瓮城、月城、护城河,是我国古代军事建筑史上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
大同古城墙的外轮廓并未采用通常的平直做法,而是象齿轮一样,凸凹相间排列有序。凸出的部分为城墙墩子。在四个角墩的外围,还各建有控军台一座,上架踏板与城墙相通。这些墩台的设置,从战争上考虑,可以很好地发挥侧射、策应和了望作用,防止“死角”部位的出现;还可以根据观察到的敌情变化,迅速采取应变措施,以增强城防的稳固和应变能力。诸多矗立于城墙上的楼台建筑物在战争中起到了观察、隐蔽、机动、射击、接应、制高和前线指挥所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它们也是一组极为珍贵的明代建筑艺术群体。
大同古城南城墙的东部,建有“雁塔”一座,俗称“了望塔”,这在我国城墙建设史上也是仅见的。该塔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高度约17米,为八角七级砖构宝塔。其形制端庄稳重、秀丽玲珑,底部每面石碣上还镌刻着全城历朝举子姓名及其功名,以激励后人奋进。塔内设踏垛砖梯,可攀登至顶层了望城郊原野,也是战时重要的观察点。
大同古城墙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俯瞰全城。东、南、西、北四条主街成“十”字形,将城区划分为四片,每片又由次十字街将其分为四块,每块再由两层十字街分为若干小块。因此,以四条大街为主干的规整十字路,是大同城街道格局的主要特色。俗云:“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就是指这种格局而言。四大街的中段各建有一楼,诸如钟楼、鼓楼、太平楼、魁星楼等等。在城中心四条大街的交点,树立着一座由四个牌坊连成一体的牌楼,称作“四牌楼”,是木结构建筑,颇为精美。据说是大将军徐达在“增筑”大同城墙竣工之后,为玄耀其功德而树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