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爱你?宝宝情志呵护2个关键期,给TA安全感,教TA表达爱
33
读书答题 第 33 期
本期题目:
下列关于鼻炎、鼻窦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患鼻窦炎的宝宝不会患鼻炎。
B.鼻炎和鼻窦炎反复发作,根本上是宝宝的体质本虚标实。
C.宝宝鼻子有病,与脾胃无关。
D.鼻炎的鼻涕随病情发展由清转浓,鼻窦炎为浓稠黄鼻涕。
E.宝宝鼻炎导致的腺样体肥大,最好去医院切除。
快去答题
下期公布正确答案和幸运名单哦!
答题格式:
▼
公众号下方对话框发送
“读书答题第33期 + 地区 +
所在群编号 + 你的答案”
上期“读书答题“的正确答案及获得面诊机会的读者名单,见文末!
【许尤佳教授独家语音分享,每次推送见!】
最近季节交替,昼短夜长,有没有感觉到,孩子的情绪也更敏感了?
我总和家长强调,养护孩子要在“衣食住行情志医疗”六方面全方位做好。
其中对宝宝情志上的呵护,是家长最容易忽略的,因为只有它是无形的。
我每次在各种讲座中谈到“宝宝也有七情六欲”时,总发现不少家长会露出微妙而尴尬的神情。似乎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爱”总是羞于说出口。
中医讲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我们知道宝宝脏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更需要呵护情志。家长不会合理表达,宝宝怎么能直观地感受到爱?
日常生活中,家长很爱把“小孩子懂个什么”挂在嘴边。其实,家长是关爱还是忽略,宝宝心里都懂。
我多年经验发现,那些缺少细心关爱、情志受损的孩子,会出现各种异常表现:从性格心理上的易哭、易闹、敏感、卑懦,到病理上的多动、抽搐、过敏性疾病等。
真到了这种时候家长才想起来弥补,往往要花费数倍的心血,有的伤害甚至是不可逆的。
有家长问,“许教授,您总说要对宝宝情志呵护,这不像给宝宝调养身体,喂多少、穿多少都有定数。宝宝的情志看不见摸不着,具体该怎么呵护呀?”
周末了,我们来好好说一说情志的呵护方法。
婴儿期的观察安抚:
抚触、轻语、慢歌
处于婴儿期的小宝宝,刚从妈妈肚子里出来,迎接TA的是一个陌生的新环境。
没有了妈妈体温的安抚,小宝宝容易紧张,只能用哭声表达内心的不安。
曾有一位妈妈回忆宝宝婴儿期的那段心酸路:
自己以前总以为宝宝哭了就等于饿了,于是宝宝一哭就喂奶。又怕喂多了对宝宝消化不好,就搀着温水喂。
这方法刚开始还奏效。宝宝一被抱起来喂奶就不哭闹了,有时喝着喝着,还能在妈妈怀里睡得特别香。
但不知为何,原本足月出生的大胖小子,却逐渐开始小毛病不断:吐奶、没精神、起疹子……止住的哭声又回来了。
其实,这位妈妈理解错了。宝宝被抱起来喂奶就能止哭,原因多数不在于“喂奶”的行为,而在于“抱”的动作。
对婴儿期的宝宝进行情志呵护,触碰和言语最重要。只有这样孩子才有安全感。
宝宝这个阶段虽不能言语,却能敏感捕捉言语中的情绪。
比如,对很多妈妈来讲非常艰难的“断奶”,其实可以加上这样的尝试:
戒母乳前的一段时间,妈妈可以经常抱着宝宝,轻柔地和TA讲道理:“宝宝乖,妈妈很快要上班了,不能再给你亲喂,你要听话,到时我们会试着用奶瓶来喂你。”
这样说上一段时间,加上奶瓶喂养时温柔的爱抚,宝宝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意,就能明白:没有母乳并不代表妈妈不爱TA、忽略TA。
情志呵护小妙招:小儿推拿
除了把宝宝抱入怀中轻轻抚触,小儿推拿也是一种触碰交流的好选择。
家长的双手接触宝宝的皮肤,实际上是给宝宝的皮肤增加刺激点,促进触觉神经细胞和中枢的联系,帮助宝宝神经系统更好地发育。
对婴儿期的宝宝进行小儿推拿,可选择补脾经(左上图)、摩腹(左中图)、按揉足三里(左下图)给宝宝健脾胃,选择轻揉小天心(右上图)、开天门(右下图)给宝宝镇惊安神。
做儿推时,以下几点需注意:
1.选择宝宝相对安静、不累、不饿、精神较好的状态下进行,如喂奶前30~60分钟、喂奶后90分钟、沐浴后、午睡前等。
2.推拿时间先控制在每次5分钟,宝宝适应后可逐渐增加到15分钟,每天2~3次。
3.推拿力度要轻柔,营造愉悦温馨的氛围。家长要保持心情舒畅,充满爱意地看着宝宝,温柔低语。可播放柔和的音乐。
4.如果宝宝用力反抗,哭个不停,须停止推拿,安抚宝宝。隔段时间再尝试。
5.早产或有特殊疾病的新生儿宝宝,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小贴士:宝宝夜啼,安抚方式别跑偏
小婴儿睡觉不安稳、易受惊夜啼,有偏方说可以用布袋、米袋压心口,可行吗?
万万不行!
首先,宝宝夜啼有许多原因,如消化不良、白天玩耍过度、受惊过度、肠道虫扰等。
家长止宝宝夜啼,需要辨证施治:消化不良的话就消食导滞,肠虫困扰就驱虫安神,受惊过度则要定惊安神。
小布袋压心口这种方法不能起到安抚宝宝情志的作用。相反,宝宝五脏六腑十分虚弱,外物强行按压,对器官的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甚至有安全隐患。
家长心切乱投医,除了米袋压心法,还有枕边放桃枝、贴符等迷信“偏方”。
其实,家长最应该做的,不是信偏方,而是尽力给宝宝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多陪伴抚触低语,给足宝宝安全感。
幼童期的启发引导:
不忽视、不缺席、不刺激
“哭不能抱!”
这是我曾接诊的一位年轻妈妈和婆婆之间发生的育儿理念矛盾。
老人家认为,不能培养宝宝过度依赖、骄纵任性的心理。宝宝坐在地上哭闹,年轻妈妈想上前哄劝,却被婆婆一把拦住。“等他哭累了,自己就消停了。”
宝宝一哭就想哄,是妈妈太心软了吗?
宝宝哭闹,不忽视
宝宝哭闹,是表达需求和沟通的途径,绝对不能忽视。此时,宝宝的情志最需要得到疏泄和及时的安抚。
若家长对此置之不理,或用呵斥来强行止哭,宝宝期待的回应一次次落空,表面上哭闹减少了,家长以为宝宝变乖了,甚至认为这样的教育简单有效,实际上是孩子不敢再和家长交流了。这对情志的损伤非常大。
当然,家长也不能一味纵容孩子,有求必应。沟通和引导非常重要。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立下约定和规矩,什么要求可以满足,什么要求则不合理。
这样无形中也会帮宝宝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塑造完整的人格。
呵护情志,不缺席
对宝宝情志的呵护,妈妈要关心,爸爸也不能缺席,工作忙不是借口。
我见过一位年轻的爸爸,孩子特别黏他,总要等他下班回家才肯好好睡觉。如果他没按时回来,孩子就会焦虑,哭哭啼啼,很晚才能入睡,接下来好几天都作息不正常,甚至生病。
他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每次知道要加班,都会提前和孩子视频通话,温柔告知自己会晚一点回家。宝宝的情感得到回应和安抚,很快安静下来,按时入睡。
有些家长陪孩子时总在低头玩手机,对宝宝的话敷衍回应,甚至干脆扔给宝宝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自己图个清净。
这种低质量的“缺失性陪伴”,其实比不陪伴更让宝宝失落难过,会损伤宝宝的情志。你是真的在付出时间用心听TA说话,还是在敷衍了事,TA都能敏感察觉。
如何真正陪伴宝宝?尊重、在意孩子的感受,及时回应孩子的请求。
这需要很大的耐心,但正是这样,宝宝才能真正体会到来自家长的爱。
一位妈妈分享说,曾经她信奉“虎妈”教育。宝宝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弄丢东西,她会大声呵斥宝宝,但屡斥屡犯。
我教她该如何呵护情志,这位妈妈开始学会忍住脾气,在宝宝犯错受惊时不再用言语打击,并尝试表达:“不要怕,妈妈爱你。”
某天,她的宝宝突然抱着她小声说:“妈妈我也爱你。”
她心中一动,原来无意中表达给宝宝听的爱,宝宝心里一直记得。
很多时候,家长重视了无形的情志呵护,长期下来,对孩子一些顽固的疾病能起到比冷冰冰的医术更好的效果。
此时,快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吧!
本期推送就到这儿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