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余氏宗祠竟然走出了一位清朝三代皇帝恩师!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余”,先点上面蓝字余氏全球群,再点关注,每天免费阅读。

文家市镇岩前村槐花塅,余氏宗祠巍然屹立在挂榜山下,槐溪之滨,坐南朝北。

右前150米是明代万历年间余氏来浏始祖宗梦公之墓,宗梦公墓后是岩前中学。

左前方150米的槐溪旁则是清初朱轼先生亲植的两棵樟树,其上各长着一株蜡树,奇迹般地互相共荣。浓荫蔽日,苍翠欲滴。

中间为一平坦开阔的小盆地,四周群山环绕,南川河蜿蜒贯中。小盆地阡陌纵横,稻浪飘香。靠祠堂一侧,大文公路两旁,新旧民居鳞次栉比,这一带便是浏阳余氏较为集中的聚居地。

余氏宗祠栋宇轩昂,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庄重典雅,气势非凡。

大门口石柱联曰:“槐荫永护故园春,前人种,后人培,枝枝竞秀;溪水长绵先世泽,近泳分,远泳合,滴滴归源。”

前后栋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石砌回形天心,天心居中的石板踏步与两厢将前后栋联为一体。

后栋供奉着余氏祖宗牌位,其中一对石柱联曰:“著姓溯周秦汉唐,奕叶蝉联代有贤豪光下邳;卜居历萍浏宜万,宏图俊启今瞻庙貌壮槐溪。”

古祠、古墓、古樟引发人们的思古怀祖之情,省道、槐溪、田园则给人以现代的愉悦,这是古今文明的并存交融与对接传承。

留传在这方风水宝地的许多故事既是缅怀古人美行,更能激励后代。而这许多故事中最神奇而又真实的莫过于从余氏宗祠走出祖孙三代皇帝的恩师轶事。

这个故事是世代余氏族人的荣耀,在文家市一带流传也最为深远。

(一)

古祠走出的皇帝恩师叫朱轼,字子瞻,号可亭。江西高安银坡人氏。生于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殁于乾隆元年(1736年)。

点击下面链接按钮,输入自己的姓氏

★姓氏起源查询  | ★寻找家族宗亲

★家族字辈查询  | ★家族活动查询

朱轼出生于穷苦锯匠之家,但他自幼勤奋好学,力求功名。有一年,少年朱轼趁冬至祭祖的机会向族会求资赴京赶考,族会不但不予理会,反而有人讥笑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只飞不出屋檐的小麻雀”。

朱轼不甘受气,便日夜兼程来浏阳岩前槐花塅,找到正为余氏修葺祠堂做锯工的父亲,向父亲说了他遭族会歧视、耻笑的事,央求父亲为他筹资赴京赶考。怎奈父亲一贫如洗,做工的工钱也不多,不可能筹到那么一笔钱给儿子赶考,父子俩不禁抱头痛哭。

余氏族长文汉公闻声来到这里,见状,问明情况,顿起同情之心。文汉公“雄于财,顾抑跃弛者流,好诗书,敦礼仪,善物色,急公义”,一贯乐善好施,解围济困,做过大量好事。

文汉公目睹少年朱轼气宇不凡,天资聪颖,料想一定前程无量。他扶起朱轼父子,许以联相对馈赠盘缠。

文汉公以匠人锯木为题,令朱轼作破。朱轼应声曰:“送往迎来,其所厚者薄也。”文汉公见其才思敏捷,又虚心有礼,心中大喜,便挽留朱轼在祠堂小住几天。

一天,朱轼随父过槐溪去锯木,因他年少,槐溪水深且急,父亲便背着他过河,恰好在彼岸又遇见了文汉公,文汉公随出一联:“子骑父当马”,朱轼随口答道:“父望子成龙”。

文汉公更加喜爱朱轼,两人成了忘年之交,文汉公的小儿子余熊则与朱轼结为至交,称朱轼为义兄,并拜师朱轼研习学问。

考期将至,文汉公送给朱轼两百两银子,一再嘱朱轼努力前程,无怠厥志士。朱轼感激不尽,拜文汉公为义父,植樟树作留念。遂告辞启程,余熊陪同朱轼进京。

朱轼风雨兼程来到遥远的京城,谁知考期已过,懊恼不已,他向考官再三恳求补考,考官见其心切,像有学问的模样,便命他在一寸见方的纸上快速写一万个字为题。朱轼稍作思索,提笔一挥而就:“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考官见朱轼的应变能力如此之强,不胜欣喜破例加取他为进士。在以后的几次殿试中,朱轼连捷,扶摇直上。再以后官累至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御史,成为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皇帝的老师和重臣,这在我国历史上极为罕见。

朱轼身故之时,乾隆帝辍朝一日,亲自上祭,并为他撰写墓文:“祖之臣,父之老臣,君之师,朕之臣朱轼老先生……”赠太傅,人祀贤良祠,赠谥文端公。

(二)

余熊随朱轼做学问,也有所成,于雍正元年中监元。

为感激朱轼的培养教导,雍正元年,余熊向朱轼先生赠送一块堆金字匾。匾为楠木制,镶边,地光漆,长2.41米,宽0.91米,厚0.07米,重约75公斤。自右至左是“清时登俊”四个行书堆金字,左边落款是;“监元门生余熊”。“雍正元年癸卯岁季冬吉旦”。右边落款之后还有两枚朱轼的篆刻印章。

朱轼收下余熊赠匾,觉得自己能有今日之辉煌显赫,全靠托当年余氏的鼎力相助,他视义父家为自己的家,他觉得将这块匾挂在余氏宗祠是最合适的。于是,他将余熊赠匾加上他的印章之后转赠给了槐花塅余氏宗祠,并亲自送匾。

为感激余氏,朱轼多次欲送金银财宝,然而余氏都自以为是地方上的望族,一再婉谢了朱轼的馈赠。

余氏族人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大多不愿刻苦读书。朱轼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慨叹不已,思考再三,他想出个办法助余氏一把,以后他年年给余氏宗祠寄来几只毛笔。而余氏却不解其意,年年将毛笔扔进垃圾,反怨朱轼小气,却不知毛笔管里藏着的天机。

朱轼年年失望,后来他干脆向余文汉公写请柬,请文汉公出来做官,“招翁同仕”,但“翁之不应”。

余氏族谱中分别载有雍正六年朱轼亲自撰写的《余翁文汉老先生行实》和道光二十九年进士刘名义撰写的《余文汉老先生传》都记载了上述史实,只不过由于朱轼的身份和某些不便,文章对其过程的叙述均有曲写的地方,与民间的传说也有些出入。

(三)

朱轼义重如山,余氏族人对朱轼的赠匾视若珍宝。两百多年来,一直将其高挂在余氏宗祠的前厅正中。时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破“四旧”的尘嚣浊浪也席卷到槐花塅这个偏远的地方。

为保护“清时登俊”匾,一天,余氏族人趁黑夜取下这块匾,将其反盖在一户人家的粪窖上作盖板,才使其躲过一劫。但粪窖盖板经常有人践踏,又有屎尿气熏蒸,木匾易朽,不久这户人家又将其抬至楼上作楼

板。“文革”后,朽坏发黑的匾经修缮基本恢复了原貌,又悬挂到了余氏宗祠。

时至2003年3月的一天,余氏族人发现“清时登俊”匾被盗。原来古匾早已被外省文物贩子盯上了,趁春雨绵绵、寒气料峭的一个晚上,盗贼从余氏宗祠的后墙上凿开一个大洞,钻入祠堂,打开后门,取下匾抬上路,不知是碰到过路人,还是怕天亮后被人发现或是别的什么原因,窃贼将匾藏在了石窝壁的一荆棘丛中。

“清时登俊”匾被盗的消息一时间轰动了整个文家市。文家市派出所立案侦查,余氏族人每天十多人四处打听、寻找,均无所获。三个多月后,才在离祠堂一里多远的挂榜山石窝壁的荆棘丛中发现这块匾。历经三个多月的日晒雨淋和夜露风蚀,保存了270余年的匾受损严重,滋生了白蚁和粉虫,油漆剥落,匾身歪曲,抬回祠堂几经修葺仍恢复不了原貌。

这事引起了市文物管理处的重视和新闻媒体的关注,市文物管理处专家几次前来察看,《浏阳日报》、浏阳电视台都作了报道。后经宗族多方捐款,请工匠悉心整葺,才将该匾修复如初,现在又挂在余氏宗祠前厅正中央。

正是当年余文汉公慧眼识英才,解囊济朱轼,才从余氏宗祠走出了一位祖孙三代皇帝的恩师和重臣,才衍生出了上述这么多的神奇故事。相信这些故事不会随岁月的推移而淹没,将永远地流传下去!

(0)

相关推荐

  • [馆藏]五腦山毛氏重修宗譜[19卷,首2卷,末1卷].麻城毛氏.清光緒十八年(1892).木活字本

    详细介绍 五腦山毛氏宗譜阅后记文/毛天哲 湖北麻城近郊有处风景名胜,名五脑山.山上有一组道教建筑,总称为帝主庙.人们在其中供奉的主神是所谓土主,盖为当地城隍也.土主在当地亦称福主,又称紫微侯,又称张七 ...

  • 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福清叶氏宗祠

    福清叶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福清叶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叶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福清市港头镇后叶村,系明内阁首辅叶向高的祖祠.其坐北朝南,由戏 ...

  • 陈氏云寮大宗祠堂落成庆典隆重举行!

    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今天,陈氏云寮大宗祠堂落成庆典隆重举行! 来自各地的陈氏宗亲会聚一堂,共同庆祝陈氏大宗祠堂圆满落成,缅怀祖先业绩,畅谈宗族渊源,共商兴族大业. 庆典现场,锣鼓喧天.歌声飞扬,彩虹 ...

  • 龙潭古村祠堂行

    本会讯(氏族文化):12月8日,我会祠堂调研组走进广州市海珠区龙潭村进行实地摸查,走访了龙潭村的黄.白.何.李.杜祠堂.此次走访龙潭村是海珠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龙潭村委会原书*记何礼谦先生策划安 ...

  • 黄沙镇瑶村村古称“长茅”,是长茅堂余氏的发源地

    黄沙镇瑶村村古称"长茅",是长茅堂余氏的发源地,位于黄沙镇东部,距集镇20公里,东南与黄港镇.东北与黄坳乡山水相连.西北与本镇汤桥.石咀两村相毗邻,是一个七村围绕的边远山村.这里环 ...

  • 罕见!余章两姓共祀一个祠堂,两姓祠堂,在中国实属罕见

    2017-11-26 欢迎各位余家人加入[余氏在线],汇集天下余家人,讲述余家的人和事!关注公众号后,进入窗口底部菜单进行余氏字辈.寻根查询登记和申请加入余氏微信群聊 芙蓉镇大周山村, 建于海拔800 ...

  •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早听说位于大别山中潜.桐.舒.岳四县交界处潜山县官庄镇,是个山清水秀.民风纯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美好乡村.同在一县,却未去过,心向往之.盛夏季节,冒着酷暑慕名而去. 官庄地名始于宋代.<宋史> ...

  • 柞水余氏一百年望黄冈 丙申谒祖庭

    百年望黄冈 丙申谒祖庭 --记柞水余氏2016清明武汉新洲祭祖 2016清明武汉祭祖记 公元2016年清明节,我有幸参加了在湖北武汉举行的祭祖仪式.收到参加湖北祖籍地族人在清明节期间举行大型祭祖活动的 ...

  • 《忆余氏祠堂》一文散记

    仙居余氏,由宋代临海税务街,迁至于仙居县学后,自此人材辈出,蔚为一县望族.其分布在本县学后.上余.余坑.七里.白塔.皤滩及外地兰溪.永嘉等地.主要人物有:余忻.余世忠.余世英.余承谟.余东隆.余楠隆. ...

  • 各地余氏宗祠合集(一)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上溪镇余车村里半自然村余氏宗祠

  • 惠东梁化镇的张发奎题刻

    张发奎像(图片来源于网上) 日前到始兴县隘子镇风度村参观了民国著名将领张发奎的故居,对这位北伐和抗日名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又想起七年多前,与东北老哥一起去惠东梁化乡村骑行,在梁化圩镇旁边偶然看到一座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