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法看看我们的人生
偶有闲暇,曾与老友共读马克思的《黑格尔辩证法与哲学的一般批判》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大师的作品高山仰止,神圣空灵,之于我,犹如从喜马拉雅之顶俯瞰山脚下的松林,即便松树高大伟岸,怕也无力幻想山顶的旖旎风景。
久久为功,依然读不下去,问老友:怎样才能读懂辩证法?老友教我:别被大师吓着了,伟人都是树立的,先告诉你他是伟人,你就越看越高,若不告诉你他是伟人,也许越看越有问题。我说这个我理解,你再告诉我什么是辩证法。老友说:已经说过了,这就是辩证法。
厉害了我的哥,什么制度的优劣、历史的演变、物我的本质……别去管辩证法的高深莫测了,与我何干?合卷思考,开始尝试去阅读我们的人生。快乐从哪里来的,不快乐又从哪里来?
这个世上,得与失,本无须计较。但是在这个人们已经普遍接受唯物主义价值观的世界,由于人类贪婪和虚伪的本质,人们对物质的欲望,带来了很多苦闷。有很多人认为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珍贵,还有许多人,则对已经失去的东西,充满落寞无尽的回味。
物质世界里,得到与失去也许并不能对一个人有多么大的影响,物质是不灭的,你不可能从本质上失去什么。但是人类与低等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思想,得不到和已去,通常都会让人改变情绪,内心发生一些改变,这也许就是不快乐的来源。
对于像我们读书会里这个岁数的年轻人来说,“得不到”和“已失去”通常都被放入了感情当中,在感情世界特别是面对爱情的时候,“得不到”和“已失去”哪个更珍贵,该如何来衡量呢?
我认为,对一段感情而言,“得不到”还是“已失去”都是一种经历。当你钟情于某个人,并希望能和他(她)走到一起,于是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结果因缘差错,不合适,然后两个人继续在自己的圈里生活,从此几乎没有了交点。
很久之后,你是否还会时常想起他,想起他(她)的种种是与非?时过境迁之后,当你的身边已出现另一个人,你是否还会念旧,并在心里暗暗的与前人比较?那么你是否会觉得那个不曾给过你什么的人会比眼前人更好,更值得你珍惜?一个不懂得满足的人,多半是会这样想的,那个始终没有得到的人是比已经得到的人更加珍贵。因为他们信奉的一句话“得不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于是他(她)会不快乐。
“已失去”在现实生活中与“得不到”发生得机率是一样的。世界上天天都会有人失去什么,比如一段恋情。失恋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时候“已失去”的那个人,也许真的不合适和你在一起了,两个人在一起的生活只能用糟糕来形容的时候,当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当结果已如意料之内发生的时候,失去就失去了,不会再去挽留什么,那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也许比起“已失去”的,未来的生活应该更加让你懂得珍惜,至于那未来的生活是不是“得不到”的,那就是主人公自己把握的了。不过也会有很多的人非常赞同“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得事情都会发生,如果每一份感情都会分得清楚是“得不到”还是“已失去”,世界将会变得简单很多,可是许多得时候,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得发展下去的。“得不到”和“已失去”在很多得时候都是融合在一起的,让你不知道该如何去分清楚,那样也就更不可能知道哪一个是更珍贵的。
当你拥有一份感情,而后又因为种种原因而失去得时候,不论是那个曾经与你并肩的人,还是你们共同经营的一份感情对你来说都是“已失去”,同时,如果你原本以为这是一个可以终生相伴的人,一份可以经营一生的感情,不料想中途就失去了,其实你最终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得不到”,只不此时的“得不到”已经不再是单纯的 “得不到”,毕竟你曾经是得到过的,你有过那样一段时间得拥有权。如此这样的一个人,一段情感,在你而言既是“得不到”的,也是“已失去”的,
此时如果有人问你,到底“得不到”和“已失去”哪个更珍贵?你能够说得清楚吗?你能清楚的下定义吗?可能经过了深思熟虑后却找不到一个可以一锤定音得答案,而后只能抛开“得不到”和“已失去”,这个人,这段感情,不论到底是“已失去”的,还是“得不到”的,对你而言都是非常珍贵的。此时“得不到”和“已失去”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很多失去的东西,在失去的时候,砸碎了脑壳也回不来,比如上上个月双十一剁了手,到这个月还在喝风。至于没得到的,它始终像一个幻象在前方看着你,每当你努力向其迈进一寸时,它就会远离一尺,让你不能为所欲为。
人类,千万别被欲望征服。可惜,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