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科书里不教《道德经》

电视机《天道》是又豆豆的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让我们以上帝视角重新审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有机组成部分,以及世界运行机制和普遍规律。

天道是什么、天道就是特定区域/范围/世界真实运行的轨迹,以及必须遵循的规则,就好比古代权力斗争,一个是遗诏,一个是玉玺,哪一个都是确定合法性的标志,以及龙头棍、打狗棒都是这一类意识形态到实物的转变。

实际上,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这个世界是“混沌的”黑白灰,就像一个生态链,无论是财富、文化、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应的角色享受相应的服务。

最终因为有人,或者绝大多数人觉得这个分配方案不符合大众的实际需要和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公允价值,那么就会产生变革和革命,事实上推恩令、削藩、甚至是走君主立宪制都是社会本能对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出的选择。

实际上为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因为论语讲的就是做人做事,通过自己的修行来影响身边人,所以巨儒面前,他们的立场和态度是站天下所有人的,而不是他们个人,因为儒家讲浩然正气贯长虹,浩然正气就是仁义道德,就是道德礼法,通过宗教仪式感教化普通人,时候最养生息,安居乐业,国家一定是为普通人提供一个和平的时代,发展历史机遇。

昨天看到论坛有人说,今年的世界格局随着经济活动发生着转变,多元化发展让世界从一元走向未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会旁落,世界属于世界人民,不属于任何一个主权,不属于任何一个民族,还记得法西斯战争才失败不足300年,新的格局又在孕育而生,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才是大国崛起之路,靠牺牲小国的利益来保全自己,无异于饮鸩止渴,自取灭亡。

教科书不教《道德经》的主要问题在于,道德经不是课文,背会就可以,也不是古诗词,和诗人沟通就能领悟其中的意境和境界,读书需要经历,需要想象力,需要创造力,需要执行力。

应试教育的弊端就像生产车间出来的初胚,看起来都一样,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决定产品的档次和规格,从精英教育走向普惠教育最大的缺失就是人和物不能“物尽其用”。说老实话,道理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不少,大多都是知道的多,用到的少,能够贯彻落实执行了的道理才是硬道理,没有落地的道理就是没有线的风筝,非的再高,仍然找不回回家的路。

《道德经》说到底是一半,另一半是我们自己,再好的武功秘籍都要靠强大的内力才能修行,未必知道规律的人就可以做到有求必应,未必不知道规律的人就做不到天人合一,知道不知道不重要,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领神会,身体力行。

市面上讲《道德经》的比比皆是,机场书架成功学更是如过江之鲫,很多道理很浅显,不是看不懂、学不会,而是不开窍,只要跟利益沾边,立场和态度就会随着利益变化而变化。

《道德经》核心既不是演道,演道、衍道,也并不是说德、而是同心同德,心同此理,德心应手,德是心的德,道是“心”的道。建立内心的秩序,外圣内王。

高人害怕的不是把通天之术留下教化世人,害怕居心叵测的人利用通天之术为祸人间,地狱和天堂是空的,人间人满为患。

所以道德经缺失的部分就是内功,说到底就是强大自己内心的方法,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到底就是让我们去经历,去历练,去修行,不要在乎荣华富贵,要在乎自己内心深处的最真实的东西,那就是人性的真善美。

豆豆三部曲,更像是她自己对于自身修行的总结,从生存、发展、然后归零,从背叛、救赎、宽恕(慈悲),人性是复杂多变,但同样也有赤子之心,初心不改,方得始终。

豆豆三部曲:《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天幕红尘》。用《遥》中丁的一句话,人活着第一是解决生存问题,第二是心得有处安放,即心安,信仰。《背叛》主要解决生存之道,《遥》一开始丁就解决了生存问题,但心还是没有安住,静下来解决心安和信仰问题。《天》生存和安心两者皆得。同时,三部曲各有偏重在说明,众生是利益的(背),好恶的(遥),立场的(天),自觉(背),觉他(遥),觉行圆满(天)。从个人的觉知和行方面也是层级递进,也代表了豆豆想表达的人的认知的提升。

我们也要认知自己,我们才能道法自然,因为我们的道就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变的方向就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就是给社会注入一丝属于我们的力量。

李白诗《下途归石门旧居》: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

后人品其神韵曰:袖中乾坤大,壶里日月长。

李白为人及诗作,素有仙家之风。这一篇诗中,表达了自己向往超然脱俗,了却凡事,解脱成仙的梦想。

古代的读书人,大多都能读到生出一个梦想。太白有成仙的梦想,也学出了仙家的样子,只缺一个修行而已。现在的读书人,读书到死都生不出一个梦想来。或者生出一个来,不过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佛曰,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但愿今日之读书人,修道人能够早日觉醒,莫让生命空过。

初融一世人,演世修悟身,弗了红尘事,自在一身清。

哲人一样思考,诗人一样追求,像空气一样活着,云卷云舒,不亦乐乎。

愚者精诚于道,聪者精明于心。道法自然。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果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