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孔庙,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京城中最大的皇家祭孔场所
在古代留下来的建筑中,文庙似乎是最有中国特色的古建筑,它是历代官方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场所,有的地方叫文庙,有的地方叫孔庙,还有的地方叫夫子庙,虽然名字略有不同,但它们承担的功能几乎是一样的。在中国四大文庙中,北京孔庙的规模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第二大孔庙,也是京城中最大的皇家祭孔场所,北京孔庙和曲阜孔庙、南京夫子庙以及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
国子监街
昨天介绍了北京孔庙国子监博物馆景区中的国子监,今天来介绍一下孔庙。
和国子监一样,孔庙也是位于国子监街上。根据中国古代“左庙右学”的规制,孔庙和国子监一左一右,一东一西,孔庙位于国子监的东侧。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
北京孔庙
北京孔庙
孔庙简介
北京孔庙的历史要追溯到元代大德六年(1302年),最初取名文宜王庙,四年之后的大德十年(1306年),北京孔庙在建成。按照“左庙右学”的礼制,又在孔庙的西侧兴建了国子监。在整个元代,孔庙都被称作文宜王庙,因为里面祭祀的是“大成至圣文宜王”孔子,直到明永乐元年(1403年),即开始兴建孔庙的一百年后,这里才改名为国子监孔子庙。
御制新建太学碑
御制新建太学碑
进士题名碑
进士题名碑
进士题名碑
孔庙共占地约33亩,包含三进院落,在孔庙的中轴线依次分布着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孔庙的前院东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有碑亭、致斋所,在西侧还有一座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
孔庙内的古树
大成殿
孔子像
进入先师门后,两侧排列着将近200座元、明、清三代的进士题名碑,其中西侧是元代进士题名碑和末科进士题名碑,东侧是明代进士题名碑和清代进士题名碑。据资料介绍,这些题名碑上刻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以及名次等内容,是研究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翔实资料。在东侧还有一块御制新建太学碑,刻立于明正统九年(1445年),当时的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
过了先师门便是大成门,大成门前的石雕和大成门前廊两侧摆放的石鼓比较有看头。这些乾隆年间仿照周宣王时期的石鼓刻制的石鼓,每一个鼓面上都篆刻着一首上古时期的游猎诗,让人感觉比较新鲜。
大成门
大成门
大成门内的鼓
乾隆石鼓
乾隆石鼓
乾隆石鼓
乾隆石鼓简介
大成殿是孔庙最重要的一座建筑,里面供奉着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的神位。据说元代时建设的大成殿在战火中被毁,明永乐九年(1411年)的时候重建,清乾隆二年和光绪三十二年的时候都进行过重修。清代每年仲春与仲秋的两次祭孔活动都在大成殿内举行仪式。
大成殿
古树
古树
大成殿
大成殿
大成殿简介
大成殿内部
大成殿
大成殿
大成殿
大成殿
大成殿
大成殿
孔庙的西北角和西侧是乾隆石经以及十三经碑林,也比较有看头。乾隆石经也叫十三经刻石,一共有189座,最初存放于国子监东西六堂,上世纪五十年代修缮国子监时移放到孔庙与国子监之间的夹道内。据资料介绍,十三经刻石一共63万字,是清康熙年间江苏金坛恩贡生蒋衡手书,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刻碑立于太学,是研究儒学的珍贵史料。
乾隆石经
十三经简介
康熙御制大学碑
康熙御制大学碑
十三经碑林
十三经碑林
十三经碑林
1988年1月,北京孔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曾经这里是北京城内最有文化气息的场所之一,明清两代的多位皇帝都亲自来到这里祭拜先师孔子,为中国尊师重教做出了典范。如今,相对于其他热门景区变得比较冷清的孔庙依然欢迎着全国各地的游客,这里从来都不会用哗众取宠的姿态去迎合游人,历经七百多年沧桑历史的它更像是一位智慧的老者,于无声处向来到这里的人传达着孔子“斯文在兹”的文化内涵。
转载请注明来源头条号xiaoyao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