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式教学之我见
2007年新学期开始后,青岛市委党校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打造一流教学品牌,各教研部在主体班次中积极探索,尝试研讨式教学。作为本学期中青班学员,在此谈一下对党校研讨式教学的看法。
首先,领导重视使研讨式教学没有流于形式
研讨式教学是做实还是作秀,关键在领导。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是没有创新,不是没有好的思路和点子,也不是没有实现好思路和好点子的工作措施,而是没有实现它的行动和强有力的监督。王泽林副校长亲自参加了各教研部研讨式教学活动,教务部对研讨式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全程跟踪并参加了研讨,为研讨式教学的尝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研讨式教学的尝试成果有目共睹
据悉,各教研部在各个班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研讨课,有的一次,有的多次,反响很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过去党校教学的主要方法是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单边活动为主要特点。教师站在上面讲,学员坐在下面听。学员围绕教师讲授内容和思路转,缺少自己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研讨式教学改变了这一状况,学员们从围绕教师转的圈子里跳出来,问题主要由学员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去解决,自己谈对问题的看法、见解,展示自己的观点。如我们中青班,在讨论“中国民主政治”专题时,有的学员就提出他个人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愿望;在讨论“怎样的党内关系才算和谐”专题时,有的学员就提出“应做实民主生活会、做实党务公开,应从上层抓起等等”。学员们在“研讨无禁区”的环境里畅所欲言,非常踊跃,有的多次回答、提问,有的为提出自己的观点竟多次站起来才“抢”到发言权。在这种形式的带动下,学员们不仅在讨论时积极发言,而且在休息时,甚至连吃饭的时候,三、五人凑在一块,也自觉不自觉地讨论研究起来,真正的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教师把舞台让给了学员,教师只起到了导和引的作用,舞台的主角是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大面积的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员真正的成了学习的主人,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有利于解决学员思想认识上的疑点和难点 。研讨式教学方法具有的教学双方的讨论性、辩论性强和教师指导性强的特征,因此有利于解决学员思想上的疑点和难点。党校学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遇到了很多新问题、新情况,他们希望能让这些感性的东西通过研讨,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带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研究式教学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解决思想认识上的疑点和难点的机会。因为研讨式教学的讨论、辩论本身就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认识矛盾过程;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研讨中,有些学员可能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多一些,或者他们已从感性上升为理性,所以他们就能阐述得清清楚楚,观点明确,论证充分。但另一些学员,可能就对那个问题知之不多,或者说还处在一种感性阶段,研讨式教学就能弥补这个不足,使知之不多的人、还处在感性认识阶段的人,通过研讨而逐步达到知之较多和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第三,研讨式教学应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实践中我感觉还有以下两个方面应引起重视:
一是老师与学员的平等性。研讨式教学,就是教师与学员双方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以集体讨论发现新知为主要形式去探讨、研究、切磋。如果老师在“台”上,而学员在“台”下,如果老师参与讨论坐着,而学员参与讨论要站着,势必会使学员心理上产生与老师的距离感。尽管很多学员都是地方上有一定工作经验,又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党政领导干部,但研讨过程中,如果每说一句话都得一本正经地站到老师和学员们的面前,会觉得不是那么随意。所以有的学员就会像大会发言一样地念,使研讨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学员讨论的自发性。探讨、研究、切磋应该是各抒己见,如果每一个题目都要让老师“点将”或各组分“名额”,那就会与传统的注入式教法异曲同工。导致很多学员想说不能说,有的同学不想说却又不得不说。因为研讨式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创新,是尝试,学员有很多的不适应,大家开始放不开很正常,老师应该积极的引导,反复地激发。老师完全可以像拉家常一样地与学员展开交流,而不是一遍一遍的提问,一遍一遍地“点将”。学员心里都有一杆称,来党校学知识是一个方面,开阔视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就理论研究理论,就学术切磋学术,学员们会觉得枯燥乏味。如在讨论中国民主政治时,完全可以引导参加过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的学员,让在地方担任一把手的领导学员或企业负责人学员谈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革完善的地方。如果老师强调“研讨无禁区”,而在实际操作中又不能真正的放开,不能真正为学员创造一种畅所欲言的氛围,这样就会影响研讨的效果。
第31期中青班学员 刘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