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中国古典诗文之六十一(图)
始得西山宴游记[1]
唐·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2],居是州[3],恒惴栗[4]。其隙也[5],则施施而行[6],漫漫而游[7]。日与其徒上高山[8],入深林,穷回溪[9],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10],倾壶而醉。醉则相枕以卧[11],卧而梦。意有所极[12],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13],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14]。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15],望西山,始指异之[16]。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17],斫榛莽[18],焚茅茷[19],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20],则凡数州之土壤[21],皆在衽席之下[22]。其高下之势[23],岈然洼然[24],若垤若穴[25];尺寸千里[26],攒蹙累积[27],莫得遁隐[28],萦青缭白[29],外与天际[30],四望如一[3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32],不与培塿为类[33]。悠悠乎与颢气俱[34],而莫得其涯[35];洋洋乎与造物者游[36],而不知其所穷[37]。引觞满酌[38],颓然就醉[39],不知日之入[40]。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41],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42],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43]。游于是乎始[44],故为之文以志[45]。
是岁,元和四年也[46]。
[作者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永州八记》:柳宗元在永州八年,放浪子山水之间,排遣郁闷,写了不少游记文章,“永州八记’是其中为后人传诵的名篇,即《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谒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记》。八记各自成篇,又连成一个整体。在八记中,首篇与末篇前后照应,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遭受迫害,远谪荒,不能施展政治才能的愤慨心情。
[注释]
[1]西山:在湖南零陵西。
[2]僇(lù):同“戮”,僇人:罪人。
[3]是州:此州,即指永州。
[4]惴栗:惊恐不安。
[5]隙:谓公余闲暇,抽空。
[6]施施(yí):行进困难的样子,此形容溜出官署,避免注意。
[7]漫漫:谓漫无目的。
[8]其徒:指与自己遭遇相同的一帮朋友。
[9]穷:走到头。回溪:曲折的溪水。
[10]披草:谓就在野草地上。
[11]相枕以卧:谓朋友们相互依靠着睡觉;一本无“以卧”二字。
[12]“意有”二句:谓心里最想什么,梦中也就见到什么,意趣相同。
[13]“以为”二句:我认为,凡是永州所有的奇形异态的山水都被我发现了。
[14]未始知:还是一点也不知道。怪特:指形态特别怪异。
[15]法华:寺名,在永州地势最高处。西亭:在法华寺西面,为作者所筑。
[16]指异之:指点西山,发现它不平常。
[17]缘:沿着。染溪:一作“冉溪”,即愚溪,已见《愚溪诗序》注。
[18]斫(zhuó):砍伐。榛莽:泛指灌木杂草。
[19]茅茷(fèi):泛指枯落草叶。
[20]箕踞:席地而坐,两脚伸直,形似箕斗,是无礼的放肆举动。
[21]数州:指永州及毗邻几个州。
[22]衽席:古时的睡席。这句是说,从西山上看四野,都在身下,十分渺小。
[23]其高下之势:谓各州的地形高低。
[24]岈(xiā):大谷。洼:深池。这句是说,那些看来是大谷深池的地方。
[25]垤(dié):小土堆。
[26]尺寸千里:谓视野里很小一点地方,实际包括极大面积地区。
[27]攒(cuán):凑集。蹙(cù):紧缩。
[28]遁:逃避。这句是说,每一处都看得见,一处也躲不了。
[29]萦青缭白:谓白云在蓝天上萦回缭绕。
[30]外与天际:谓天外与天相连的边际,喻望远之极。“外”,一作“水”。
[31]四望如一:谓无论朝哪个方向远望,都是如上述八句所写一样。
[32]是山:即指西山。
[33]培塿(pǒulǒu):小土山。类:同类。
[34]悠悠:形容存在久远。颢(hào)气:浩气,指天地间的元气。俱:同在。
[35]莫得其涯:无人能捉摸到西山存在时间的边沿,即谓其久远不衰。
[36]洋洋:形容广阔。造物者:创造天地万物的神。游:来往
[37]不知其所穷:不知西山命运有什么穷困不达的地方。
[38]引:举起。觞:酒杯。满酌:灌满酒。
[39]颓然:醉倒的样子。
[40]日之入:太阳落山。
[41]至无所见:谓直到天黑。
[42]“心凝”二句:谓心平静得像凝结似的,躯体的一切束缚都解脱了。
[43]向:从前,指上文所说“无远不到”、“皆我有也”。未始游:没有游过。
[44]“游于”句:谓游赏永州山水,这次游西山才真正开了头。
[45]志:记叙。
[46]元和四年:公元809年。
[译诗、诗意]
自从我成了被贬受辱的人,居住在这个州里,经常惊恐不安。在那空闲的时候,就缓步地行走,漫无目的地游历,天天与我的同事、朋友上高山,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出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着了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即起来,起来后即回家。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为坐在法华西亭,嘹望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并称道它的奇异。于是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丛生的草木,焚烧茂密的茅草,直至山的高处才停止。然后,我们攀援着登上山去,伸开两腿坐下,观赏风景,只见所有几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垫下面。它们的高高下下的形势:山峰高耸,山谷凹陷,有的象小土堆,有的象洞穴;千里内外的景物近在眼前,种种景物聚集、缩拢在一块,没有能够逃离、隐藏在视线之外的;青山白水互相缠绕,视野之外的景物与高天相连,向四面眺望都是一样。然后知道这座山的卓然耸立,不与小丘同类。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拿起酒杯来倒满酒,喝醉得身子倾倒,不知道太阳落山了。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
这年,是元和四年。
[赏析]
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因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遂与永州山水结缘,孕育出许多优美的游记篇章,借以抒发被贬后的情怀,其中“永州八记”尤为著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之首,和后面的《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同为元和四年在永州任司马时所作。 它仿佛“永州八记”的序言,因此也是欣赏“永州八记”的一把钥匙。
文章一开始便交代了作者自己的“僇人”身份和一直惴惴不安的忧愁心情。这一交代和提示对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赏析“永州八记”很有帮助。
由于作者是罪人,才能有闲暇;由于作者内心忧闷,故需要排遣。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游览方式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这种游览方式的特点是:(1)无目的性——“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2)散漫放任性——“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尽管这种游览的滋味有些苦涩,但也不免有乐,虽则是苦中作乐。以上这些描写,都是反映了作者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情。但这并不是目的,作者突然一转,说道“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至此,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上面这些笔墨都是虚晃一枪,为的是衬托和突出“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从这一点来说,以上文字只是个引子,文章还才开始呢。写得曲折生姿。接着便正面写西山。作者先是采取先远后近的步步紧逼法来写的,通过坐法华西亭获得远望西山的初步印象,觉得西山青异怪特。尔后再“过湘江,缘染溪”,通过“斫榛莽,焚茅茷”,登上了西山的最高点。上了西山,作者立即改用俯视方法来写,这种居高临下的扫瞄,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西山的怪异感,将俯视所得的“岈然洼然,若垤若穴”的怪异景象尽收眼底。“尺寸千里”,又增添了西山气势。因此,知道西山奇特,不能与一般的山同日而语,所以留连忘返。在西山顶上,作者感受到并神往于大自然的浩然之气,悠悠然任意驰骋,至此,开始写的那种“恒惴栗”的感情冰释了,出现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即物我合一的境地,把那种放任的情态推向了高峰。但作者仍嫌不够,进一步把它推向极端,说“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原来先前的那种“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统统称不上什么游览,今天才尝到游的滋味。开始那一大段文字,又一次被用来作为游西山时物我合一情态的陪衬。本文是采取由抑到扬的方法来写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