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章法的七个“不能”
一、字形不能都是方的。
草书不能把字写成砖头,像垒城墙一样,而要把字写成石头,有各种形状,看起来很不规则,有方的,三角形的,菱形的,梯形的以及各种各样的形状,但又能融合在一起,非常和谐。
二、字势不能都是正的
草书讲究“势”,这动势体现在字的结构上,就是“不正”。不能写得象楷书那样端正。除头尾外,多数都东倒西歪,不是靠一个字来求平衡,而是靠上下字之间的关系,几个字组,甚至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来求的整体上的平衡。
三、字的大小不能都一样
正书大小差别不大,草书大小要写的差别很大,大字甚至是小字的两三倍,五、六倍甚至更大倍数,有的字,其中的一笔就是其它字的好几倍。就像爷爷引孙子,妙然成趣。
四、字距不能都是相等的
楷书时字与字距离大体相等,这个大家都是知道的;草书字距差别往往比较明显。特别是狂草,有的两字或三字连在一起,就像是一个字,有的一个字有上半部分 连在与上面一个字连起来,下半部分则与下面一个字连起来。有的两个字相隔很远,又遥相呼应。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少有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是等同的。有的草书的章法就像是乱石铺街,有的则像群山连绵。
五、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一条线上
从一行上看,草书并没有一个竖直的中轴线,把每个字串在一起,“字如算子”,像算盘珠子一样,而是要随着字势,沿中轴线左右摇摆,甚至可以偏离中轴线,多数情况下是几个字组成一个倾斜的中轴线,一行就是由这样三个五个倾斜动荡但又稳稳定的线条组成的。有一种自然的天趣。
六、行与行之间横向的字缝隙不能对齐
从横向看,字与字不能齐平,这样有漏气的松懈的感觉,当然也不能如砌砖,把缝隙死板地对应错开,规律性太强了。要通过字的大小浓淡,来营造这种错缝,这方面的处理方法可以多看古代草书大家的作品。自己总结出几种方式,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七、墨色不能都是一种。
草书用墨特别讲究浓淡枯湿的变化。一部作品里要有明显的浓淡枯湿。而且要看起来很自然。这种浓淡枯湿的变化,可以表现在一个字上。如左右偏旁或者上下用不同的墨色,也可以。至于知知,将用不同的墨色来处理。也可以分块来处理。现在书法创作对墨色的处理十分讲究,是草书吸引人,创作出特色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