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去云南义诊,碰到一位手脚发麻的...
28年前,去云南义诊,碰到一位手脚发麻的患者,我跟他说:你这就被湿气堵住了而已,跟颈椎病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学医开始,见过那时人们对中医的看法,我也知道现在人们对中医的看法,
小时候我学医的初衷并不是这样的,并不是我要看着中医逐渐走向没落的;并不是我要看着中医被国人嫌弃的;也并不是要中医被人们不信任的...
所以,从我学成开始,我总是热衷于一件事,那就是下乡义诊,每隔几年,我都会去一次,
这次义诊报名,我徒弟问我:师父,我都看你去乡下好几次了,不是轮流去吗?为什么这次还去呢?
我当时就只是笑了笑,也没回答他。但我心里在想:可能年轻的时候是为了沉淀自己,在大城市时间久了,很容易迷失自己,忘记自己当初走上这条路是为了什么?
后来,可能是为了逃避,不愿面对现实,不愿面对中医现状。从90年以后,可能每次下乡义诊都是这个原因吧。
当时,去的是云南的一个山村,虽然比起十几年前,是有点改变,但是,当地医疗资源有限,每次看病都需要去镇上的诊所,距离村子都有十几里路程,交通不方便,我们的到来,也算是暂时解决了就医的问题。
去的时候,是跟我徒弟一起,平时主要是我在看诊,他负责打下手,但我有时需要在外出诊,那就需要他自己负责来看病的患者了。
那天就在我外出看诊回来后,我徒弟兴冲冲跑来跟我说:师父,我今天接诊了一个手脚发麻的患者,就是按照你之前教的给他开的方子。
听到这话,看似他是进步了一点,但我还是有点担心的,患者不同,病机不同,开方用药也是不同的,希望不会出啥大问题吧!
一周过去了,我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那位患者又来了。
那天,我正在屋内给患者看诊,正抓药的时候,就听见外面吵吵闹闹,就在我把手中的工作做完,送患者出门后,从他们的对话中,我才听出,是上次那位手脚发麻的患者又来了,跟我徒弟两人吵起来了,
我连忙拉开他们,对那位患者说:先冷静冷静,出什么问题了?跟我说。
患者说:你们恐怕也就是名声好听,其实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吧,上次他给我开的药,吃了一周多了,完全没有用,白浪费我的钱!
我心想:我这徒弟,还是缺少锻炼!
我接着对患者说:我重新给你看看,要还是没有用,我双倍赔偿给你,好不好?
见患者点头答应了,了解完他的情况,开方:法半夏、陈皮、白芥子、豨莶草、络石藤、胆南星、丝瓜络、山楂
幸好这次是好的结果,患者用完药3剂,麻木现象就得到了很大缓解,接着,我根据他的情况适当加减,最后诸证悉平,饮食见好,整个人也比以前有精神了。
过后,徒弟问我:为什么我之前开的药没有用呢?手脚发麻不就是因为经络堵塞,需要活血通络吗?
我说:你这是刻板映像,不是所有手脚发麻的患者都要活血的。
这么说吧,中医治病就好比私人订制。
就像是衣服、包包、鞋子等等,每个人身材不一、喜好不一、尺寸大小不一,包括各方面,都是药考虑到的,缺一不可,
只有最适合患者的,才是最好的,要是有一个一米八的男士定制衣服,最后你给人家做出来的衣服是一米七的,你觉得合适吗?
他说:这肯定不行啊。
我说:中医治病也是一样,要从患者本身出发,就像你刚到医院时,没有太多的经验,照着课本给患者治病,结果反而还给人家治严重了,当初我给你纠正了多久,你都忘记了?
你觉得能有多少人是按照书本上生病的?
他说:原来是这样,那这位患者又是什么原因呢?
我说:你看,
首先,这位患者舌苔白厚而腻,这是典型的痰湿之象。痰湿阻滞脉道,鼓动不利,所以脉滑。痰湿的生成,源于脾胃运化不佳。也是因为运化不及,所以痰湿内积,患者形体偏胖;
其次,患者饮食和二便尚可,这就说明患者身体虽然有痰湿,但是正气未伤。这个时候,调治起来一般比较容易。
但是,你要记住,痰湿之邪作为阴邪,是可以到处流窜的。对这位患者来说,痰湿流注到他的四肢,阻滞经脉。四肢末端为痰湿阻滞,气血不能濡养,于是发麻。
白天的时候,阳气足,身体有活动,痰浊阻络有所缓解。晚上,身体安静了,阳气内藏了,痰浊更容易聚集,所以更容易阻滞脉络,导致麻木加重。
所以,这位患者的是因为痰湿阻络才导致的麻木,你给他开的活血通络的药当然就没有用了。
再来看我给他的方子:
在这其中,法半夏、陈皮、白芥子、胆南星,这些都是燥湿化痰的。豨莶草、络石藤、丝瓜络,这些都是入四肢经脉,祛风除湿通络的。
这些药材,就可以引领燥湿化痰的药性,直入四肢,打通经脉。山楂,固护脾胃,增加胃的消磨之功。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这个方子,只是针对二便正常、脾胃尚可的患者。否则,这其中的络石藤、豨莶草这类药材,有一部分人是不耐受的。
还有,要是上肢麻木明显的,可以加桑枝;下肢明显,可以加川牛膝;局部肿胀明显的,加点茯苓什么的。总之,这就需要随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