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Angew:镍催化氟代烷基胺的N-芳基化反应

导读:
近日,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Dalhousie University)的Mark Stradiotto教授课题组首次报道了Ni催化β-氟代烷基胺的N-芳基化反应。该反应使用空气稳定的(PAd2-DalPhos)Ni(o-tol)Cl为预催化剂,可在室温(25 ºC,NaOtBu)或双碱体系(100 ºC,DBU/NaOTf)下反应,从而避免N-(β-氟代烷基)苯胺产物的分解。同时,该反应具有温和的反应条件、广泛的底物范围(各类(杂)芳基(拟)卤化物、苯酚衍生的亲电试剂等均能兼容)以及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等特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DOI: 10.1002/anie.202014340)。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正文:
氟化物的引入,对于控制活性药物成分(API)的吸附、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农药中相关性能的控制至关重要。对β-氟代烷基胺化合物而言,氟原子引起了构象偏好、酸碱性质和氢键结合能力的改变,使其可用作生物学上重要的酰胺、磺酰胺和相关官能团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同时提供独特的理化性质。例如,最近公开的一种小分子(Gilead Sciences,GS-6207)可以作为治疗HIV长效疗法的药物,这说明了在API中引入β-氟代烷基胺的重要性。与简单烷基胺的类似反应相比,通过(杂)芳基(拟)卤化物和β-氟代烷基胺底物的直接偶联更具有挑战。如Francotte课题组报道了缺电子的氯芳烃和CF3CH2NH2的SNAr反应,底物需在160 ℃下反应50小时才能获得所需的N-(β-氟代烷基)苯胺。尽管金属催化的Ullmann-Goldberg(Cu)和Buchwald-Hartwig(Pd)C-N交叉偶联已被广泛应用,但涉及β-氟代烷基胺亲核体的此类转化则具有挑战性,在某些情况下易造成催化剂抑制。2015年,Brusoe和Hartwig等首次报道了Pd催化的β-氟代烷基胺与(杂)芳基氯(溴)化物的交叉偶联反应,虽然KOPh不是理想的试剂(其不易获得并且会生成难去除的副产物HOPh),但KOPh对反应至关重要(Figure 1)。同时,使用更强的碱(如LiHMDS、NaOtBu或KOtBu)在一定条件下(100 ℃)会分解所需的N-(β-氟代烷基)苯胺产物。2019年, Hu课题组首次报道了使用廉价的铜催化剂,实现β-氟代烷基胺的C-N交叉偶联反应,但反应需要较高的温度(110-120 ℃)以及较高负载量的Cu2O(5-20 mol%),同时底物仅限于(杂)芳基溴化物。因此,仍需一种新型催化体系(室温下进行,避免产物的降解)以使β-氟代烷基胺与(杂)芳基氯化物和苯酚衍生物(最便宜且可广泛使用的(杂)芳基亲电试剂)进行C-N交叉偶联。基于此,Mark Stradiotto教授课题组利用简单的双膦配体配位的Ni预催化剂,成功实现C-N偶联反应(Figure 1)。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点击上图/识别图中二维码,进入小程序签到领积分。

积分可抵扣现金,还能参与抽奖哦!

作者以2,2-二氟乙胺和的芳基氯化物为模型底物,进行了相关C-N交叉偶联反应催化剂的筛选(Figure 2)。通过对比产物1a-1c的收率发现,当使用(PAd2-DalPhos)Ni(o-tol)Cl催化剂时,可使1a-1c的转化率均大于75%。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在获得最佳反应条件后,作者首先对(杂)芳基化合物进行了扩展(Figure 3)。当2,2-二氟乙胺与1-X-萘亲电试剂(X=Cl, Br, I, OTs, OTf)反应时,均可获得偶联产物1d,从而说明该反应可使用多种卤化物和磺酸盐偶联剂。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也可使用较低的催化剂负载量(<0.5 mol%),并在室温下以较短时间完成。其次,使用线性伯β-氟代烷基胺与(杂)芳基(拟)卤化物可有效地进行偶联反应,反应不受电子效应和定位效应的影响,均可获得相应的产物1e-1u。然而,五元杂芳基亲电试剂不适用于反应。此外,具有富电子、缺电子、邻位取代和杂环芳基氯化物均可与支链伯β-氟代烷基胺顺利反应,从而获得产物2a-2d,并且当使用对映体富集的亲核试剂(er>99:1)时,不会导致外消旋作用。然而,当以2-(三氟甲基)吡咯烷底物时,需在65 ℃下使用(DPPF)Ni(o-tol)Cl催化剂催化反应,才能获得目标产物2e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随后,作者对含有碱敏感官能团的亲电试剂(包括醛、酮和酯)扩展时发现,在上述标准条件下,均获得复杂的混合物(亲电子试剂的降解所导致)。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发现,当使用DBU/NaOTf“双碱”体系时,以(PAd2-DalPhos)Ni(o-tol)Cl作为预催化剂,底物可在100 ℃下顺利进行C-N交叉偶联反应,从而获得相应的产物N-(β-氟烷基)苯胺(1d, 3a-3e)。值得注意的是,具有敏感性基团的芳基氯化物或苯酚衍生的亲电试剂(带含有醛、酮或酯官能团)均成功进行了反应。同时,该反应为镍催化非三氟甲磺酸亲电子试剂C-N交叉偶联反应的第一个例子,也是芳基甲磺酸盐和氨基磺酸盐亲电试剂的C-N交叉偶联反应的第一个例子(Figure 4A)。此外,为了进一步了解反应的机理,作者进行了相关的竞争性实验。芳基氯化物、溴化物和苯酚衍生物(如甲苯磺酸盐)与2,2-二氟乙胺的竞争性实验表明,反应的趋势为Cl>Br>OTs(Figure 4B)。而2,2-二氟乙胺、糠胺和2-氨基吡啶与1-氯萘的竞争性实验表明,吡啶衍生的苯胺产物(B)优于烷基胺(A)和β-氟代烷基胺(1d)衍生物。同时,1d:A=1.3:1表明,反应偏向于生成氟化烷基胺亲核试剂,并与Hu课题组所报道的研究相反(主要集中研究Cu催化芳基溴化物的C-N交叉偶联,且烷基胺比β-氟烷基胺反应性更高(3.1:1))(Figure 4C)。

(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总结: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Mark Stradiotto教授课题组报道一种温和的Ni催化体系,成功实现了氟代烷基胺的N-芳基化反应。值得注意的是,该反应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如(杂)芳基卤化物(X=Cl, Br, I)以及苯酚衍生的(杂)芳基亲电试剂均能适用。此外,可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即室温或使用有机胺碱),使用空气稳定的(PAd2-DalPhos)Ni(o-tol)Cl作为预催化剂,从而避免N-(β-氟代烷基)苯胺产物和/或对碱敏感基团的降解以及底物/产物外消旋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