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没有“奇葩命”的许吉如,就应该“独自历练修行”

生活就是一场刺激的消除游戏,每个人就如同一个一个小方块,我们都希望融入集体,找到共鸣,缓解孤独。于是投入人群,感受那种左右相伴的温暖。可当你和所有人一样的时候,却忽然找不到自己了。
许吉如就经历了这样的阵痛,败在了第六季,败给了与前任有关的题目。
一个优质辩题,首先在于对错界线十分模糊,只要观点陈述有逻辑,用情绪勾引吊打愉悦群众,诱导个别立场不坚定的墙头草给自己投票,就能胜出。
但是我说的这个技术,许吉如就是怎么也学不会。她不明白,辩论的输赢,不在于价值观的对错,而在于用“传播学”能诱导多少和你有共鸣且为你站场的群众。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能有忽悠群众者,得拥护。
就像《乌合之众》一书所说:
群众从来就没有渴望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拂袖而去。假如谬论对他们有诱惑力,他们更愿意崇拜谬论,凡是能向他们供应幻觉的,也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许吉如,仿佛就成为了“牺牲品”。被关注,被网络非议,败北第六季,丢失了自己的光环,也丢失了作为人所最不能欠缺的“自信”。
如果,你想问许吉如为什么没有观众缘。
这个答案,其实回答起来相当复杂。按我的分析,她不是没有观众缘,她只是在奇葩说的“场景”里没有观众缘罢了。
相对的竞赛,绝对数量的投票权。各种奇葩装疯卖傻,夺人眼球,要的就是听众手里的那一票。说群众能听懂的话,这才能忽悠吊打群众的智商。可许吉如,不接地气,她天生没有奇葩命。
清华毕业,哈佛进修,长的不丑,才华还有。这的确在经历上碾压了很多普通人,正是这种优秀,客观上让人产生了距离感。用马克思的话讲就是脱离了人民群众。用金庸的话讲就是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
甭管有意还是无意,这种距离感总会让人有一种被智商被碾压的感觉。群众即便深知自己很愚蠢,那也并不想被人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气质和气场进行鞭策说教,时时刻刻提醒你,你们就是蠢。就像一个十分懒散的嬉皮是没办法与一个西装革履笔挺精英促膝长谈,推心置腹,一个道理。
许吉如过往的优秀里藏了太多锋芒,她的弱点仅仅在于不会遮掩修饰自己的锋芒,使其钝化成无形的剑。
从眼神就能看得出,她并没有真的好起来。第六季的挫败感,至今还在纠缠。虽然眼神里,没有了锋芒,但却多了空洞和消沉。
第七季的回归,表面看起来是一场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的挑战。倒不如说是一场自我救赎。在一众不喜欢她的人眼里,她又一次的败给了胜负欲,又一次表演了表里不一的伪精英。但依我看争输赢,并没有错。她只想赢过去的那个遭遇滑铁卢的自己。
可悲哀的是,许吉如选错了圈子,玩错了游戏。从自信到抑郁,却只因一个《奇葩说》和一个没有对错是非的垃圾辩题。
在马东眼里,奇葩说的每一个环节,不过是一场泛娱乐化的游戏。
在蔡康永眼里,奇葩说不过是一个圈子。
我猜蔡康永的言外之意是表达:

我们人,没有必要强融进某个圈子,用伤痛换取那种虚无缥缈的认同感,来培养和树立自己所谓的自信。

如果你认为这种获取认同的方式对你来说很重要,而你又能承受的住一些伤痛的代价。那么,这个圈子欢迎你先失去自我,再获取你想要的东西。
可人生说到底,就是自己的一场梦,一次尘世历练的修行。
这世间没有任何可以缓解孤独的方式,因为人生来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但这个独一无二,没有丝毫抬高个体身价的意思。只能代表每个人都是唯一的。
只要是唯一的,本质上就是孤独的。任何抵抗消解孤独感的行为,终将都是徒劳的。
享受孤独,利用孤独去培养自己坚韧不拔,不骄不躁的心性。用孤独的岁月和时间做一场价值交换,用独自修行的觉悟去加持自己对人生的态度。
把时间这条左右人生死的线,拉伸铺展进而以上帝的视角去纵观,自身过去和未来的走向,定会看清也会看的明白,人生不过是一场梦,以身外身做这场梦,就不会有输赢胜负欲,就不会有好胜心。
相反,有的只会是长期主义的思维模式贯穿人生始终,今天的挫败和失意,仅仅是未来辉煌乐章的前奏。
人生独自修行目的,就是为了超越一个个腐朽的自己。一个人能够脱胎换骨的蜕变,也是源于对结局的预见。
温馨提示:
1.文章为有偿阅读,单篇1元即可支持,其余随心
2.特别说明:月收入低于1000禁止投币,未满18岁禁止投币!80岁以上禁止投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