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悟空”之修道因缘!
引子:
一、西牛贺洲樵夫的歌唱之声:“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迳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西牛贺洲的樵夫与长安城外“两个贤人:一个是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是樵子,名唤李定。他两个是不登科的进士,能识字的山人”的心态、胸怀、境界。大家琢磨、品品?
二、西牛贺洲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尘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入“法之门”修行的福报可不是人人都有!
好了。正文开始,请看——
第一、“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修道因缘。
一、须菩提祖师: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号称“解空第一”。
***修行者第一因缘:名师难遇!美猴王何其幸哉!
二、须菩提祖师“即命大众引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
***看看古代的入门教育即实际的“人之味道”的教育!联想今日应试教育下、“人之味道”的教育日趋淡薄而“人之工具”的教育是不是日趋浓厚?
三、“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孙悟空在旁闻听,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1、修行者第二因缘:美猴王的道心开发!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向哪里去?”的自我灵魂拷问!闻“道味”即“眉花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2、假如没有“道心开发”的话,做个正常人酸甜苦辣、有滋有味、凭良心活着就挺好。何苦非要访仙求道,最后弄得自己人非人、鬼非鬼、仙非仙的尴尬局面?至于装神弄鬼、欺世盗名之辈,往往下场更悲惨凄凉,何苦来?
3、至于借助修行者的种种方法,养养生、养养神、美美容、排排毒等等……这些都是小菜一碟、完全没有问题。
第二、密室传“六耳不传之道”。
一、为什么自古修行界均流行“六耳不传之道”?
***须菩提祖师给出答案:“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不是祖师们怕自己“空言口困舌头干”。而是恐惧一夜之间、“口炮党”泛滥成灾。典型列子既是阳明心学风行天下后的“圣人满街走、贤者比狗多”的旷世闹剧。千古一叹!
二、“六耳不传之道”传了什么“秘法”?
须菩提祖师云: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1、提倡“性命”双修!缺一不可。切记:“性功”和“命功”是一不是二!解脱和智慧是一不是二!
***按照老夫的“生命卦象”理论看,你的“五行生命卦象”不升级到“九行生命卦象”,所谓“悟道”就是个笑话,最多也就是“洪福寺”时期的陈玄奘的“翠翠之莲、玉玉之英”——解悟而已。对真正的修行者而言,解悟与“口炮得道党”同一味道、了无区别。
2、“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何意?何解?今天不解。等唐三藏修行到这种境界时,自然细细解读。
***行者悟空的卦象图前文已经摆出,那么,悟道后的悟空的“卦象”图是什么?下篇挂出。
三、悟空得“六耳不传之秘法”三年后,为什么还要“防备着'三灾利害’”?
1、《西游记》作者最令人惊叹之构思即主角“悟空”到底如何定位?即“悟空”之“空”到底“空”到什么程度?才能使整部小说即波澜起伏、妙趣横生,又明确“点明”实证修行过程中几乎必然引发的一系列“身心一体”的变化和“禅病”现象。
2、悟空修行中必须战胜的“三灾”,几乎构成了整部《西游记》的讲述实证修行情节的大部分。
第三、悟空被逐出“师门”的缘由。
一、悟空的“嘚瑟”和“显摆”是第一原因。
1、请看:大众曰:“悟空,你是那世修来的缘法?前日师父拊耳低言,传与你的躲三灾变化之法,可都会么?”……悟空闻说,抖搜精神,卖弄手段道:“众师兄请出个题目。要我变化甚么?”大众道:“就变棵松树罢。”悟空捻着诀,念动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一棵松树。真个是:郁郁含烟贯四时,凌云直上秀贞姿。全无一点妖猴像,尽是经霜耐雪枝。大众见了,鼓掌呀呀大笑。都道:“好猴儿!好猴儿!”
***悟空的“嘚瑟”和“显摆”是大多数修行者修行到“悟空”同一境界时几乎必然的“遇佛杀佛、遇魔杀魔”的那份张狂、卖弄、唯我独尊、掀天揭地的德行。
2、请看:悟空拜辞祖师时,祖师的预言:“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为什么祖师一语成谶?!
***回想老夫当年也是这种“遇佛杀佛、遇魔杀魔”的那份张狂、卖弄、唯我独尊的德行啊。今日想来,哈哈哈一乐也。
二、悟空同门师兄弟的心态和境界是第二原因。
请看: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
***同门师兄弟只是一群不解“道心开发”为何物的、混迹“道门”的“食客”而已。
三、须菩提祖师保护悟空是第三原因。
请看:祖师道:“悟空,过来!……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祖师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
第四、熟悉《六祖坛经》的朋友,都看出作者这里大致“套用”了“六祖”慧能的悟道故事。
请看——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
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
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
***提出五个问题,与朋友们一起思考——
一、行者悟空与六祖慧能的“六耳不传之秘法”的区别在哪里?
二、六祖慧能言:“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言下顿悟的“最上乘人”何解?
三、后世禅宗为什么“口头禅”风靡天下?为什么宋以后禅宗祖师大力提倡禅净、禅教、禅密结合?
四、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修行方法其实就是“性命”双修之法,为什么禅宗一下子摆脱了“命功”直接“明心见性”呢?
五、按照“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禅宗顿悟法门,唐玄奘的取经就是行者悟空(“明心”)一人“点拨点拨”唐玄奘(“见性”)即可。不知道这种“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法门是否一下子将唐玄奘的“性冲动”转化为“炼精化气”呢?
六、回顾禅宗史,实打实、一天修行经历都没有而“言下顿悟”者,也就六祖慧能一人而已!为什么?
就此打住。
请看下篇——修行第一灾 “悟空”之大闹天宫!
“老五”与易学齐飞,阴阳共八卦一色!
2012.09.15 00:45 (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