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东:小说几见中秋月? ——四大名著中的中秋与月宫描写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我国众多民族与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传统文化节日。因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从2008年起,其被列为我国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之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节现已成为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相并称的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唐书·太宗记》已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至宋,此节已在社会上很盛行,宋代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记:“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中秋咏怀,我国古代最为有名的诗词作品为北宋大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该词前有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极明确地将词作的中秋时令讲出,词内之景、之语、之情,也均不出中秋与月。
我国古代小说写及中秋的作品十分多,在四大名著中多能见到。如《三国演义》第一百零三回《上方谷司马受困,五丈原诸葛禳星》中写道:“时值八月中秋,是夜银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动,刁斗无声。姜维在帐外引四十九人守护。孔明自于帐中设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中秋之夜,月亮最亮,离月神自然也最近。已病入膏肓的诸葛亮选择这天禳星,热切希望月亮能把光明分一点给属于自己的那颗星,但最终仍于事无补。
《水浒传》以北宋年间的社会现实生活为背景,对中秋节的描写生动真切,同时又带有几分江湖豪荡与血腥之气。相关文字主要见于两处,一是第二回史进宴请少华山三头领;二是第三十回张都监宴请武松。这两次把赏月饮酒作为主要描写场景,史进邀请少华山的山大王中秋团圆,是水浒传中第一个节日,饮酒引来了官府人马,史进被迫离家出走;武松则是因为中秋节饮酒过度,中了别人的套,被迫大开杀戒,成为一名亡命天涯的行者。
吴承恩的《西游记》虽没有对中秋节进行正面描写,却对传说中的月宫、嫦娥、玉兔有着传奇的记述。取经队伍中的主角之一猪八戒本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就是因为带酒戏耍月宫里的嫦娥,才被打二千锤,贬下尘凡,变形为猪。作品第九十五回,写取经四众来至天竺国遇到一个女妖假扮公主,要与唐僧成亲。那妖精使的兵器是“一条碓嘴样的短棍”,即为月宫内玉兔用的捣药杵。对此物,妖精自言说:“随吾久住蟾宫内,伴我常居桂殿边”“广寒宫里捣药杵,打人一下命归泉”。这妖精被孙悟空打败,有太阴星君从九霄碧汉间飞来,向悟空解释说:“与你对敌的这个妖邪,是我广寒宫捣玄霜仙药之玉兔也。他私自偷开玉关金锁走出宫来,经今一载”。太阴星君还道:“那国王之公主,也不是凡人,原是蟾宫中之素娥。十八年前,他曾把玉兔儿打了一掌,却就思凡下界。一灵之光,遂投胎于国王正宫皇后之腹,当时得以降生。这玉兔儿怀那一掌之仇,故于旧年走出广寒,抛素娥于荒野”。原来这一场险象环生的恶斗,竟是因月宫中的嫦娥和玉兔斗气而引起的。
至清代时,中秋节已变得隆重、热闹、丰盛。清人所著杂记《燕京岁时记》记当时京师中秋节的盛况说:“京师之曰八月节者,即中秋节也。每届中秋,府门朱第,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对中秋节的描写细腻而丰富。作品中的第一次中秋节出现在第一回,作者用“一日,早又中秋佳节”将时间快速切换至中秋节。此次中秋,作者对甄家的中秋家宴用“士隐家宴已毕,另具一席于书房,且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一笔带过,又对外界的中秋景象描写说:“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在此情形下,甄士隐、贾雨村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该年的中秋节,对于贾雨村而言,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贾雨村中秋佳节的对月抒怀,是甄士隐资助贾雨村参加科考的重要原因,且成为贾雨村命运的转折点。
《红楼梦》中的第二次中秋节描写出现在第十一回,此次贾府过中秋节的情形,作者并未详述,而是由秦可卿之病带出:因贾敬寿辰,王夫人等到宁国府祝贺,并探问秦可卿的病情。尤氏说:“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玩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怠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
《红楼梦》中的第三次中秋节描写出现在第七十五、第七十六回,此次的叙写文字可谓浓墨重彩、铺张华丽:八月十五馈赠瓜果之俗,由“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入”而写出。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之前,宁国府贾珍因为是孝家,十五不得过节,贾珍提出“八月十四应景”,借此写出了孝家八月十五不得过节之俗。
八月十五日一早,贾珍带领众子侄开祠堂行朔望之礼,拉开了贾府庆祝中秋节的序幕,而关于中秋佳节的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均在晚上进行,其中拜月与赏月是贾府庆祝佳节的主要活动。贾府在嘉荫堂前设月台,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水果。地上铺着拜毯锦褥。小说中形容此场景为“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俗,所以小说特意点出贾母到拜月之所嘉荫堂时,“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拜月后大家去凸碧山庄赏月,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此两回所写的中秋礼俗,足可以与《燕京岁时记》所记载的内容相印证。
除去必有的月祭、美食,这些普通家庭或一般文学作品所常见的中秋礼俗,《红楼梦》所写这个节日还有着不少特殊的雅与趣。酒宴之后,贾母还要求做游戏,“命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平时不苟言笑的贾政、贾赦首先遭了罚,分别讲了他们的笑话。宝玉、贾兰、贾环笑话讲不出,分别被罚做了诗。月至中天,贾母兴致不减,还命人将演奏“十番”的女孩传来,在月下听她们吹奏乐曲。
月圆景明,不能无诗。月下咏诗,既是人物襟怀的抒发,也是对纷繁场景的主题凝聚与提升。作品开篇写中秋之夜,甄士隐听到贾雨村吟诵:“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又一联说:“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颇见在风尘落寂中的贾雨村,心内对功名富贵的热望和沉醉。第七十六回,林黛玉和史湘云结伴至凹晶馆联诗,当湘云吟出“寒塘渡鹤影”佳句时,黛玉听了“又叫好,又跺足”,一反之前的“俯栏垂泪”形象。当黛玉对吟出“冷月葬花魂”一句,湘云立刻“拍手”称赞,阔朗之态跃然纸上。她们的声动,还引来了孤僻高傲的妙玉,她们一同来到栊翠庵吃茶,妙玉还提笔“一挥而就”续成十三韵。在月光辉耀的世界,这三位才华横溢的美丽少女,尽情璀璨着各自的才华,相互热烈拥抱起沸腾的心!
本公众号恭祝所有的订户和朋友中秋快乐,万事如意!
京畿学堂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敬请关注转发
来稿请投523090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