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伊斯兰教之四十八:中国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之四十八:中国民国时期的伊斯兰教
自清末民初以来,受近代中国资产阶级" 教育救国" 、" 科技救国" 思想的影响,一批穆斯林学者、经师如王宽、阿卜杜勒.卡迪尔等提倡改革宗教教育,实行" 经书两通" 、" 阿汉兼通" ,采用现代教育方式创办了伊斯兰教新式学校,促进了中国穆斯林寺院经堂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化。这些伊斯兰教新式学校著名的有成达师范(1925年由马松亭、唐柯三在济南创办,后迁北平)、上海伊斯兰回文师范学校(1928)、四川万县伊斯兰师范学校(1928)、云南明德中学(1930)和杭州穆兴中学等。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全国各地回族穆斯林分布较多的地方,兴办的各类普通小学达四五百所,普通中学和师范专科学校也有二三十所。同时在旧式经堂教育中课程设置也在逐步改变,普遍增设汉语文、常识等课。在新疆地区,经堂教育由小型分散的私塾形式,发展到专门的宗教学校(麦德莱赛),在教学形式、讲授内容和管理方式上,颇具该地区的民族特色。
与此同时,中国穆斯林开始派遣留学生到埃及的艾资哈尔大学及土耳其等伊斯兰国家留学,从1930年至1945年,埃及艾资哈尔大学接收中国穆斯林留学生,上海伊斯兰师范、昆明明德中学、成达师范及新疆先后派出六届40余名穆斯林学子。许多人学成归来,成为国内知名的穆斯林学者。
在这一时期,中国穆斯林建立的伊斯兰社会团体和学术文化机构日渐增多,广泛开展了学术活动。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为学术团体,如" 清真学社" (1917年北平)、" 中国回教学会" (1925年上海);第二类为文化团体,如" 中国回教文化协会" (1934年上海)、" 中国回教俱进会" ;第三类为宗教团体,如" 中国伊斯兰布道会" (1933年太原)、" 中国回教公会" ;第四类为教育团体,如" 青海回教教育促进会" (1922年西宁)、" 常德回教教育辅助会" (1920年湖南常德);第五类为青年团体,如" 中国回教青年学会" 等。参加这些团体的除回族穆斯林外,还有少数维吾尔、东乡族穆斯林。他们出版发行书刊,举办现代教育,改革经堂教育,翻译、出版伊斯兰教经籍,向中近东伊斯兰教国家派遣留学生,促进同外国穆斯林之间的文化交流,加强了国内穆斯林的团结与交流。
30-40 年代,由于国民党政府推行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政策,并挑拨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以至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几起侮辱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严重事件。1931年,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主编的《新亚细亚》杂志登载了诽谤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和穆斯林风俗习惯的文章;1932年,由国民党要员直接主持的《南华文艺》与" 北新书局" ,先后出版了侮辱穆斯林的文字;1936年,《全民报》、《时言报》、《世界晚报》和《公民报》等刊载了侮辱穆斯林妇女及伊斯兰教长的文章《哈密出美女》;1947年,《北平新报》诋毁伊斯兰教" 敬猪为亲" 等等。这些事件极大地伤害了穆斯林的宗教感情和民族感情,引起了各地穆斯林的强烈愤慨,许多伊斯兰教界领袖及社会名人,以当时北平、上海的穆斯林社团为后盾,团结各族广大穆斯林为反对民族压迫,维护穆斯林的正当权益,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