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境辨别方法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铜镜的中衰期,北方地区战乱不断,经济衰落,铜的产量大幅下降。曹魏出现镜背有“位至三公”铭文的铜镜,铜镜成为友邦相赠的上选之礼。
唐代主要仿汉代铜镜,一般情况下,唐代铜镜比汉代铜镜含锡量略高些。因此唐代铜镜银白闪亮。而汉代铜镜清白灰亮,大多数汉代铜镜为黑漆古底子,但银白底子很少有绿锈,而唐代铜镜有绿锈。汉代、唐代铜镜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很脆硬,不变形,若掉在地上能摔成几块。从残碎的汉代、唐代铜镜比较看,唐代铜镜断面整齐,质地细,很少有扉茬,而汉代铜镜断面不像唐代铜镜那样整齐,有小扉茬。同时唐代铜镜比汉代铜镜厚重,镜面没有槽坑。汉代、唐代铜镜的明显区别就是唐代铜镜比汉代铜镜的钮略小。
由于新老铜镜在制作时,铜、锡、铅等原料配制的比例不同,发出的声音也是不同的。古铜镜发出的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铜镜发出的声音清脆而刺耳。
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所以可以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公分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
铜镜一般由八个基本概念组成。一是镜形,就是铜镜的平面形状。二是镜面,就是用于照脸的一面。三是镜背,就是有花纹的一面。四是镜纹,就是镜背上的纹饰。五是镜铭,就是镜背上的铭文。六是镜钮,在镜背中 央,可以手持或者穿绳。七是钮座,就是镜纽的底座。八是镜缘,就是镜子外围的边缘。
早期的铜镜背后都铸有钮,便于绳索穿过持拿,大概唐朝到宋代 开始,铜镜的制作就开始不设计钮,而是直接安装手柄了。这样的改变也是时代的进步,绳索柔软,持拿过程中,很不稳定,但是,改成手柄这些问题都不会出现了。
把铜镜沾水以后用鼻子闻,新仿制的铜镜通常会有硫酸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铜腥味。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类似出土之后的泥土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