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悚封面常客、纹身大热图案,这种日本面具到底什么来头?
月岡耕漁 (Kōgyo Tsukioka)《道成寺》,绢画,148.5×176.3cm,约1900-1927年
你一定见过这种面具:或是魑魅魍魉的头,或是似笑非笑的脸,在纯黑背景中散发神秘气息。其实它们叫做“能面”,是日本传统艺术“能剧”的核心道具。
幽玄之美,贵族趣味
能剧(Noh)是日本独有的古典歌舞剧艺术,融合了诗、动作和音乐。其剧情一般改编自日本传统文学,主角往往是超自然英雄的化身。与歌舞伎一样,能剧代表着日本传统艺术风貌,在国际享有盛誉。
能剧的最初形态是奈良时代(710-794年)由中国传入的“散乐”。散乐在融入日本本土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田乐”与“猿乐”,最终在镰仓时代后期到室町时代初期(约14世纪)形成了今天的能剧。
Yamanoto能剧场表演
Kanze能剧场表演
在舞台上,能剧演员一般会佩戴面具进行表演,通过舞蹈(舞)和唱念(谣)表现故事情节、传达心理活动。不像其他歌舞剧那样动作夸张,能剧的动作一般缓慢悠长,每秒都仿佛是静止的“jpg”。
能剧表演,摄影:Yoshihiro Maejima
这种近乎静止的动作节奏跟观赏者的趣味不无关系。能剧在历史上向来是高雅艺术的代名词,受到历代幕府将军大力支持,观看能剧也成为武将、大名和富商等上流阶层追捧的风雅娱乐。专门为他们服务、积极迎合其审美趣味的能剧在舞蹈动作上借鉴了贵族礼仪程式,逐渐发展出“以静克动”的静态美。
Kash Juku能剧场表演
豊原周延(Toyohara Chikanobu)《能剧场》,木刻版画,19世纪末-20世纪初
除了优雅克制的表演动作,上流阶层审美还鲜明体现在能剧的服装设计。初期的能剧表演服就以武士阶层着装为原型,后来愈发强调奢华精美,甚至一度脱离现实,让扮演乡间农妇的演员也穿上绫罗绸缎。这些表演服极尽华美,皆选用上好丝绸,佐以繁复精致的刺绣,甚至用金箔银箔装饰点缀,贵气十足。
绣有书卷和竹子图案的能剧表演服,18世纪下半叶
绣有樱花图案和回纹的能剧表演服,18世纪上半叶
绣有印章图案的能剧表演服,18世纪下半叶
千人一面,一人千面
如果说缓慢悠长的舞蹈动作和雍容华贵的服饰体现了能剧优雅高贵的一面,那么能面就代表其神秘诡谲的另一面。剧场之外,它们凭借一己之力盘活无数“惊悚区”和“恐怖区”封面;剧场之内,它们却是演员和剧团珍视的宝物,为每个舞台注入灵魂。
佚名《能面》,木刻版画,约1900年
不过,并非所有演员都需要佩戴面具,不戴面具的演出叫做“直面”。而能面往往是特定角色的身份象征,其基本样式多达60种,各有特定称谓和鲜明特征,对应不同身份与性格。
京都能面艺术家Ichiyu Terai制作的能面“翁”
京都能面艺术家Ichiyu Terai制作的能面“童子”
京都能面艺术家Ichiyu Terai制作的能面“深井”
一般来讲,鬼神面具的表情总是极度夸张、怒目圆瞪,一看就是不好惹的“狠角色”;怨灵面具的表情则相当复杂扭曲,吓哭小孩之余还隐隐透露出它们曾是“有故事的人”;而人类面具的表情较为平淡,更注重捕捉不同性别、身份和年纪的外貌特征。
京都能面艺术家Ichiyu Terai制作的能面“不动”
京都能面艺术家Ichiyu Terai制作的能面“般若”
京都能面艺术家Ichiyu Terai制作的能面“颦”
在表演中,能面基本掩盖了演员面部,因此角色的喜怒哀乐都需要通过面具传递。但成型的面具怎么可能表达不同情绪?这个“不可能的任务”,能面完成了。凭借其精雕细琢的轮廓和五官,它可以在不同角度和光影下呈现截然不同的表情。从仰天大笑到垂眉低泣的微妙变化在转首间一气呵成,这正是能剧表演的灵魂所在。
同一能面的三个观看角度
凝聚匠心,代代相传
能面使人一目了然的象征意味和变化万千的情绪表达都离不开制作者的精妙手艺。其制作过程繁复、用料讲究,每一件成品都堪称艺术。桧木因为耐腐耐湿、纹路优美,还自带香气,成为制作能面的不二之选。
选好上乘材料,接下来就要对木材进行手工雕刻。面部轮廓的松紧、眼睛嘴唇的线条和厚薄都会直接影响到面具外观,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个手抖就可能让演员在台上“哭笑不得”,能面艺术家的雕刻工艺时刻都经受考验。
能面雕刻过程
雕刻完毕后还要进行抛光和上色。能面艺术家会先在面具上涂三四层贝壳粉和明胶混合物,再用砂纸抛光,不断重复直至面具表面足够光滑。然后他们会用米酒煮开的烟灰为面具打阴影“修容”,再以墨汁勾勒一些面部细节。如果是鬼神或怨灵面具,往往还需要涂绘“blingbling”的金泥以象征其超自然力量。
制作能面的技艺一般代代相传,浸润着大和民族的工匠精神。许多能面制作家族成员都从小学习并以此为终身事业,为这些面具奉献了一生,同时也为能剧奉献了一生。
能剧表演,摄影:Hachiro Tsujii
几百年来,能剧始终坚守自己矜贵的“幽玄之美”,丝毫不为庶民文化影响,是平民百姓难以企及的艺术。直到19世纪,它与公众间的隔绝才被打破。就像贵族宝库里从不轻易示人的瑰宝,能剧隔绝了俗世空气,虽然没有野蛮生长的自由,但也因此得以保持最初的纯粹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