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面皮蕴乡愁

杨 康

  曙光泼洒天空,大地渐次明亮。秦巴山脉间的小城汉中,正缓缓醒来。大街小巷,几乎每隔数十米,就有一家面皮店。蒸笼里升起袅袅雾气,砧板上刀切面皮哐哐啷啷,勾勒出一幅恬淡的生活图景。

  一天的生活,由一碗面皮打开。在幅员辽阔的汉中盆地,早餐多是面皮稀饭,包子、油条、面条这些常常只是早餐饮食中的一个补充。深受本地人民喜欢的,毫无疑问,是汉中面皮。

  在没有走出沙河镇以前,我以为这面皮是属于我们沙河镇的独特美食;在没有走出过西乡县以前,我又以为这是西乡县独特的美食。而真的离开陕西,我才知道,它是流传在汉中大地上的美食。

  汉中农村风俗,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莫过于晌午这顿饭。蒸面皮一般放在晌午进行。

  蒸面皮之前,家里人人激动。大人们在石磨上把大米磨成米浆,大米需要前一天晚上就在水里泡着。我们小孩则站在椅子上,母亲推一圈石磨,我们就往磨眼里灌一勺泡好的大米。经常是掌握不到母亲的速度,一勺大米被石磨的把手撞翻。这个时候,免不了被母亲责备。但小孩子不会放在心上,很快又围着母亲的灶台转悠,帮着烧火,帮着剥蒜,帮着在石臼里捣蒜泥,眼睛却始终盯着锅里。看着锅盖被蒸气往上顶,心里只惦记着锅中的面皮。

  锅半腰放着铁架,铁架上蒙一层纱布,将调好的米浆倒入,盖上锅盖,大火烧几分钟即可。揭开锅盖,母亲提着已经成型的面皮,啪的一声将面皮倒扣在案板上。我最喜欢听的就是这一声,响亮有力。这声音预示着,要不了多久就能吃到面皮了。这声音在我的胃里搅动,令我口齿生津。

  切面皮可细可宽,我一般都央求母亲切得细一点,最好和镇上面皮店卖的一样。吃面皮最主要的是佐料,但我小时候家境窘迫,佐料很简单。干辣椒捣成块,将烧热起锅的菜油倒入,刺啦一响,一碗冒着香味与辣味的油辣子就做好了。讲究一些的,还会在油辣子里放入八角等香料。醋、姜和蒜泥,也是吃面皮必需的佐料。

  吃面皮以前,还需要一些提前煮好晾冷的豆芽、菠菜作为底子。先上底子,再将切好的面皮放入,然后依次放入盐巴、蒜泥、油辣子,最后再倒入撒有姜末的醋。稍微搅拌均匀,一碗美味的面皮就做好了。

  可能因为制作相对麻烦,家里一般都要蒸好几顿的面皮放在那里。这顿吃热的,下顿就吃凉的,之后还可以炒着吃、烩着吃。现在已经很少有当年那种古朴原始的面皮制作了。打浆机代替了石磨,蒸格代替了大锅。你想要吃粗的、细的、凉的、热的面皮,都可以买得到。面皮底子,也有了土豆丝、豇豆、芹菜等各种蔬菜,佐料也多种多样,麻辣酸甜都可调制。

  离开汉中,离开陕西,有时候就忍不住想故乡,想那里的人和事。这时候,我会去饭店吃一碗汉中面皮。但很多次,端起一碗所谓的汉中面皮,一入口并不是那熟悉的味道。所以,每次回汉中,我首先要马不停蹄地去寻找一家面皮店,吃一碗正宗的汉中面皮。那一碗红艳艳的油辣子淋过的面皮,慰藉了我深深的乡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