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 杜甫《西郊》中写到的鄂州
西郊
唐 · 杜甫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安史之乱后,杜甫移家成都,靠朋友的帮助,在城西郊外浣花溪畔营建了一座草堂,后称“杜甫草堂”。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方圣地,在这里,诗人居住了将近四年时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其中有《春夜喜雨》《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诗人颠沛流离,四处漂泊,草堂虽非“广厦”,毕竟还能栖身,本诗抒发的正是这种暂得安居的闲适愉悦之情。
题为“西郊”,实写诗人从西郊回归草堂的经过。诗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西郊路上之景。据《梁益记》记载,成都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碧鸡坊,在城之西南。碧鸡坊,是诗人此行的起点;目的地是草堂,在城西七里。闹市中有一座桥,高高耸起,两岸垂柳依依;沿着江桥漫游,一路上梅香扑鼻。市桥,据《益州记》载,也叫冲星桥,在城区西南四里。官柳,也称陶公柳,武昌官柳,典出《陶侃传》,这里指供行人观赏之柳。野梅香,语出隋王由礼诗:“早梅香野径。”颔联,“市桥”对“江路”本已工整,而“官柳”对“野梅”,则更加精巧。曾经读苏轼《武昌西山诗》,见诗中“武昌官柳知谁栽”“步上西山寻野梅”的句子,常常惊叹于诗人信手拈来“官柳”“野梅”两个意象,完美组合在诗中,原来也有所本。这里的“官柳细”是视觉之美,“野梅香”是嗅觉之美。诗人此行,看来是相当愉快的,无论在闹市,还是在旷野,所见之景,都给人一种悠闲之感,正所谓“境由心生”吧。后四句为一层,写草堂幽寂之况。先看两个行动描写,一是整理书架,齐,使书籍整齐,使动用法;帙,书衣,也称书皮,有纸书皮和布书皮两种。潘岳《杨仲武诔》:“披帙散书,屡睹遗文。”二是整理药囊,减,通“检”,“齐”与“减”,互文见义。尾联抒发情怀,卒章显志。“无人觉来往”,“觉”字是炼字,是说人们不知道自己来往于这里。王安石曾评论此句说:“老杜之‘无人觉来往’,下得‘觉’字大好。”觉,是知觉、发觉、觉察之意,没有人觉察有人与自己想来往,也没有人自己与别人来往,其境幽寂,其情疏懒。当然,诗人的这种“疏懒”,是短暂的,是难得的片刻的悠闲与欢娱,一旦朋友不在,生活无着,等待他的,依然是四海为家,辗转流离。
全诗八句,逐层叙述,先景后情,虚实结合,特别是中间两联的对仗,工稳谨严。杜甫是律诗圣手,他在《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中说:“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诗律细”是杜甫对自己诗律的自评,历来受到诗家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