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攻坚】病情急重的双侧大叶性肺炎
医案
卢某,男,44岁
2018年5月21日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急诊科查房
西医诊断
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现病史
患者2日前发热,体温波动在39-40℃,咳嗽,于外院就诊,胸片提示肺内大面积感染。血象提示白细胞低,血小板低。血培养发现肺炎克雷伯菌和人葡萄球菌。痰培养发现肺炎克雷伯菌。本院CT提示:双肺大叶性肺炎。入院后气促明显,予对症处理。昨日使用退热药后大量汗出。
既往有长期饮酒史。
查体
脉:迟滑无力。
舌:红嫩,质厚,苔白厚腻水滑,中裂痕,下睑淡白边暗红,腹硬满,下肢血络,轻度甲错,手温,耳热,额热。
怕风冷,手足不凉不麻,汗多,汗后不凉,口不干,大便每日3行,质烂,胃纳差,昨日有恶心呕吐,小便偏少(12小时300ml),小便不灼热。气促,咳嗽,有黄黏痰带血丝。眠差,无心慌胸闷。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中风,伤营
太阴伤血,血少轻,里虚,水饮
阳明里结,外热,外燥轻
许师分析
以表位和上焦为所急所苦,表位是伤营的问题,所以太阴的血是从伤营论治的。太阴还有里虚和水饮,这个水饮是淡饮的冲逆,是里位的水饮,不能被表所约分。里虚是大便烂日三行,呕吐、纳差。阳明的结是有水的问题,热是本身存在的问题,所以会汗出而不恶寒,身灼热、额热、耳热。
所以我们治的是伤营+里虚水饮+火证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方向是对的,但是现在用的话有个弊端,患者本来有里虚和水饮,用竹叶石膏汤里边的水会加重,会导致表邪入里。所以先把第一层胃虚和表寒的层面解透,再用这个方就好了。
要解决火证中的胃虚和表寒,用什么法好呢?
先用千金百痛壮热方。
方药
柴胡 栀子仁 芍药 知母 升麻 黄芩大青 杏仁 石膏 香豉
我们发现里边的豆豉、升麻、杏仁、柴胡、石膏、栀子全是可以兼顾表的。这里边豆豉量最大,豆豉配上杏仁就可以温化里边的饮和寒。患者表寒的层面没解透,在里的寒和饮也是存在的,所以他会大便稀溏,如果马上用竹叶石膏汤,会大便稀溏无度,即使暂时退烧也会马上复烧。寒饮加重的话会表邪入里,导致病反而深重。
第一个方药让患者分2次,2小时内服完。
第二个方用竹叶石膏汤,也是2小时服完。如果到晚上热退,气促减轻,大便,没有特别稀溏,就不用吃药了。如果大便稀溏的话,可以再吃一剂竹叶石膏生姜汤,证明里边的寒和饮还有些夹杂。
按语
这里用到经方缩短服药间隔时间的方法,正如桂枝汤后“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缩短服药的间隔时间。
复诊
5月24日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分院ICU
刻下
气促改善,今晨体温39.2℃,胸闷,咳嗽有痰。不怕冷,不出汗,口稍干,不欲饮,不欲食。大便昨日一行,前天4-5行,质稀,小便量可,小便热。有黄痰。困倦欲眠。
查体
脉:浮弦滑数
舌:紫红质嫩,苔白腻水润,中有裂纹,下睑苍白,目黄染,腹满,下肢血络,甲错,手热,额热,耳热。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伤营
太阴伤血,血少,里虚,水饮
阳明里热,里结,外热,外燥,水热
解析
患者伤血、血少从伤营论治,太阴还剩一个里虚和水饮;患者手热、口干、额热,里是胃津虚的层面,太阴还剩一个水饮。我们就治表证加火证加水饮就可以了。
这个水饮是咳嗽有痰,是里位饮的冲逆,是胃津亏虚不能制化下焦,浊水浊气冲到上焦,所以我们现在用养津液而除水的方法,我们治的是表加火证就可以了。
患者是身热、口干、腹满,是外热和里热都有,所以是辛寒法配合苦寒法。我们选的是《婴孺》的寒石柴胡汤。一定要用黑柴胡,不然不能退烧。本方日服2剂,大约10小时吃一剂,每剂分2次服完。
5月26日反馈
患者今晨体温37.8℃,已经停用无创呼吸机,气促改善,精神稍好转。转葛根柴胡汤。
按语
里热兼表时,经方有一种特殊的法度——苦寒升散解表。
一诊处方中用到的柴胡和栀子,从性味上看并没有“辛”味,却具备了升散的特性。柴胡升散比较好理解,栀子的升散可以放在栀子柏皮汤中理解:“《伤寒论》261条: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檗皮汤主之。”《神农本草经》中又说其主“面赤酒齄鼻”。可见栀子不仅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还具有升散解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