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美:嘉业堂藏书聚散考

吴兴嘉业堂刘氏是近代著名的藏书家,它收藏的数量达六十万卷,建筑了宽敞的藏书楼。但它的藏书目录没有全部刊行,建立经过极少记载。本人在四十年前,曾受聘编校藏书七载,近常有来查其历史者,因追忆前事以答大概。老而健忘、会有舛误之处。

(一)刘氏的家世。嘉业堂主人刘承斡氏,字贞一、号翰怡,是浙江吴兴县人。祖父镛,业丝致富。父安澜,清秀才。本生父锦藻,光绪甲午进士,是史学专家,著有《清朝续文献通考四百卷》,商务印书馆辑人十通内。堂伯父安涛,举人,叔父安仁、安性,和他自己,都是秀才出身。他生平没有做过一官半职。专心研究清朝的历史掌故,辑有《再续碑传集》若干卷,稿本已归中华书局,尚未出版。1962年逝世于上海,终年82岁。

(二)收书的经过。刘氏收书是于宣统二年(1910)参观南京的南洋劝业会开始的。后来在上海陆续收买,十多年时间,共用去三十多万元。家里堆得到处都是书,没法安置,所以在故乡南得镇建造了藏书楼。书的来源有下列各家:(1)四明卢氏抱经楼,(2)独山莫氏影山草堂,(3)仁和朱氏结一庐,(4)江阴缪氏艺风堂,(5)丰顺丁氏持静斋,(6)吴县顾氏艺海楼,(7)太仓缪氏东仓书库。此外还有许多小藏家的书,都是经过各旧书店介绍来的。在陈乃乾《上海书林梦忆录》里曾经说到,“在民国十年前后,上海藏书家最著者为刘氏嘉业堂、蒋氏传书堂、张氏适园,三家皆浙江南混镇人。共搜罗之方法及性质互异。……嘉业堂主人刘翰怡,宅心仁厚,凡书贾挟书往者,不愿令其失望,凡己所未备之书,不论新旧皆购之,几有海涵万象之势。其时风气,明、清两朝诗文集几乎无人向鼎,苟有得者,悉趋于刘氏,积之久,遂蔚成大观,非他藏书家所可及;至其所藏《明朝实录》、《永乐大典》残本、则海内孤帙也。”(《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415页。)

(三)书楼的建筑。嘉业藏书楼是1924年落成的,在刘氏宗祠旁,地方二十亩,四周开河,有房屋七八十间,费银十二万元,是七开间的楼厅两进,正厅是嘉业堂,楼上为希古楼,还有宋四史斋、诗萃室,旁边员工宿舍名抗昔居,后面有约20间书板间,四周种植花木,前面有三个亭子,风景优美,可以说是在园林中的。楼中有职员四人、工友四人,常年经费约三千元,整个建筑是以木料为主的旧式厅堂。至于嘉业的命名,因为主人曾助巨款于光绪皇帝的坟上种树经费,得到“钦若嘉业”的匾额奖励,便以嘉业为藏书楼名了。

(四)板片的收集。刘氏在民初买书时候,一方面也进行刻书工作,是由南京姜文卿、扬州周楚江、湖北陶子麟,北平文楷斋等刻书处刊刻的,共花了近二十万元。刻有嘉业堂丛书五十六种七百五十卷,吴兴丛书六十四种八百五十卷,求恕斋丛书三十种二百四十一卷,留余草堂丛书十种六十卷,希古楼金石丛书五种五十卷。景刊宋本四史四百五十卷,又单行本八种共六百十四卷。总共一百七十七种三千零十五卷。还有铅、石印几种不在其内。起初印出的书都是赠送性质,还要贴出邮费。后来讨书的人越来越多,才把版片收回到书楼里,自己设法印刷若干,刊了出售定价,略收一些工本费,但有交情的仍旧可以赠送的。所有各种丛书的名目,可以参考《中国丛书综录》,内中有价值的孤本和禁书不在少数,对于传布文化是有贡献的。

(五)目录的编制。目录有两种,第一是解题式的藏书志。是聘请缪小山(荃孙)、董授经(康)编的,以宋元精本为主。但旧时学者作风拖拉,编了多年未完成,有人说缪编不是本人亲笔。第二是藏书楼成立后我们的编目工作。我和施君韵秋两个人,费了五年的时间就全部编成,总计有十二册目录,内容如下:经、史、子各一册,集部四册,抄本二册,丛书、方志各一册,善本一册。此外《求恕斋书目》、《留余草堂书目》各一册。求恕斋是复本五万卷,留余草堂是刘氏杭州西湖上的别墅,也存有三四千种书。后来我们又编印《嘉业堂善本书影》五册、《嘉业堂明刊本书目》一册。全部目录共抄成三份,现在统统遗失了。我们分类的体系是根据四库的,但也稍有变动。编好后计算共二十万册,每册以三卷来算,是六十万卷,这数字估计相差不远。此外,还有不少铅石印新旧书,和少许外文书,数千种碑帖拓本,都来不及编目。

(六)藏书的特点。甲、宋元本。朱本77种,元本78种。宋本著名的是《前后汉书》、《窦氏连珠集》、《魏鹤山集》、《唐书》、《诸葛武侯传》,元本著名的是中统本《史记》。浙江省图书馆张崟同志的《嘉业堂观书记》,指出宋本完真38种,元本完真68种。就是说其他的宋、元本是有问题的。乙、明刊本共有二千种,可说是藏书楼的精华。内中明人集部约六百种,许多是四库未收的,如范钦的《天一阁集》、全国只见一部,原是阁中偷出来的。此外明刊精本有关史部的还有不少。丙、清刊本。诗文集有五千种,内中有许多冷僻名贵的书。丁、抄校本,近二千种。明抄《永乐大典》44册、明抄《实录》500册,万季野《明史列传稿》、查伊璜《罪惟录》等书,均是极宝贵的史料,《宋会要辑本》500卷亦系孤本。还有刘氏出资数万元到北京抄来的清朝各帝实录全部和国史馆未刊的名臣列传二千篇等,都是非常珍贵的。此外有方志一千一百多种,内中有不少明刻本和孤本。

(七)藏书的散失。第一是主人经济上的没落。不得已陆续把书售给他人。如宋本《四史》、《窦氏联珠集》、《魏鹤山集》都归到宝礼堂潘氏,明抄列朝《实录》让给中央研究院,《永乐大典》让给辽宁满铁图书馆。其次是抗战爆发的影响,上海沦陷后不到一个月,战火即蔓延到南浔镇,书楼受到洗劫,损失了一些书籍,工作也立即停顿。在八年抗战期间,仅留一二工友看守,后来秘密运出一大批书到上海,不久由重庆中央图书馆派员来收购,当时由郑振铎、徐森玉等介绍,售出的主要为一千二百种明刊和三十多种稿本。这批书后来运赴台湾了。此外还有四百多种明刊本让给张叔平,胜利后张转售于浙江大学图书馆,现存在杭州大学图书馆善本库里。后来又有一批约一千多种让给复旦大学图书馆,是由复旦王欣夫教授介绍的。此外零星出售也有不少,北京、天津、上海各大图书馆都可以看到有嘉业堂藏书图记的书。详细情况,因我在抗战前已经辞职来沪教书,没有参与其事。当时奔走其间继我任藏书楼主任的施君韵秋已在1948年患肺病逝世,现在已无法了解当时情况了。解放以后,在书楼的存书十万余册和一切设备,均捐献国家,由浙江省图书馆派员保管,书楼也即改为浙馆南得分库。总计嘉业堂书楼从开办到停顿前后约十五年,同事都已不在人间,只存我一人了。

附记

(一)书楼并无产业墓金,也从来没有向政府立过案,所以没有公开阅览,来参观阅书均须有人介绍,远方来者也供膳宿,不收杂费。

(二)书楼职员4人,除我以外,为王君善继,字建夫,浙江嘉兴人,祖父是刻石碑工人,本人专业刻字,开小店于南浔镇,书楼成立,约其关店来楼任职,专刻各种大小书籍、书厨一千多具,并管庶务,工作勤奋。抗战前逝世,年六十余岁。又施君维藩,字天游,号韵秋,江苏海门人,本崇明旧家,海门中学毕业,曾任小学教师十年,来楼后,兼任南浔初中教师,学问淹博,性好佛学,沦陷后避居上海,不久患肺病逝世,年四十八岁,遗著有谱牒学八卷,文革时毁去。此外有刘君君实,为主人从弟,专司查卷数打图章各事,工作数年,抗战前已逝世,继之者为崔君叔荣,江苏吴江人,解放后闻亦患风疾偏废。此外有黄君孝纾,字公渚,福建闽县人,系主人所延秘书,不在书楼工作,精于骈文诗词,后为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解放后在山东大学任教,文革时逝世。黄氏曾抄取书楼一些史实投稿在青鹤杂志上,但不过一小部分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