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考过的中年人,我不羡慕90%以上的高考录取率
1、
2019高考正在进行中,今年的高考人数有多少呢?1031万,仅比史上最高的2008年高考人数1050万少19万。
2008年的高考录取率是多少呢?57%;
2019年的高考录取率会达到多少呢?预计将达90%以上。
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那就是录取率肯定超过90%,就是100%,甚至100%以上,为什么?因为很多考生会收到一张以上的录取通知书,不少大学(主要是民办高校)都会招不够人数。
所以,现在讲高考录取率没什么意义,上大学就跟玩一样,只要你想上都能上。
2、
能因此说现在的考生很幸运吗?恐怕不是。
人人都能上大学的时代,除非考上985,次一点211,上其它大学说白了就是用青春和金钱,花3、4年的时间去换一张大学文凭,然后顶着“天之骄子”的光环高不成低不就。
上985或211容易吗?下面是2018年各地985和211的录取率,985的录取率最高也就5%左右,211根本没超过15%,而且还只是少数地区,多数省份985在2%以下,211在10%以下。
所以千万别以为现在的考生幸运,现在所谓的大学,只是把本该只有少数人考得上,“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北大校长蔡元培对大学的定义)的大学大众化、普及化了。
除非上985或211,否则你上的大学,什么一本二本,说残酷一点就是未扩招前的电大、职大。人人都能上大学绝对不是考生的幸运。
3、
90%以上的高考录取率,高等教育普及的另一面,是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上升通道的收窄。
这个不难理解。本来高考应该是一道坎,先把一部分人挡在门外,被挡在门外的人不是意味着失败或低人一等,其实是一种社会分工,百工百业,360行行行都该有人做。
现在的情形是高考这道坎形同虚设,几乎所有考生都涌进了大学,然后一起走向社会,再一起拼命往本来就那么宽的上升通道挤,不头破血流才怪。
事实上上升通道并没有收窄,甚至还加宽了一点,可是挤进来的人数增加了两三倍,不就相当于收窄了吗?
一个大家都看得到的情形是,现在农民工找活干很容易,而且工资还高,反观刚毕业的普通大学生,工作不好找,工资还低。
这是高等教育的普及给农民工带来的福利(只不过这个福利有可能又以供他们的孩子读一般的大学返还回去了),因为本该来接他们班的人去上了大学,毕业之后觉得那不是他们干的活,结果农民工成了稀缺,大学生遍地没人要(除非大学生自己做出改变)。
4、
没错,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个大问题,而本来,我们把上大学门槛降低,设计大学扩招这种举措的出发点,恰恰是为了缓解就业难。
1998年,经济学家汤敏向国家提交了一份《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核心理由是:避免高中毕业生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与当时大量的下岗工人竞争,使下岗工人再就业难。
结果汤敏的建议被采纳,从1999年开始,大学开始大面积扩招,高考录取率一年比一年高。
结果是,几年以后,就业难的传递棒传到了很多下岗工人的子女身上。大学扩招,变相地把当时下岗工人的再就业压力传导到他们的下一代身上。
换句话说,高等教育的普及,不是为了普及本身,而是为了延缓就业,缓解就业难,包括今年再次扩招100万的高职生,本质上还是为了以延缓就业的方式缓解就业难。
我们把上大学当成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而不是提升知识人文素养,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途径。
这不是好的办法,如果说我们的高等教育改革有偏差,这应该是最大的偏差。
5、
所以,作为参加过高考并且上了大学的中年人,我一点也不羡慕现在90%以上的高考录取率。
我们参加高考的年代,是90年代中期,大学还没扩招之前的高考,能上大学的基本还能配得上“天之骄子”四个字,不过这不是重点,也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毕竟天之骄子并不意味着就是人中龙凤。
重点是那时候的制度设计相对合理,一部分考得上的人上大学,一部分没考上的进入社会,大家各有分工。
我们参加高考的年代虽然录取率低,现在看来反而是幸运的,只不过这也不是什么让人高兴的事,因为我们中的不少人,正是现在的考生的家长,我们正在操心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