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给母亲过寿,写了一副对联,亲爹见了下联被气得晕死过去
对联的魅力在于它的文字简洁,通俗易通,不像诗词那样需要很深的文化功底。什么人都可以对,属于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类型,若是看到妙趣横生的对联则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最早的对联叫楹联,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他在门板桃符上的题词,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后来逐渐衍生出很多种类,其中有一种叫做贺联。
贺联中有寿联、喜联等等,纪晓岚在古代被认为是喜联、善对的奇才,关于他作对联的趣事在民间也是广为流传。
乾隆五十年(1785年)时举办千叟宴,所谓“千叟”当然都是长寿之人。席间有一位141岁的高寿老人,于是乾隆想以此为题出个上联来刁难一下纪晓岚。乾隆帝是一位特别喜欢诗文的皇帝,一生曾留下大概4万首诗,出个上联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于是他十分得意的出了个上联:“花甲重逢,又增三七岁月。”古代将60岁称为花甲,而重逢就是两个“花甲”,也就是120岁,“三七岁月”是21岁,两数相加正好是老人的年龄141岁。要纪晓岚对出下联,必须也是141岁。
纪晓岚稍加思考便对出下联:“古稀双庆,再添一度春秋。”70在古代称为“古稀”,双庆对应重逢,两个古稀为140岁,“一度春秋”就是一年,所以也是141岁。
还有一次纪晓岚去赴宴,想来应该是个鸿门宴,因为东家竟出对联来为难他,如果对出下联有宝砚相赠,对不出则照罚。席间有戊子科父子同榜者,东家随即出上联:“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没想到纪晓岚竟脱口而出对曰:“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众人无不叹服。
对联既有像纪晓岚所对那么高雅的,也有让人捧腹大笑的,而这些有趣的笑料,也是我们钟爱它的原因。比如一个自嘲的对联,上联是:一年一年有一年,下联是:年年结婚没有咱,横批:再等一年,虽然不算工整,但也趣味十足。
还有一种是不懂装懂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地主老财,人傻钱多。开个玩笑,只是比较吝啬。因为粗通文墨喜欢故作高深的附庸风雅。但是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孝顺,眼看着母亲的寿诞就要到了,他想给母亲办个风风光光的宴席。
这一天张灯结彩好不热闹,但是还没有贴对联,这是添喜气的,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寿联。这个铁公鸡不舍得请人来撰写,就命账房先生写一副比较常见通用的春联贴出来就行了。
于是账房先生写完拿给财主看: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财主看后觉得可以,刚要贴出去,忽然想起这是给母亲祝寿,应该体现出祝寿来,于是让账房先生把上联改成了:天增岁月妈增寿。改完之后,地主为自己的才华沾沾自喜,心想对联应该工整,于是让账房把下联也改了,同样也是第五个字,下联为:春满乾坤爹满门。
于是这副“改好”的对联就被贴出去了,前来祝寿的人看破但没有说破,一是怕破坏了祝寿的喜庆气氛,二是实在不知如何开口提醒这个地主。可地主的亲爹见了对联,一下就被气得晕死过去。
所谓知之为知之,这个地主不懂装懂,不仅对联闹了很大的笑话,连自己也成了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