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赋的写作

       发布于2018-01-30 09:49 作者:友谊之花

《浅谈赋的写法》
    《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大师》)。一般认为,"风"、"雅"、"颂"是三种诗体,"赋"、"比"、"兴"是三种写作表现手法。在战国时期,"赋"还只是古诗的一种表现手法。"赋"与"比、兴"的比喻象征、托物起兴不同,"赋"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一种直白的表现手法。但有学者以为赋原来也是一种诗体,如章太炎先生在其《国学演讲录·经学略说》中提出:"六诗者,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今《诗》但存风、雅、颂,而无赋、比、兴。"不论赋前身是不是一种诗体,在后来赋成为一种文体,并在汉代领一时风骚,是无可置疑的。至唐时韩、柳发动"古文运动",骈文逐步失去正统地位。这对赋有一定冲击,但宋后,赋依然是文人学士最喜欢采用的文体之一,主要是俳赋与文赋。
赋讲究:
 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
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
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四: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也叫做“文赋”。
骈偶所谓对称句,就是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对称句,我国古代称为骈偶句。
   骈赋,又称“俳赋”。“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但较之唐代律赋,则四六未严,平仄随意。当代某些业余作者认为,今人作骈赋可以不必过于拘泥,根据内容增加叙事性文字,音律平仄似可再随意一些,但这种观点未曾获得专业领域的认可。
 
什么是赋?
“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诠释的。它虽不是定义,却将赋的属性揭示得准准确确、清清楚楚。它既不属文,也不属诗,但又兼备文和诗的特征。和蝙蝠一样,有兽之毛、鸟之翼,介于鸟兽之间(实际属哺乳动物)。
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子的《赋篇》,到汉代才形成特定的体制。因此,人们视荀况为赋的鼻祖。随首时代的变迁,这种文体经赤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汉代,赋的篇幅较长,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骈偶的成分增多,习惯于用典,是为“骈赋”;在唐代,更注重对偶的工整、平仄协调,是为“律赋”;从中唐以后,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的写法又来了一次大革命,返回了古代散文化的趋势,对声律、对仗、句式不是那么苛求,押韵也自由。人们称之为“文赋”。唐宋以后,直至今天,一直沿袭着这种写法。
 
诗词在一段时期里曾遇到过寒冬,近年来已经升温,形成了一股“诗词热”,接踵而来的是“辞赋热”(本文没有涉及“辞”)。诸多爱好者,兴致浓郁,欣然命笔作赋。但由于缺乏对这种文体应有的了解,往往写成了散文,缺少赋的要素与韵味。为了适应当今的需要和本刊编辑部的嘱托,将如何写赋作一番简略的介绍,希望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肤浅之见,想来“豆腐汤喝不瘦人”吧。
 (1)写古赋骈赋也好,写律赋文赋也好,悉听尊便。但比较起来,骈赋与律赋,要求太严太高。从句子的字数讲,要求用四个字、六个字一句,句与句要成双成对,有骈有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从用词来讲,讲求辞藻华丽。尤其是律赋,唐代用以科举取土,更是束缚繁多,常常导致出现“削足适履”或以辞害意的毛病。一部《古文观止》,只收了四篇赋。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这几篇赋统统是文赋,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行文洒脱自如,气脉贯通,绝无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之痕。它们都是文赋的典范,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它的句式长短不限,骈散兼收。有的用来叙事,有的用来写景,有的用来言情,有的用来议论,形式灵活自由,不像“汉赋”那样呆板,不像“律赋”那样苛求。个人拙见,以写文赋为宜。文赋起源于唐:杜牧的《阿房宫赋》开创了写文赋的先河。随后又盛行于宋,一直沿袭到现在。
 
(2)写好赋,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要押韵,因为赋属于韵文的范畴。古文将“诗词(辞)歌赋”四种文学式样并列在一起,就是因为它们都是要用韵的缘故。“韵”是赋的组成要素之一,而且是极其重要的要素,无韵就不能称之为赋,更不能在文题上有“赋“字样。
赋的押韵非常灵活:一篇赋押多少韵,不像诗词那样有一定的位置和一定的数量的规定,或多或少,不拘不限;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也可,平仄混押均可;可以像《秋声赋》那样,一韵到底,也可以像《阿房宫赋》那样,一共换了十三次韵,就是说中途允许换韵。不像写诗填词那样是否可以通押,无须顾虑飞不飞韵。总之押韵即可,但不能不押韵,否则读起来不能朗朗上口,缺少音乐美感。
其次,赋讲求骈偶。什么是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这是前人的说法。通俗的说法就是对偶修辞格,构成偶句的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词义要互相配对,语法结构要相对称。如《前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又如《秋》赋中的“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在其他赋中,这样的例句,俯拾皆是。在这里有一点须加说明,文赋中的骈偶句,不像骈体文那样讲求声律,一定要平仄协调,平对仄,仄对平。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见腾王阁序),前四字的声律为平平仄仄,后四字为仄仄平平,一个字错声也不行。文赋在这方面就放宽多了,没有那样严格。骈偶也是写赋的要素之一,有了这种修辞手段,才显得辞藻华丽,语言优美。
   其三,敷陈其事,也是赋的特征之一。“敷”是铺的意思,敷陈就是详细叙述。这也是要求作者充分发挥其想像力、联想力,从不同的视角去表现客观事物,使之得到充分的展开,以达到感人的目的。《阿》赋中有一处描写兼议论来表现阿房宫富丽堂皇和秦始皇穷奢极欲的文字,就“敷”得开、“陈”明。赋中写道“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瘐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这城郭;管弦呕哑,多于世人之言语。”这就不难看出,作者的视角并不是固定于一处,耑是从柱、椽、钉、瓦、栏槛、管弦诸方面来刻画的,又以农夫、工女、粟粒、帛缕、城郭、言语来表现数量。可谓淋漓尽致、透辟有加。
   又如《秋》赋开头这样写道:“……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潇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声。”一“初”一“忽”,“淅沥以潇飒”、“奔腾而砰湃”,已从时空和程度上渲染了“声”字,又以“波涛”、“风雨”作比进一步强化,但还嫌不够,更以“触物之声”、“赴敌之兵”再次强化,这就收到了敷陈的效果。
前人的这些写法,都是非成文法,很值得学习借鉴。
 
 
 
 
 
 
(3)初学者怎样写赋
   诗词曲赋,四大文体,比较而言,赋是最难写的。从诗经算起,三千多年,能写诗的人有几百万人,甚至近千万。到民国末年,有人统计:仅有名气和影响较大的诗人就有三千之众。但写赋的人,从古至今不过千人左右。大家和名家就更少了。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以赋观诗,较若纷至沓来,气猛势恶。故才弱者只能为诗,不能为赋。”古代凡有成就的赋家,无一不是大学问家和大作家。如两汉时的五大赋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蔡邕(yōng),本身都是语言学家,而且精通文史哲,乃至天文地理。有句话说“千金难买相如赋”,然谁听说有“千金难买李杜诗”的?由此可见一斑。
   明朝著名文论家谢榛说:“汉人作赋,必读万卷书,以养胸次,又必精于六书,识所从来,自能作用。”什么叫六书?就是专门研究汉字、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及假借等六种条例的书。清代大学者阮元,在《四六丛书序》中说:“综两汉文赋诸家,莫不洞穴经史,钻研六书,耀采腾文,骈音丽字。”也就是说,赋作者不仅要了解经史六书,还必须有囊中取物般驾驭语言的能力。像司马相写《子虚赋》和《上林赋》时,“闭门谢客,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而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后而成。”可见写赋确实不易。
古人主要是受客观条件限制,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而今天交通方便、信息快捷、电脑一开,什么都可以查,只要端正态度肯努力,还愁写不成好赋!但毕竟万事开头难。那么,我们初学者怎样写赋呢?我的体会是:
 第一:写赋是有难度,但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要敢字当头,明知赋难写,偏向赋山行!还要有点班门弄斧的精神,不怕别人笑话,写一篇不行就写二篇、三篇,有志者事竟成。但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赋是高档次的韵文,除了文字功底以外,肚子里还真得有点“货”,否则不敢率而操觚。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广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辉”。扬雄说过:“能读千赋则善赋”。
第二:用诗的语言写文章。就是把写文章要说的话,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完了就是赋。可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甚至八言穿插使用。我的头三篇习作《酒赋》、《中国烹饪赋》和《中华瑰宝赋》,都是这样写成的。网投《中华辞赋》后全部被采用。
 
 
第三:会写律诗的人,都能写赋。因为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而对仗骈偶恰恰也是辞赋创作的要点之一。但远不像格律诗那么严格,除律赋外,讲平仄,而不必字字细究;要对偶,也无须句句求工。但是韵脚必须讲究仄押仄,平押平,因为押韵是辞赋和散文的主要区别。一篇赋能一韵到底最好,亦可一段一个韵,如果中间转韵,一定要衔接好。通篇之中应尽量避免重复的词组和成语,原则上也不能有重复的字做韵脚,特别是一段之中,更应避免重韵。
 第四:做好“角色”转换。从写文章到写赋,虽然谈不上隔行又隔山,但也确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万事开头难,写一二篇可能不像,但坚持写下去就一定会成功。因此,心理和思维上都需要有一个适应即“角色”转换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就会“船到桥头自然直” 了。
 第五:用现代语言写赋。我们写赋不是给古人看,也不仅是给今天的人看,还希望能传给后世人看。历史的发展有时是曲折的甚至还会暂时“倒退”,而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只能越来越简洁明了,决不会“返古复奥”。因此,不妨用大众化乃至口头语写赋,让多数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如拙作《诗品赋》:“诗人,纵非国家栋梁,亦乃民族精英。可以缺钱财,不可缺道德;可以无权势,岂可无良心!”这样的白话,连文盲也听得懂。
无典不成赋,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切勿用生、怪、僻之字和典故。一寸光阴一寸金。让人一边读一边查字典、找注释多麻烦,除非有守株待兔的耐性!
 我个人看法,最好写骈体赋、文赋和诗体赋,容易贴近时代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古赋艰深古奥,律赋严格呆板,不宜提倡。骚体赋也尽可能少写,每句中间都有个“兮”字,已不适合今天的语言习惯。特别是年轻人多有反感。在句式上,不妨打破四、六言,来他个三、四、五、六、七言“一齐上马”,相间交错,突出参差美,或用诗散相结合的体式,这样的赋作读起来才会有声有色,起伏跌宕,更显生动活泼,有滋有味,令人不厌其读。
 第六:把议论写进赋中。《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即铺采摛文,体物浏亮。但是只有铺陈没有议论,必然平淡,缺少生气,试想铺而无采,怎能浏亮?何谓议论?议,就是设问,论,就是自答。《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再如《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更多的是不设问,直接定论(或先定论后反问)。拙作《饮食营养赋》:“位卑言贱,也得吃饭,有理不在言高;官高位显,自行如厕,无礼岂不荒唐?”“花天酒地,饱食终日,得意忘形,鲜有长命百岁,何足为道为羡?村夫野老,饮食有节,随遇而安者,每见仙风道骨,不亦天慨地慷?!不难看出,铺陈和议论交错相间使用,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写出了激情和感慨,引人入胜,让读者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第七:“千万别忘了感慨。”赋和诗一样,题材十分广泛,万事万物,无一不可入诗,亦无一不可入赋。以咏物寄意为例,咏物是手段,寄意是目的。一首好的咏物诗或赋作,必须具备三个优势:
 
1、形象鲜明生动。作者须用形象思维和空灵思维,加上准确的意象选择,才能做到体物浏亮,形神兼备,如《赋品》之说:“秀色可餐,文成珠绿”;“朗如行玉,清若流泉”。从而收到寄意达志的艺术效果。
2、构思奇妙,造语新颖;文辞秀美,语言精粹。如《赋品》:“丽辞雅义,错彩镂金”;“选言有路,宝若琼琳”。如“霜叶红于二月花”,美不胜收,令人陶醉;“一枝红杏出墙来”悦人耳目,动人心魄。
 
3、述史状物,我在其中,物我相融,相得益彰。这是咏物诗赋的最高境界。“只为春光增艳丽,何曾有意做花王”;“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都是借牡丹抒发情怀或某种感慨。
有议论,必有感慨,有感慨才有顿悟,有顿悟才可能出警语,正所谓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是也!苏东坡《赤壁》二赋,之所以千秋不朽,不仅因为如此,而且赋中有我,超然物外:“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且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感慨、顿悟、境界恰如云霞出岫,灿然生辉。
 再看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此非顿悟何也?又非警语何也?读此二人之赋,对于如何学赋、写赋,真是大有裨益!
强调一下,在写赋时尽可能加入议论、感慨,以求顿悟和升华。如拙作《诗品赋》:“嗟夫!难哉,诗人之难不在作诗而在做人;不在务实而在求真;不在当今耀誉而在后世传吟;不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在己所欲也难施于人;更难在不违心犹不得不违心也!故而君子欲成诗,富当以善施为道,贫当以无求为德。心清如玉,不必聪明到秃顶;志坚如铁,何妨容貌似愚蠢!
 
一篇成功的赋作,不仅要符合辞赋体裁的要求,还必须有真情,有思想,有见识,有感慨,有顿悟,最好还有警语。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诗贵个性美,辞赋何不亦然哉?!
第八:只要你动笔写赋,就一定能写成。头两篇可能写的不像赋,怎么办?①请人指点,反复修改;②继续写,千万不可打退堂鼓,“坚持就是胜利”,只到写成为止。
 但有一点仍须强调:把质量放在首位。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更没有生命。诗不厌精,赋不厌细。取材尽可能避众避高,多辟蹊径。
 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感情,写出思想,写出意境,写出个性。食髓知味,读赋识人。为吟诗而吟诗,为写赋而写赋,都是作品成功的大敌。当然实在写不出来的,也不要勉强,凡事拿得起放得下才是最明智的态度。
同学们请注意,在老师讲课时,不允许做别的
一篇成功的赋作,不仅要符合辞赋体裁的要求,还必须有真情,有思想,有见识,有感慨,有顿悟,最好还有警语。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诗贵个性美,辞赋何不亦然哉?!
 
只要你动笔写赋,就一定能写成。头两篇可能写的不像赋,怎么办?①请人指点,反复修改;②继续写,千万不可打退堂鼓,“坚持就是胜利”,只到写成为止。但有一点仍须强调:把质量放在首位。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更没有生命。诗不厌精,赋不厌细。取材尽可能避众避高,多辟蹊径。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感情,写出思想,写出意境,写出个性。食髓知味,读赋识人。为吟诗而吟诗,为写赋而写赋,都是作品成功的大敌。当然实在写不出来的,也不要勉强,凡事拿得起放得下才是最明智的态度。
 
腊梅赋
                             李宣章
    魄摄幽院,容瘦素装。钟灵古丘之侧,冷峻故垒之旁。含玉吐蕊,润古道而毓秀;蕴幽绽翠,敛仙容以苍凉。冰清疏影,沐风雨而寒露;雪魂琼琅,立萧瑟而凌霜。剔透玲珑,会太极以演《易》义;漫著妙曼,携青娥而步“诗”乡。展君子之风骨,彰雅韵于殊方。
  赏婆娑倩影,仰渊远蕴葱。玉树临风,留人文之古韵;高格境远,濡翰墨于从容。令浚觅者徜徉反侧,寻芳者流连鞠躬。疏影横斜,谱和靖迷妻之魅力;媲美咏雪,著梅坡赋骚之韵浓,形虬傲骨,立崖仰穹。于是沉吟万古,陶醉百公。奇质脱群而韶韵,俏姿钟独于泽东。折梅逢驿使,江南寄春于陆凯;敲冰煮香茗,冬月款客而炉红。驿外断桥,叹放翁无主之寂寞;墙角露秀,寓安石漫兴于春风。更洗砚之池,芳其翰墨;临窗之冀,托于蒙胧。
   嗟夫!屈曲盘旋,老树蕴春。历寒之刺骨,播芳而温馨。悠悠哉,显生机于勃勃;凛凛也,露豪烈于铮铮。跨越时空,梦绕古今墨客;尊崇寰宇,神萦世纪雅音。报春而不争春,含笑于山花烂漫;大德而忘物我,隐身于碧叶素荣。纵折枝玉殒,亦芳远溢清。
    四字句要成双,五字句也要成双,六字句也要成双,七字句也要成双,一字豆也要成双,两字领也要长成双。

(0)

相关推荐

  • 中华辞赋,吾观以复

    永州  王万荣 辞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学体裁,开篇具宏丽典雅之风格.宏如高山流水,丽赛大家闺秀,典同国宝熊猫,雅比琴棋书画.其源于诗经,兴于楚辞,盛于汉魏,延至当今.赋无定式,全凭自 ...

  • 骈文写作

    辞赋(五) 2021-06-11 09:54·云台 我们学习了骈句的平仄,今天我们介绍骈文的平仄特点及其写作: 一.什么是骈文 我们学习了把辞赋写作中的最基本的知识.简单地说:骈文就是由骈句.提引以及 ...

  • 启功《诗文声律论稿》

    [说明]启功先生的<诗文声律论稿>,有"手迹本"和"印刷体本"两种.均由中华书局出版."手迹本"1977年11月第1版,1977 ...

  • 王宇斌漫谈辞赋

    ​  最近有几个机构拟请我讲辞赋,我准备以我的理解写一篇提纲,这篇提纲估计不短,我先占上四楼准备添加,一点一点的把我想说的话写出来.想到什么写什么,先不按次序,后来再调整. 什么是赋?     文心雕 ...

  • 学赋斟要(一)【 三余草堂】

    三余草堂/文  赋的构成--       赋原是<诗经>的一种铺陈叙事表现手法,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赋作为一种文体,是富有文采.韵节.善于铺陈,兼具诗歌和散文体裁特点的作品.      古 ...

  • 浅谈读书&写作

    应一个小火的需要,是我写这篇文的原因所在. 谈心得不敢当,我只能说说我的一些读书和写作的习惯. ① 读书是为了和书中的人物交流,产生精神上的共鸣. 我直到高中毕业前才领悟到这一点. 在那之前,好像读书 ...

  • 浅谈托福独立写作的评分标准

    <托福考试官方指南>明确指出托福独立写作的满分30分有如下标准 An essay at this level largely accomplishes all of the followi ...

  • 浅谈述职报告的写作技巧

    浅谈述职报告的写作技巧 述职报告,是述职者对任职期间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及德.能.勤.绩.廉情况,向主管领导.人事部门或本单位职工代表进行报告时所用的文体.要想掌握 述职报告的写作技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

  • 浅谈词的写作(五):词的平仄和对仗

    一.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规律基本上是继承了律诗的规律.语言上也是一个双音词或一个双音词组为一个节奏单位.尤其是五.七言句子的平仄,与律诗的平仄基本相似.但句与句之间却没有格律诗那样严格的"粘& ...

  • 浅谈词的写作(七):初学填词常见错误

    初学填词者事先应熟悉欲填之词牌,只有词牌的句式.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的要求都握了,再动手填之,否则会出错. 比较普遍,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只凑字数.句数,而不问平仄.句式.有的把一字领的 ...

  • 浅谈词的写作(六):词调

    一般都是按照清朝毛先舒的划分方法分为三类,即小令,中调,长调.他规定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虽然机械,也不科学,但已是约定俗成的事.张炎在<讴曲旨要>中说 ...

  • 浅谈词的写作(三):词的句式

    律诗和绝句只有五言,七言之分.而词则除了极少数象<生查子>.<玉楼春>等的句式整齐外,其他的则是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不等. 一字句.一字,二字,三字句,统称短句.八字以上的句子为 ...

  • 【旧文拾零】区别与关联——浅谈阅读和写作

    在我看来,阅读应该是来自外部的间接经验,写作应该是直接经验的外化表现. 我们以前没有具体地进行区分,所以总是谈"以读促写",但没有注意到二者的经验其实并不是趋同的.比如阅读的过程为 ...

  • 李雯文:浅谈过程性写作对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应用

    发<幸福>教育科学版21年1月刊  浅谈过程性写作对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应用        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高级中学   李雯文  邮编:124000 [摘要]在高中英语学习中,高中学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