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咨剖析 | 如何在阿里巴巴的中台战略思想中,摸索自身业务模式的转型之道?

这是“慕蓉”公众号第191篇原创文章

#

导读

“阿里巴巴集团前端业务中公共、通用的业务沉淀到了这个事业部,包含了用户中心、商品中心、交易中心、评价中心等十几个中心,而共享业务事业部正是“厚平台”的真实体现,为阿里巴巴各种前端业务提供着相应服务中心领域内最为专业、稳定的业务服务。”

——钟华,《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阿里巴巴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

01

“中台”?

“中台”这个词,近年在B端市场特别火热,也在阿里系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台概念被提出。而今年阿里又提出了“弱化中台”的概念,对于很多从业者来说,可能都还没有搞懂中台是什么?这就是互联网的快速变化——在我们还没有深入应用时,时代已经变了。

在我看来,企业级市场中台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尤其是未来产业端的需求高速发展,各业务端需求逐渐旺盛,业务中台的规划必不可少。

未来,对于传统企业转型互联网化,更多的需要是企业级中台产品。那企业级的中台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呢?

其实中台就是企业在一个行业耕耘多年之后,一般都会形成的一些公用业务,而这些业务是可以像中间件那样进行下沉共享。

那么为什么要做企业级的中台呢?

02

避免重复“造轮子”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避免重复地“造轮子”。一件事情重复做一百遍,对于公司发展肯定是没有好处的,而做一个通用的中台就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

比如一个全国性的企业,在国内有几十家分公司,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IT系统建设规划的话,最后就可能出现每个分公司独立地自己做系统建设。

这就是“造轮子”,最后不只是资源的浪费,更多的是信息孤岛的问题无法解决。

而当建立了一套企业级中台,底层的数据和业务是统一的,在前端再根据各个公司业务进行微调,就可以有效减少了重复“造轮子”、重复建系统的现象。并且可以在相对统一的业务收敛位置,在公共服务上快速高效迭代出新的业务。

当有了统一的用户、订单系统,就不会再出现各种恶心的数据打通问题,不会有跨部门的数据墙。有了统一的中台,也就有了统一的数据规范。

对于大数据相关的需求,可以从相对唯一的数据出口进行业务迭代,不需要为每一个部门进行定制开发,浪费人力。最后我们再通过数据治理,把各个业务线数据整合串联,通过数据赋能,去发展业务中的问题及发现新的业务增长点。

03

“中台”的建设,难在划分边界

那么在企业级中台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什么呢?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业务边界划分不清的问题。分别定义了中台和前台,就意味着二者之间一定存在边界。而中台和前台的边界划分,与这个世界大部分的事情一样,是有好有坏的,企业级中台的规划设计最难的点就在于此。

举个栗子,用户应该是中台最常管理的数据,但是各个业务系统中用户的状态如何呢?如果将用户管理放在各个业务系统里面,各个业务系统也要存储部分用户数据,最后这部分系统又极有可能和中台有功能上的重叠。

而如果想要把这些数据接管过来,那么中台又需要梳理所有业务场景。或者说明需要把所有对数据进行修改的逻辑全部收拢到中台内部,这往往又会产生与中台、与前台业务边界的冲突。

难以给出有效的边界,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撕逼。这便是很多中台的两难:我接,不是;不接,也不是。所以在企业的数据化转型时,顶层IT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这些业务边界如果分得不清,最后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未来随着传统企业转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级中台产品将会被重视和应用,不论这些产品是企业内部的IT顶层设计,还是外部的IT供应商成型产品,无疑这个是趋势。

企业应合理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业务模式,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获得价值和财富,而不应该让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的包袱。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转型成本的企业级中台产品,无疑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