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年份,造成了这场特别的相遇——以往的法网在每年的5、6月进行。假日却是不同的:脱离平常轨道,短暂地进入一种群体性的失序。对于考虑时差观看比赛的人来说,假日的松散无序再合适不过了。看各类评论,错过的比赛集锦,花絮,赛后新闻发布会片段。无花果的尾期,接上了葡萄、南瓜、苹果、柿子、栗子等等一大波的收获。买回家各类蔬果,在水槽里洗净,分装进篮子,盘子。装满冰箱。费力地剥着一盆栗子时,直播里传出大力击球的声音,主审报出分数。休息间隙里,气泡水打开瞬间 “呲”的一声响。偶尔有车子经过楼下,车灯发出一小段光亮,很快消失不见。往右打,往右打。一个男人的声音。常常是男人指挥女人倒车。有时女人对男人的指令或语气不满,在车里急了。男人又安抚。大多时候女人不发一言。停稳车子,关掉引擎。
赛后新闻发布会的一些回答放在人生的某些时刻也恰如其分。“虽然感到失望,但或许这就是网球的魅力,只有一个胜者”。还没来得及将失败作为事实确凿地接受下来,下一场对决又开始了。虽然这可能是推崇强者的趋势使然,但当听出言辞中的风向调转,或许应该警惕些什么。甜美的盛宴之后,心不加防备地落回原地,带着消耗后的疲惫,复杂的满足感。
没有比赛的白天时。比赛结束后的凌晨里,头脑还清醒时。或许是当时报纸连载塑造的风格吧,适合脚步匆匆的都市中人。她笔下的女孩大都清醒明智,不是醉红尘——即或醉,也是心甘情愿地投入,知晓付出回报。自立之年读到亦舒,感到情爱只是故事皮肉,最要紧的是做独立的女性。故事循着相似的框架。唯一不同的,是故事涉及的人物。或许因为是女性写作者,或许性格使然,阿加莎婆婆的爱和怜悯是温柔的光,始终存在故事里。“他们是男人,可以自己照管自己。但当我望着她的时候,她的人生还没有真正开始,这件事也许会毁了她的一生……”
偶然的机会看了电影《乡下人的悲歌》预告片。两分多钟的剪辑,有十足的冲击力。家族命运,三代人的生活。破碎心灵的不断挣扎。微信读书恰好有电子版同名的回忆录原著(再次感谢微信读书)。作为一位美国乡下人(他在书中多次如此称呼自己),作者从耶鲁法学院毕业,过上了中产生活。可以说,他摆脱了一部分命运桎梏,也因此成为家族的骄傲。作者讲述家庭故事,回忆家族的迁徙,成长地区的兴衰和当地人如今的生活状态。他也写下外婆、姐姐对自己的照顾、支持和爱。结合各类统计数字、背景资料,让作者的书写有了更全面、立体的视角,也更能够看到时代变迁的大环境如何在一个个小人物身上发生作用,影响深远。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还是很惊讶于美国不同阶层的差异。作者成长的地区大都是工人阶层。随着时代发展,当地经济逐渐没落。人们抱怨生活在贫困线挣扎,却不肯踏实工作赚钱,宁愿领取政府救济。与此同时,当地的教育水平也很有限。阶层的向上流动几乎不可能。人们将不如意归因于外界,比如工厂迁往国外、移民进入美国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特朗普当年竞选成功。书的大半部分讲述了作者的家族、家庭、个人成长经历,以及社会背景和变迁。破碎、动荡到稳定的过程中有真实的情感。书的后三分之一,作者成为中产阶层的一份子。书的内容偏向于更为典型的美国中产、精英人士的说辞——甚至说教。或许因为中产生活并不是作者熟悉的,与妻子的相处也不同于以往的家人。他在学习更为温和的方式处理分歧、冲突。成长的经历烙印在他身上,他在克服,也在接纳。
△△△
独立小楼
--- 从一砖一瓦开始,建筑自己的世界 ---
“Every night I cut out my heart…
But in the morning it was full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