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记忆】程俊|绮(qi)鞋垫
程俊|绮(qi)鞋垫
奶奶在世眼睛还好的时候,一有空就拿出她的针线笸箩做手工,我常常在一边帮忙,给奶奶递个剪刀呀,帮奶奶穿个针什么的,我看得最多的还是奶奶纳鞋垫,黄梅话也叫绮(qi)鞋垫。
听奶奶说绮(qi)鞋垫在黄梅历史很悠久了,从何时开始也无法知道,但是奶奶说在她很小的时候,太奶奶就教她绮(qi)鞋垫,说如果女孩子不会绮(qi)鞋垫,长大了就会嫁不出去,就是嫁出去了,也嫁不到好人家。年幼的我并不懂这些,只是觉得奶奶的手很神奇,一些边角布料在奶奶的手里粘粘贴贴,就会变成漂亮的鞋垫。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鞋垫,它的制作工序却不简单。在我的印象中,绮(qi)鞋垫之前还必须粘鞋垫。首先要用米粉煮成米糊,煮好后放在盘子里晾凉,(也有用米饭代替的),趁米糊晾凉的时候,奶奶就会从样布(夹鞋底、鞋帮的东西)里找出要纳的鞋底样,用针线订在一张壳(事先就做好的,把布放在米汤里浆,然后在报纸上贴好几层晒干)上,照样子剪好鞋底样,奶奶用一种特制的形状像鸡头一样的铜板,往壳上糊米糊。这糊米糊其实是有讲究的,糊得太薄了就粘不上,糊得太厚了,绮(qi)的时候针就带滞,不好绮(qi)。一般像奶奶这样的熟手总是能恰到好处,糊好了就把平时家里裁缝做衣服时用剩的边角布,一层层地贴上去,大约共贴七、八层的样子,就该糊面布了,正面布必须是新的净色布,底面布可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只要是一块整布就行了。糊好面布后用好看的布条围着滚一圈边,鞋垫就粘好了。粘好的鞋垫还要放在阳光下晾晒,这样纳的时候就不会因为里面的米糊没有干透滞针。
最显功夫的是绮(qi)鞋垫了,这是个考验人耐心的活,你得有空闲,还要坐得住,这还是个细活,不光要针法好,而且针针都不含糊。这还是检验鞋垫粘得好不好的要素,我初学粘鞋垫的时候,因为米糊粘厚了,绮(qi)的时候很涩针,弄断了好些针,妈妈总是跟我说:“针断了就要换凳子,换位子坐,要不会一直断。”我那天换了家里所有的凳子,移遍了堂屋的所有位置,针还是照断。
家乡的女人们常常利用干活歇工的间隙,下雨不用出工,或者晚上围在一盏灯下进行,一边纳一边相互切磋,姑娘们慢慢地把图案演变得越来越多,受黄梅挑花的影响,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在鞋面上画出格子,把黄梅挑花的十字绣技法用到鞋垫上,于是鞋垫上就出现了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动物,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许多反映着家乡风土人情有着独特风格的艺术品。这漂亮的艺术品还是爱的信物,如果小伙子看上了哪个漂亮姑娘,就会向姑娘索要鞋垫,如果姑娘看上哪个潇洒的小伙子了,就会送一双亲手纳的鞋垫给心上人。
在黄梅如果姑娘出嫁,鞋垫是必不可少的嫁妆,她们抢嫁(黄梅人称女孩子备办嫁妆叫抢嫁)的时候,一有空就端着放着五彩斑斓的丝线的笸箩,手戴着顶针,脸上满含着幸福的微笑,穿针引线把许多精美的图案和美好祝福纳在鞋垫上,在鞋垫上绮(qi)“龙凤呈祥”、“永结同心”、“鱼水情”......还有的把老公的名字也绮(qi)了进去,小小的鞋垫溶进了对丈夫的深爱和未来生活的憧憬,一针一线都是她们的情感、寄托、希望,融入了她们的欢喜、娇羞、爱恋,一针一线都是少女的情怀。
等出嫁那天,姑娘们就把平时绮(qi)好的鞋垫摆在挑箩担的脚盆边,那又一道风景,一双双鞋垫让人眼花缭乱,看看这一双很美,看看那一双也很美,人们还会以鞋垫的多少和花样来评判这位新嫁娘是否心灵手巧。
现在市面上的鞋垫有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功能和材质都比原来的好多了,商店里有鞋垫需要的现成的底子、十字格的面料,还有五花八门的花样,颜色更是丰富多彩。家乡的女人们依然在绮(qi)着鞋垫,不光在婚嫁时绮(qi),平常的时候也会绮(qi),她们甚至也把鞋垫当成了一种赠送亲朋好友的礼物。去年中秋跟先生一起回老家时,邻居大嫂送给我一双鞋垫,这是把一条条五颜六色的碎布粘在上面绮(qi)成的鞋垫,就连边也是把小碎布折成三角形,这简直就是艺术品,我一直留着舍不得垫,每次捧出来的时候都被大嫂的心灵手巧所折服。
如今,原来的鞋垫早已不知去向,但是一看到鞋垫,我就会想起奶奶绮(qi)的鞋垫,想起奶奶绮(qi)鞋垫时那慈祥的样子。
作者:程俊 黄梅实验小学教师
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校对:兰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