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火雄|捧献给故乡土地的月光
周火雄|捧献给故乡土地的月光
——读赵琳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
2015年的盛夏,热浪裹挟大地,生活似乎乱了阵脚,找不到要投奔的方向。狗不叫了,远远地,它们躲到了树荫下,忽扇忽扇着猩红的舌头;蝉更加歇斯底里,它们在拼命叫唤,热热热!这样的日子,写作无法进行。但是,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在风扇和电脑间,我挪动鼠标,烦闷地点击了一个文件,展开的正文上,我扫了一眼,就是这一眼,让我看到了风,看到了绿,看到了凉意。一丝丝,一阵阵,多么地难得。
给我清凉感觉的是一个文学新秀的作品。我看文章有个嗜好,就是迅速地,认真地看完它的第一自然段。看完这一段,文章的成色、作家的品味以及艺术的造诣已经有了七七八八的梗概。我记得一次一个省级权威评奖委员会对一篇作品的评语是这样的:“作品一开始就营造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意境,这是需要扎实的文章功底的。”给我这种感觉的,就是赵琳。
对于有潜能的文学新秀,年纪稍长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什么感觉,就是面对雨后一大片绿茵茵的韭菜的感觉,碧绿的视觉立即在内心引起愉悦。
是一篇散文,题目是《梦也依依绕水乡——乌镇游记》,作者写的是乌镇风光。文章一开头就显得超凡脱俗,她不写乌镇的水,不写乌镇的乌篷船,不写乌镇的田园,而是别出心裁,从乌镇本土发生的爱情故事《似水年华》入手,写台湾都市女子,与乌镇儒雅书生的凄美爱情。这样的开头美吗?美,恍然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段凄艳的旋律。她说:“世界上最适合恋爱和抒情的地方,演绎了一出一波三折、荡气回肠、看似平静无波却隐藏着波澜壮阔的爱情故事,这个凄美的爱情因了美丽的江南水乡,更具魅力,几度让我潸然泪下。”
沿了赵琳的文字,我进入了飘逸的江南:杨柳依依,烟雨迷蒙,那是别样的画面。青砖巷道,布满湿漉的青苔,曼妙的忍冬缠绕在深深的院落;幽远的雨声里,谁撑起花纸伞走在烟雨江南,纷乱了游人的眼眸?啊,桨声咿呀,风雨中的江南,梦里的乌镇!
你看,赵琳笔下的乌镇是这样的:“一排排枕水而建的民居,木制的二层小楼,飞檐滴翠,翘角连绵,灰蒙蒙的瓦片依然覆盖,但白墙早已斑驳脱落,露出木材的本质,似乎在向人诉说着古镇千年的历史。古朴的民房倒影在清清河水中,婆娑的柳影在水中摇曳。
那木屋雕梁画栋的窗棂,屋檐下随风摇曳的红灯笼,一座连一座风格各异、明清时修建的小桥,曲折回旋的小院回廊,在向我们诠释着何谓江南,何谓“小桥、流水、人家”。真的,小桥、流水、人家构筑了水乡的美丽图画,是乌镇的灵魂和精华。”
美吗?美!但再美的相聚总有曲终人散的时候,于是离别是再自然不过的。于是,与乌镇道别:“夕阳渐落,终于到了要离去的时候,任凭我再怎么不舍,还是要离开乌镇,心里竟油然而生惆怅和难舍,我知道,这江南水乡,这小桥、流水的江南风韵,这一日来所见所闻的一切,都会深深地铭记在我心中,留在我的梦中。”
这就是文字的魅力,这就是操作文字让读者心底激起微澜的作家的魅力。由此,我开始关注赵琳的作品。
赵琳的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的出版完全是意料中的事情。这部20余万字的散文集分《警路心语》《夜静梳情》等六辑,但是,无论怎么细分,都离不开叙事抒情。这部20余万字的集子,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她的写作。一些篇章非常出彩,读着读着,不禁为她叫起好来。作者常常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正如她写到的:人世沧桑,太多高低曲折的变故;短短一生,太多岁月风霜的折磨。而让我始终放不下的,只有一个“情”字。亲情、友情、爱情,是我这一生中最最珍惜的东西,不能失去任何一样。偏偏命中注定,永远失去了两份亲情,永远失去了两个最疼最爱我的亲人。
她的笔下,亲情显得沉重而疼痛,让人读来揪心的沉重。这样的文章是现实的写照、真情的流露,读后难忘。
赵琳散文的语言大多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一些散文篇章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我喜欢这样的意境。
她笔下的父亲,给人的是正统的警察形象。然而,这样的父亲最终倒在了病魔的怀抱。她这样写弥留之际的父亲:癌症是个什么概念于我一直都是懵懂的,却因了你的病才认识到它狰狞的面目。爸爸,我不敢会议病痛带给你的折磨,我会一次又一次的心如刀绞,痛到无法形容。最奇怪的事情还是您去世的时候,一向聪明的女儿好像突然变傻了,总以为您是睡着了,醒来后还会一如从前,因此我居然都没怎么哭。爸爸,是不是您不忍心女儿太伤心了,所以才把女儿变傻的?您可知道,这悲哀在这随后的二十几年里一点一点渗透进我的血液,让我日日夜夜心痛难安?
这样的文字读起来,是心酸,是疼痛,是苦闷。因为它深入了作家的心灵,所以,它一旦流淌出来,就带着灵性,带着血泪,感动了读者。
我们说,散文创作要认定自己熟悉的素材。你熟悉的,才是得心应手的。才不必冥思苦想,焦头烂额。就好比我们的考试,对于你熟悉的题型,你会不假思索很快写出答案来,而对于你根本就不熟悉的东西,你就是撞破脑袋,那答案还是无法明确。
赵琳笔下的一些篇什,写的都是她熟悉的生活。其中很多有生活原型。正因如此,她的文字至性至真、汩汩流淌,就不难理解了。这也是她的个性之所在。
无论是散文还是其他文体,都是讲究个性的。那么什么是个性?个性当然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惊世骇俗。个性就是你写的东西是有别于他人的,是能在你的作品中找寻到你的个性,你的文章的味道。或者可以说是风格。
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样的热爱在她的文章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她的文章也带着这样的痕迹。
喜欢诗歌,喜欢皎洁的月光,因为喜欢,就有了这部散文集的书名——《在那东山顶上》,赵琳把几年来的创作,认真地搜拢来,精细打磨,它们珠子一样被串在一起,闪闪发光。赵琳把散文变成了月亮,捧献给了自己的故乡。啊,这月亮明晃晃的,灵性,皎洁,动人!
一册在手,游遍黄梅不用愁!
《穿越时空赏黄梅》,是黄梅本土文学爱好者共同推出的力作,是黄梅县众多微信公众号中第一个结集成册的纯文学小辑。
本书共分梅香梅韵、梅风梅俗、梅友梅情三个小辑,收录文章104篇,合计15万字。作者有国家、省市级作家,文学博士,也有草根写手,内容涵盖了黄梅的历史文化、名人典故、风景名胜、风情民俗、特产美食、方言俚语、古村古道古遗址、乡情乡恋和乡愁……
曹锦军围炉微信公众号:
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