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血液留在大脑,你就是社交高手!
你是否羡慕过那些仿佛天生自来熟,轻而易举就能跟人拉近关系的小伙伴?
你又是否害怕过和人打交道,一说要聚餐、集体出游,就忍不住打退堂鼓?
没有人天生就是社交高手。
以90后群体为被试,一项研究表明,在与人交往时,有90.1%的90后看重对方的言谈举止,71.8%的90后重视对方的穿衣打扮,62.7%的90后重视外貌长相。
(Resourse:易观智库)
这么说,难道那些颜值不高、气质不佳的小伙伴,就没可能成为社交高手了吗?当然不会啦,以下这些压箱底的社交技巧,你可要仔细听好了:
学会为别人点赞
每个人都渴望被赞美、被肯定,这就是“赞美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当你不知道该发起什么样的话题,或者陷入冷场时,不如选择从赞美对方开始。
赞美需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过于虚假或牵强的赞美还不如不说。
赞美要讲究情景及客观事实。比如,你在舞会上遇到一位提着名牌包包的女士,夸赞她“这个包好看,哪里买的?”,她可能会兴致勃勃的和你谈起包的有关话题;但如果你在菜市场对一位提着帆布包的女士说这句话,却可能会引起她的反感。
赞美的同时要把握好一个“度”。有事实证明,在特定时间内,一个人赞美他人的次数,尤其是赞美同一个人的次数越多,其作用力也就越低。
让血液留在大脑
如果一个人在和他人交往时,能够很好地识别对方的情绪,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想这个人离“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应该就不远了。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用到我们的“情绪智力”。
一提到智力,难道指的是人的智商吗?并非如此,“情绪智力”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情商”。由美国耶鲁大学的萨罗威和新罕什尔大学的玛伊尔(P.Salovey&D.Mayer)于1990年共同提出,指的是个体监控自己以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来指导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简单说,就是一方面要求我们识别他人的情绪,另一方面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了,并能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
听起来并不简单,有科学实验证明,当我们紧张、发怒的时候,血液就会“离开”大脑皮层,使人失去理智,变成好斗的蟋蟀,导致我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而当血液充满大脑时,人才会头脑清醒,举止得当。由此可以推断,想要控制自己情绪,就要时刻记得让血液“留在”大脑。
可以考虑这么做:
把一只手放在腹部,慢慢地、深深地吸气,让气充满整个肺部。确保你的呼吸方法正确;
自言自语,逐渐转移注意力。对自己说:“我正在冷静。” 或者说:“一切都会过去。”;
试试美国心理学家唐纳·艾登的方法:想着不愉快的事,同时把你的指尖放在眉毛上方的额头上,大拇指按着太阳穴,深吸气。只要这样做几分钟,血液就会重回大脑皮层,你就能更冷静地思考,夺回情绪的主动权了。 分享可以说的“小秘密”
对每个人来说,TA都存在着自己了解、别人也了解的“开放区域”;别人了解,而自己却不了解的“盲目区域”;仅仅自己了解,却从不向别人透露的“秘密区域”;自己和别人都不了解的“未知区域”。这4个区域,就是“约哈里窗户理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之间的交往状况好坏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相互之间“自我展示”的程度。
人与人的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对别人开放的区域大,往往容易获得对方相一致的开放区域。一般而言,尽量扩大“开放区域”,缩小“私密区域”,多向对方袒露心扉,自然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我们要做的不是讨好别人,而是让自己变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