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剂甜蜜灵药

在18世纪,法国的路易十五经常会与杜巴丽夫人吃上一顿宵夜,他们享用的食物自然经过精挑细选,但并非随便一顿大鱼大肉都能满足这个时候的皇家脾胃,他们吃的而往往都是些能让人深感愉悦的精致美食,甚至是当时被认为能“永葆激情”的巧克力。

正在喝热巧克力的杜巴丽夫人/1771年

在启蒙时代,著名的博物学家卡尔·林奈在为制作巧克力的可可取名之时,想必是心情愉悦的吧。他为之定下的拉丁学名为Theobroma cacao,如果按照字面翻译,便是“上帝的饮品”之意。

这幅充满寓意的版画中,海神波塞冬正将巧克力带给欧洲

巧克力的确是上帝的饮品。千年之前,美洲的阿兹特克人就将之献给智慧之神。不过,在16世纪,来自欧洲的探险者哥伦布品尝了阿兹特克人的巧克力,他并不喜欢美洲人加了辣椒等调料的巧克力。此时,神的饮品仍不被凡人所爱。但当西班牙人在热腾腾的巧克力里加入糖、肉桂等,一切都将改变。

神的美味席卷欧洲

Luis MELÉNDEZ/《巧克力壶静物》/1770年/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藏。这里不仅可见当时备受追捧的东方瓷器,还有一个黄铜色的巧克力壶

巧克力对于17世纪的欧洲人而言是新奇的舶来品,奇妙的异域风情让西班牙王室贵族甚是着迷。虽然西班牙人一度独占巧克力的生产与销售,不过这“神的美味”很快就传播到欧洲各国。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一套18世纪法国塞弗尔瓷器,上面的手绘画面描绘了美洲人采摘可可、制作巧克力的过程,当然这些过程也充满了法国人对远方的浪漫想象

在16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迎来了他的王后奥地利的安妮,未来国王路易十四的母亲。与此同时,法国也迎来了对巧克力的热爱。这位名号中有“奥地利”却来自西班牙的公主来带到法国的结婚礼物就有装在华美盒子里的可可豆。因为她,法国贵族之间掀起巧克力热潮。

华托/《早餐》/1739年。画中人正在用银壶和瓷器享用热巧克力,当时的法国人往往会在早餐时喝一杯巧克力,当然有能力消费得起更多巧克力的人可像路易十五一样,在夜里再享用一杯

讲求时尚和品味的法国人又将巧克力热潮传给英国等其他国家。当时,不少欧洲宫殿中设有专门的巧克力厨房,这片小天地由专门的巧克力师占有,他们的工作就是专为王室贵胄调制巧克力。2014年,英国汉普顿宫开放了18世纪王室的巧克力厨房。乔治一世、乔治二世的巧克力师Thomas Tosier曾在这里辛勤侍主。

汉普顿宫的巧克力厨房里,曾经也摆满珍贵瓷器和专门的巧克力制作用具

英国食物史学家Marc Meltonville在汉普顿宫里还原了几百年前Thomas Tosier工作时的场景。18世纪的御用巧克力师,得戴着假发,穿着讲究的束脚裤子和马甲工作,整个过程很有仪式感。

Tosier不仅是宫廷的巧克力师,他还拥有当时著名的“巧克力馆”,由妻子Grace经营。这样的巧克力馆与咖啡馆相像,热乎乎的巧克力,让这里成为18世纪贵族们放松自我,甚至放纵自我的地方。

到18世纪,也就是林奈所处的启蒙时代,巧克力与茶、咖啡一同成为最受欧洲各国上流阶层喜爱的时尚饮品。

18世纪著名瑞士画家Jean-Etienne Liotard创作过多幅与热巧克力有关的画作,比如这幅描绘荷兰女孩早餐时往杯里倒巧克力的油画就是其中之一,这幅画作2016年在伦敦苏富比以440.5万英镑成交

18世纪德国梅森瓷窑出品的瓷雕,刻画正在享用热巧克力的青年贵族男女,收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贵族委托艺术家创作的画作里,也往往能看到他们正在品尝巧克力的场景,比如这幅1768年的旁提耶夫公爵一家的画像里,大家都端着巧克力。这场景表明,公爵一家既有财力,又十分时髦。

甚至当19世纪的画家以一种怀旧的方式描绘贵族生活时,巧克力也往往成为画中重要角色,比如这幅19世纪末艺术家Joseph Caraud的油画里,女仆就正为女主人端上巧克力。

当然,与其他漂洋过海而来的美味一样,并非所有人都消受得起巧克力。而且,与放入热水冲泡的茶、咖啡不一样,早期巧克力虽然是热饮,却有独特的食用方式,准备过程甚是费力费时,并不是用热水泡开那么简单。

18世纪的仆人或者像Tosier这样的专业巧克力师要准备巧克力时,基本上得经历这几个步骤:

首先抓几把可可豆,放在火上烤好

然后将豆子处理干净,捣碎

再不断研磨,期间可加入糖或肉桂粉

待巧克力浆凝结成块状

要喝的时候再切出小碎块,放入专门的巧克力壶里,加水后在炉火上加热,用壶中搅拌棒让巧克力进一步溶解

然后就可倒入杯子内享用了

电影《浓情巧克力》里的一杯美洲风味的热巧克力,饮用前加入一撮香料。17世纪中期之后人们在巧克力中加入牛奶,又或者像路易十五那样加入蛋黄,口感绵密浓稠

为神的美味而设

浓郁、甜蜜、温暖,矜贵的巧克力早在17世纪就以专门的器皿盛装,使用珍贵材质制作的器皿来饮用巧克力更是一种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17世纪后半期的一对纯银镀金巧克力杯/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收藏

1686年制作于伦敦的纯银咖啡壶,2011年曾上拍纽约苏富比。巧克力壶与一般茶壶、咖啡壶最大的不同在于盖子顶部,这里往往可以打开,以放入搅拌用的木棒

这个银制巧克力壶旁的搅拌棒叫Molinillo,法国人称之为molinet,是特别为制作热巧克力而发明的工具,从前的美洲人也用这样的搅拌棒做巧克力饮品,可以制作出丰厚的泡沫。不少欧洲人使用的Molinillo以乌木等珍贵木材制作

金银材质都印证着热巧克力被视若奇珍的地位。不少早期专门用于装盛热巧克力的独特器皿既造型优雅,有特定的功能性,更有浓浓的历史感。

Jean-Etienne Liotard的这幅色粉笔画《巧克力女孩》(画于1743-1744年)中,可以看到mancerina款式的巧克力杯碟

欧洲人用来装巧克力的一种器具叫mancerina,这种器皿有精致的托碟,杯子被放在托碟上的小架子中,以避免端上时不小心翻到里面的珍贵美味。

大约1725年德国名窑梅森制作的巧克力杯,配有纯银镀金底座和盖子,在佳士得的拍卖会上,一个小小mancerina款式杯子的成交价就达到了7440欧元

美国Cooper Hewitt博物馆收藏的18世纪洛可可风格巧克力三件套,包括纯银底座、用来装热巧克力的瓷器小杯子与一个水晶杯,喝过浓浓巧克力,经常需要再喝杯水

mancerina也不是都以纯银制作,这一件中国外销瓷器也是mancerina,如今收藏在西班牙Amparo博物馆

备受追捧的威尼斯玻璃工艺,以及18世纪早期刚被德国人破解不久的瓷器制作工艺,也用到了巧克力器皿上。

18世纪制作于威尼斯的玻璃巧克力杯与托碟/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收藏

英国皇室收藏的一整套18世纪梅森茶具,像当时大部分极为奢华的套件一样,配有巧克力壶

18世纪皇家哥本哈根瓷窑制作的巧克力杯与托碟,收藏于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当巧克力进入法国宫廷,精致讲究法国人所用的巧克力饮具在奢华优美上绝不输欧洲其他地区。

路易十五送给王后的茶、咖啡、巧克力套件,现藏于卢浮宫

人们认为巧克力有着催情之效。路易十五与情人共饮的巧克力,经常是他自己调配的。在很多医生看来,巧克力也并非只有“催情”这么一种功能。这种温暖又让人愉快的热饮被认为对肝脏和肠胃不适大有好处。王后生下太子时,路易十五为王后送去的礼物,就是包含茶具、咖啡用具和巧克力壶等的一整套套件。

路易十五在王后生下太子后送给她的套件中包括巧克力壶、乌木搅拌棒等

1783年法国御窑塞弗尔制作的巧克力瓷器套件

塞弗尔瓷器的巧克力壶设计

法国人用一种叫做trembleuse的杯碟套件来装热巧克力,trembleuse意为“颤抖”。据说器形源自早前的mancerina杯碟,大概出现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最初也是为了避免手抖导致巧克力洒出而设计的,托碟中央较深,能稳稳托住杯子。

18世纪塞弗尔烧制的trembleuse巧克力杯,收藏于洛杉矶郡立博物馆

18世纪塞弗尔出品的巧克力杯,装饰塞弗尔经典的鹌鹑目纹样,曾经为英国贵族收藏,现藏于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除trembleuse外,法国人也用其他奢华容器享用巧克力。比如19世纪法国塞弗尔瓷窑烧制的中国风套件里,就包含了可享用茶、咖啡和巧克力的瓷器,这种套件汇聚着法国皇家瓷窑的最高技艺,奢华无比。

卢浮宫收藏的这一套塞弗尔中国风早餐套件制作于1840年代,曾属于玛丽-艾美莉王后,可用于喝茶、咖啡和热巧克力。王后定制了不下七套这种套件,这样精致的瓷器可能是作为礼物在外交场合送给他人

从“药饮”到甜品

今晨头痛难熬,皆因昨夜饮酒过多,对此我深感后悔;于是起床与克里特先生去喝一杯早餐饮品,他给了我一杯巧克力,以舒缓胃中不适之感…… 

——1661年4月24日,英国海军官员Samuel Pepy在日记中写道

在19世纪之前,巧克力仍被大部分人看作一种饮品。在巧克力转变为精致糖果的过程中,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万内特一不小心就造就了一款经典。

玛丽·安托万内特当年经常头疼,也因此经常得服药。但谁会喜欢令人不快的口感?王后是拒绝的。于是,御用药剂师Sulpice Debauve在药中加入了可可脂,做成小圆块儿呈上,王后尝过后大加赞赏,把这些巧克力味的药叫做“Pistoles de Marie-Antoinette”,即“王后的金币”。

Sulpice在巧克力方面的各种创新不仅受到法国王室的喜爱,大革命之后,他在巴黎开设的巧克力店也极为成功,这个巧克力品牌延续至今,除巴黎的店铺外,在迪拜等地也有分店

如今我们仍可在Debauve & Gallais的店里买到这款“王后的金币”巧克力

英国王室对巧克力的热爱也十分持久。维多利亚女王就很喜欢加入巧克力的糕点。据说维多利亚为一次在白金汉宫举办的下午茶茶会就定了16个巧克力蛋糕,巧克力冰淇淋也是她的挚爱。

电视剧《维多利亚》里大厨Francatelli发明的新冰淇淋甜点上浇上了一层浓郁巧克力,历史上,这位大厨也以这类挑逗味蕾、充满惊喜的甜点闻名

直到19世纪,工业革命大潮涌来,巧克力的制作成本降低,这种长期以来都是富裕人家享用的美味方能为大多数人品尝。

1897年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阿尔丰斯·穆夏为法国巧克力品牌而做的版画海报。也就是在19世纪下半叶巧克力开始进入普通人家时,它才真正“走下神坛”。

很快就到2月14日情人节,当承载浓情蜜意的巧克力在你口中融化,还请想起那浓郁味道里,蕴藏着绵长丰厚的历史。

小编 | rits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本文仅代表小编个人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