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少山'的标准来看,'裘盛戎'某种程度上可能不够格
(来源:恩晓峰的博客)
昨天晚上看到白燕升的裘继戎专访,突然想起来一个问题,以前我不是写过一篇关于金少山的文章么,说金派怎么怎么好,怎么怎么妙,我提过一句话,原话记不清了,我好像说这么个意思,就是裘盛戎跟金少山无法相比,我好像总是这么讲。有的同志在咚咚锵里发了一篇驳我,我草草看了一下,大致就说我太偏见啊,不懂裘派啊,什么好像喜欢金少山的都对裘盛戎有偏见,什么什么的,之类之类吧。我看了就笑了,还是一句话,不懂啊!不懂得!别人怎么评论我不知道,我说裘盛戎跟金少山比,比不上,OK,这是站在金少山的角度说的,不是贬低裘派。
由于金少山的艺术风格在声若洪钟、黄钟大吕上,而裘盛戎在细腻婉转、典雅上,所以他们二者没有可比性,有什么可比的,艺术风格不一样,就好像拿周信芳跟余叔岩比,盖叫天跟杨小楼比,甚至李少春跟李桂春比,没什么可比的。裘盛戎对于整个花脸行当来说其实是一个飞跃,他跟很多后来的京剧艺术家一样,把京剧艺术从唱腔刻画人物,升华到配合强烈的肢体、表情、眼神等等外在的,来辅助演唱对于情感的宣泄。
我经常褒奖以前的老艺人,我说,他们的本事是光用唱腔就可以表情达意,不需要更多的、细腻的表情,所以光听唱片就很理想了,所以以前讲听戏嘛,我91岁的外婆到现在还这么讲,“昨天晚上有没有听戏”。但是时代在进步,观众在变化,简单的用唱腔塑造角色,好像逐渐行不通了,观众看戏啊,不听戏了,这是个飞跃,那么演员呢,你不思变的话,停滞不前就相当于慢性自杀,尽管有许多捧角儿的,或者有一群人追宠着你,所以一定得变,都往哪里变呢,“细腻”二字。我讲裘派,就是“细腻”二字。
回过头来,我说金少山不细腻吗,不金少山也有细腻,只是粗犷得好像大发了,细腻不大有人看得见。裘先生更为突出的是细腻,我最初进京剧的门,也是裘派的《二进宫》,一连听了不晓得几遍,自己慢慢跟着表演。裘先生的迷人,不在跟任何人比,如果拿金少山跟金秀山比,那么好像艺术风格稍许相近一些吧,其实也不那么相同,但是裘盛戎跟裘桂仙比,有没办法比了,因为风格又有不同了,其实我好像还是不大喜欢谁跟谁比,最多么比方龚老旦跟谢宝云比,谢比龚更浑厚苍劲,龚比谢更婉转细柔,诸如此类吧,这一对比呀,一来容易误会,还以为我有什么偏见,二来我总感觉好像每位艺术家区别太大了,比不来,如果一样或者讲差不多的话,那就不会变流派了,那就是流派继承人了。
其实仔细看懂我那篇文章就可以知道,我并不是贬裘,而且金跟裘比,我也不是讲得很烦、很多的。裘先生他是京剧花脸艺术的一个高峰,朱文相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教我一句我当时很听不懂的话,就是介绍裘盛戎先生,就是“百炼钢化绕指柔之妙”,掰开来讲,就是在于“细腻”二字。
继戎现在越来越好了,他的演唱,他一句散板真帅,完成得太好了,京剧这东西有时候是讲“血统”的,他的演唱是我想学习的,他的风格,也是我比较欣赏的,跟着老前辈,拥有着裘家三辈京剧人的血统,他的曾祖裘桂仙、祖父裘盛戎、叔祖父裘世戎、父亲裘少戎、姑母裘芸,确实是,他确实是有很大的迈进,而且,他的思想很值得我们探寻。其实他讲的一点,白燕升没明白,他说爷爷裘盛戎演唱、表演不是框死的,今天可以这样,明天可以那样,这一指不一定总是这样指,那个透袖不会一定要那样做,对的!
白燕升没理解,白燕升说京剧是程式的,总要有一种程式化动作来那什么的,他说好像是背着框架在跳舞。嘿嘿,白燕升你错了,程式都是程式,继戎所说的山膀、云手,我们术语很多的,走边,起霸,什么程式化的东西,乱七八糟,但是要怎么用,处在“看戏”的时代,区别于“听戏”的时代,如果你演一百次都是一个样子,那就没什么观众了,不是余叔岩,余叔岩演一百次一个样子,那是在“听戏”的年代。继戎哥的意思其实是,舞台上松弛运用程式,因为演戏是把人变成角色,所以说其实不是人在演戏,而是说人变成了戏,怎么说呢?人进了戏,可能更贴切一些。继戎的意思,比方,戏校打基础的老师教你这个手怎么指,这个出场,怎么抖袖,怎么走脚步,这是什么,打底子,这不能正经用到舞台上,如果这个学习的东西实践到舞台上,很可能会碰壁。为什么出科、出戏校,还要再拜师呢,精进嘛,从一般的学员到流派继承人,到流派创始人的步步升华,所以我跟朋友们打过谤,我的一个朋友,我管他叫录音先生,他对于京剧艺术的概述这方面,好像很拿手,我们京剧什么时候形成啊,唱腔板式啊,程式动作啊,包括衣箱这些,可能更熟练吧讲授起来,我当时说我的领域跟您有些不同,我说我比您上一个“档次”,因为我当时研究京剧流派艺术,当然现在停止了,也不会再“重启”了,我说:您教基础课,我教流派课,流派是在底子的基础上的一个升格……
呵呵,今天这篇文章,心血来潮,好像是为了澄清当时的一个怎么说呢,一个、一个、一个陋点吧,也是讲我的一点心思,我没表达明白,旁人也没仔细看明白,闹了一场“纠葛”,我当笑话看,人家认认真真跟我讲裘派怎么怎么好,呵呵,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对每个前辈都很推崇,对每个京剧艺术家都很尊敬,不然的话,我当时就没那份心静下来,研究每个京剧流派了,大家说对不对呢?
百度京剧吧里,好像经常有同志去抨击海派京剧艺术。那位楼主说为什么海派包拯欢喜用老生来演,好像是这么说,下面有人就讲外江派没玩艺儿,再下面一位很犀利的,他说道他的祖父傍着何月山演戏,竟敢说海派不好!哈哈!我觉得很解气啊!其实我都想不通,这么多年了,还有这种拘束思想的人,这些人其实都是不懂艺术的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海派艺术对我们中国话剧艺术有很大影响,更别说对于我们整个京剧艺术来讲,它以迥异的风格存在,很大程度上受观众的欢迎,究其根本,海派其实都是北京的老前辈去的,上海本身又不产京戏,都是正宗京朝派的老前辈南下,促成的海派京剧艺术。海派如果不好,京剧少了一大半的戏,也缺乏了很多演出的风格,那么话剧也算完蛋了。我什么时候谈一下吧,我以前做过一张海派艺术家的照片合辑,什么时候我结合那张图介绍一下吧,谈一谈海派艺术特色,讲将老前辈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吧!
最后,送一张高百岁先生的包拯剧照~
初看这张照片总感觉,哎呀,怎么这么不好看,好像很随便,脸谱也不好看,但是你细细揣摩,就会回味无穷,十分好看,别有风味,越来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