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河崔氏的奠基人,三国最冤枉的人,因卷入夺嫡斗争而死

军师联盟剧照

时光会偷偷溜走,但有些人能抓着它的小尾巴一起前行,看看那些白手起家的人儿,半生颠沛流离的刘备,豪情万千的曹操,他们真的将名字镌刻在了史书上,还有崔琰,字季珪。

内向少年的华丽转身

划重点,崔琰来自清河崔氏,没错就是后来“五姓七望”中的清河崔氏,可以说崔琰是清河崔氏的奠基人,要不是崔琰创出了一片天,清河崔氏哪来的出头之日?也是从崔琰这一代开始,清河崔氏开始走红,想想后来唐朝那23个崔姓宰相,就知道他们有多辉煌了。

崔琰是一个海内名士,但那都是后话。崔琰从小就比较老实,也不爱说话,换句话说就是比较内向。不过还好他还有点小爱好,没把自己搞成自闭症,崔琰喜欢的是击剑,还崇尚武事,也就是打打杀杀之类的,这是23岁之前崔琰的状态。

都说莫欺少年穷嘛,23岁那年崔琰开始发愤图强,学习《论语》之类的经典书目,只要肯行动真的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6年后29岁的崔琰又踏上了求学之旅,先是在大儒郑玄那里受教,然而这还没学成出师呢,就碰上了黄巾之乱,郑玄不得不带着学生们躲避战乱。

乱世的时候什么最值钱呢,黄金?不,粮食。连饭都吃上了还怎么教学生,郑玄索性遣散了自家学生们,各自安好就行,反正别在这蹭饭咯。崔琰也在此列,不得已他又踏上了游学之旅,一个人在青、徐、兖、豫4州中游走,离家4年才学成归来。

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当年的内向少年转过身来,竟已是个饱读诗书的名士,他的名声连袁绍都有所耳闻,也顺势加入了袁绍阵营。就像是大部分谋士的谏言一样,管你是谁管你什么建议,袁绍这就是五五开,心情好就通过,心情不好就再见,崔琰也不能例外。

夺嫡之争体验极差

名气太大也不一定是好事,这不袁绍一死,他的两个儿子就开始了“崔琰争夺战”,枪打出头鸟嘛,名气这么大先拉拢你准没错。由此见得,崔琰在冀州这块地上也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不过崔琰是谁都没搭理,想靠装病“渡劫”,但他不是司马懿,袁谭、袁尚也不是曹操,所以司马懿可以卧病在家,崔琰只能睡牢房,这就是崔琰的第一次牢房经历,很不愉快。

曹操收拾了袁绍,崔琰就跟着他混了。还是曹操讲道理,曹操拿下冀州高兴地说着“哇哦,冀州有30万人耶!”,崔琰在一边泼凉水“说好的仁政呢,冀州上下可不是要听这种话的哟”,这种公然打脸曹操还坦然接受了,袁绍真是没得比。

崔琰这边劝完老的还要劝小的,曹操去征讨并州,留下曹丕在邺城玩泥巴,曹丕玩心太重非要换上衣服出去打猎,这可比在城里玩泥巴刺激多了。好不容易父亲曹操不在身边,没想崔琰会在一边唠叨“你这样不对,你这样不好,你这样不行”,曹丕表示“打猎的道具我都烧了,别再说了...”

最冤枉的人

曹操刚升任丞相的时候,将崔琰任命为东曹掾,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人事部部长,曹操还夸奖了崔琰一番“你有伯夷的风范,史鱼的耿直”,有领导赏识崔琰官升得也很快,曹操建立魏国,崔琰担任尚书,就差一点点就是丞相咯。

但是崔琰没有吸取教训,再次卷入了夺嫡之争中,一边是太子曹丕,一边是深受曹操宠爱的曹植,别人都是偷偷表明立场。崔琰则不然,他公开支持曹丕,还坚定地说“长子继承王位才是正统,我要以死守卫正统”,结果崔琰死了...

死因就是他在冀州的影响力太大了,很有可能成为权臣,这是曹操不能接受的。本来曹操还是很敬重崔琰的,毕竟他选拔人才很有一套,司马懿和崔林都证明了他的眼光。但崔琰自己作死就没办法了,曹操随便找了个借口“崔琰这小子出言不逊,贬为平民吧”

这莫名其妙地罪名让崔琰也很无语,曹操派人来看他的时候,发现他的言谈举止一点屈服的意思都没有,于是第二个“罪名”又来了,曹操表示“你接待客人的时候眼睛瞪那么大干嘛,是不是心怀怨恨啊?”,随后崔琰被赐死。

还记得那个敢喷曹操“想当然”的孔融嘛?曹操就是有整名士的不良习惯,前有边让、孔融、许攸,后有崔琰、毛玠,最像崔琰的就是老同事毛玠了,毛玠倒是没被曹操赐死,只是被抓进了监狱,后来又放了出来。这俩人结局不同的最大原因就是崔琰公开站队,毛玠私下谏言。

崔琰到底有多冤?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为他叫屈,“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三国最冤枉的大概就是崔琰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0)

相关推荐

  • 河北省衡水市三国名人:安平县三人,武邑县二人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冀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如今衡水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五位,出自两大家族.其中,安平县三人,武邑县二人. 三位安平县籍名士出自著名的崔氏家族,分别名为崔烈. ...

  • “曹魏第一谋臣”荀彧:一生初心,一世风骨

    一个新时代的登台,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谢幕. 三国时期,逐一登场的各路英豪都想争当新时代的主宰,去推倒那奄奄一息的大汉王朝. 然而,有一个人却选择站到旧时代的一边. 他"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 ...

  • 死于曹操之手的五位名士,除了杨修,你还知道哪一个?

    在<短歌行>这首诗中,曹操曾表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而这,自然体现出曹操求贤若渴,希望可以招揽天下人才的态度.当然,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也确实在 ...

  • 最熟悉的陌生人——曹操(六)

    (紧接上期) 李孚进出邺城的经历绝对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四人打马来到梁淇城(邺城北面城郊)时,李孚让随从去砍来几捆树枝,用刀削制加工了三十根问事杖,就是主管刑律的官员专用的凭杖,系在马边,然后四个人伪 ...

  • 河北省邢台市籍三国名人:广宗县一人,清河县平乡县各四人

    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在汉末三国时期属于冀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如今邢台市的三国名人共有九位.其中,广宗县一人,清河县平乡县各四人. 唯一一位广宗县籍的三国名人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名为郭女王. ...

  • 曹操的替身,风流名士却被曹操用下流手法杀掉

    刘备有位同学,在曹操手下当组织部长,工作特别称职,堪称一代风流名士,但是却被曹操用文字狱给杀了. 在<世说新语>这部小说集里,他因为相貌堂堂,还当过曹操的替身. 这个帅哥叫崔琰,曹操为什么 ...

  • 袁绍真是儒家士族的代表吗? | 刘三解

    自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提出袁绍是汉末儒家豪族的代表人物,曹操则是寒族.阉宦阶级,以法术为治的观点,汉末.三国的士庶斗争主线就已深入人心,在特殊的动荡年代,更是被简化 ...

  • 崔琰之死

    崔琰之死,是曹操称魏王之后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曹操屠戮名士又一例证.在陈寿等史家笔下,曹操"性忌",既爱才,更忌才."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琰最为世 ...

  • 李世民想打倒的清河崔氏,是一个怎样的豪门,居然连宰相都看不起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在窃取了北周宇文家的江山之后,便自立为"隋",历史上将杨坚称之为隋文帝,对于杨坚很多人将其称之为"天命之人",因为他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 ...

  • 东汉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世系考辨

    吴桂美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为崔氏家族中最大而且最为著名的两大支系.不少学者在对崔氏家族进行研究时就非常容易混淆这两个支系的成员.如前辈曹道衡先生<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研究>一书在<从汉 ...

  • 清河崔氏:被李世民拼命打压,延续700年的大族究竟得罪了谁?

    公元207年,曹操终于统一了北方,北方的各大游牧民族纷纷前来示好,匈奴使者为了求见曹操,送来了好几车奇珍异宝.曹操觉得自己形象丑陋,不足以震慑匈奴,于是他叫来自己的亲信来代替自己,而自己则扮作侍卫,手 ...

  • 【名门望族】清河崔氏房支及唐代宰相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东望族.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此后清河崔氏始 ...

  • 历史上有名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

    l 清河崔氏,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世家大族,源自姜姓 l 姜姓源自神农氏,为上古八大姓之一,上古八大姓是指姬.姜.姒.嬴.妘.妫.姚.姞,因神农氏部落首领炎帝生于姜水,所以取姜为姓,辅佐周武王的姜子 ...

  • 崔善福墓志(清河崔氏郑州房一支)

    □王化昆 文/图 <崔善福墓志>出土于洛阳,崔善福是一名青年才俊,是秦王李世民的部将,可惜英年早逝.洛阳等地先后出土过其子孙墓志五六方,从中揭示了其家族中的一些微妙关系.其子崔玄籍官至八州 ...

  • 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母系清河崔氏家族谱系考

    ​​       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母亲崔氏是曹魏清河崔氏崔林曾孙崔悦一支的后人,她的曾爷爷崔蔚是清河崔氏郑州房始祖,叔外祖崔彧(崔蔚第三子,崔稚的弟弟)是清河崔氏鄢陵房始祖,爷爷为崔蔚次子崔稚,父 ...

  •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门下.南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在北方后魏把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王崔卢李郑.至唐代开国有 ...

  • 李世民想要打倒的清河崔氏,是一个怎样的豪门?

    当了几年皇帝后,唐太宗李世民决定要打倒门阀. 在多次讲话中,他毫不掩饰本人对山东四姓(崔卢李郑)的不满:"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贞观六年(632年),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