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赵之谦的篆刻

赵之谦
(1829年-1884年)
“印以内,为规矩,印以外,为巧。
规矩之用熟,则巧生焉。
刻印以汉为大宗,
胸中有数百颗汉印则动手自远凡俗,
然后随功力所致,触类旁通,
上追钟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
迄于山川、花鸟,一时一事觉无非印中旨趣,
乃为妙悟。———赵之谦”
尽管赵之谦一生所刻
不到四百方印作,
但他已站到了清代篆刻的颠峰。
其中诸多的历史经典,
影响着后来的吴昌硕、黄牧甫、任颐、
赵叔儒、易大厂,
直至这一百多年的整个篆刻史。

赵之谦篆刻初学浙派,继法秦汉玺印,复参宋、元及皖派,博取秦诏、汉镜、泉币、汉铭文和碑版文字等入印,一扫旧习,所作苍秀雄浑。
赵之谦曾说过:“独立者贵,天地极大,多人说总尽,独立难索难求”。他一生在诗、书、画、意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一代大师。
事实上赵之谦是从学陈曼生开始的。他36岁时说:“余少学曼生,久而知其非,则尽弃之。”(《杭四家印谱〈附二陈〉序》)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弃曼生,却没弃浙派。
在34岁与魏稼孙在福州相遇之前,一直有仿浙派的作品。这期间的作品,大约有近百方传世。现在能见到最早的有年款的作品是24岁的两方:《躬耻》、《理得心安》。此时印风明显是浙派,但很快就发现有邓石如的皖派风格的出现。
26岁前后刻的《陶山避客》,款称:“学完白山人作。此种在近日已如绝响。俗目既托为文何派,刻印家又狃于时习,不知几理,可慨也。”同期所刻的《蕺子》也是仿邓石如,而另一方《付以豫茂臣氏之印信》则称“略有秋景陁意”。约同年刻的《以豫白笺》和27岁刻的《郭承勋印》又明显是汉印风。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作品是介于浙派、皖派、汉印之间,摇摆不定的。然而,他不满足于浙派、皖派和汉印,而是在寻求浙、皖两派合处的同时,上溯秦汉,进而将触角伸向汉碑汉镜等等。其取法之广,是前无古人的。

(0)

相关推荐

  • 吴昌硕的篆刻美学探究

    吴昌硕的篆刻美学探究 原创清风轩书法篆刻2021-03-01 17:31:00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 ...

  • 赵之谦的篆刻

    赵之谦 字撝叔,号悲庵.作为晚清杰出的艺术家,他在绘画.书法.篆刻.诗文.碑帖考证等方面,都独具风格并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的篆刻,一方面努力融合浙.皖两家而开新的风貌:另一方面,他又堪称是'印外求印' ...

  • 清代篆刻家蒋仁篆刻讲堂一百

    清代篆刻家蒋仁(1743~1795),本名泰,字阶平,后于扬州平山堂得古铜印一钮,印文"蒋仁",于是更名蒋仁.说到这里,看了我们之前的文章的朋友应该觉得有些熟悉的感觉,不错,这个故 ...

  • ㊙赵之谦:篆刻专题

    "印以内,为规矩,印以外,为巧.规矩之用熟,则巧生焉.刻印以汉为大宗,胸中有数百颗汉印则动手自远凡俗,然后随功力所致,触类旁通,上追钟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迄于山川.花鸟,一时一事觉无非印中 ...

  • 「篆刻」赵之谦的篆刻理念浅析(附赵之谦印谱原印本.pdf)

    赵之谦是清代最著名的书画篆刻家之一,又名撝(㧑)叔,传世的篆刻作品不多,但对后世的影响巨大.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对赵之谦极是推崇.赵之谦更被圈内誉为天才篆刻家.齐白石学篆刻临摹赵之谦达20年之久(见从 ...

  • 清代黄易:篆刻原石欣赏

    黄易印章原石 及印拓赏析 黄易小像(余集 绘) 乾隆四十二年岁在丁酉(1777年), 钱塘黄易三十四岁得汉石经遗字时小像. 嘉定钱坫题. 黄易(1744 年11月12日-1802年3月26日),字大易 ...

  • 清代赵之谦《致潘祖荫书札》欣赏

    赵之谦<致潘祖荫书札> 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 ...

  • 清代赵之谦四体书法条屏

    清代赵之谦四体书屏,纵143厘米,横37 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这套书屏以篆.隶.行.楷四种书体书写,据署款,写于同治八年己巳(1869),钤"赵之谦印"."孺卿&quo ...

  • 清代篆刻家邓石如篆刻讲堂一百一十三

    邓石如(公元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因避嘉庆帝讳,改以石如为名,字顽伯,号古浣子.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今安徽安庆)人,布衣,著有<完白山人印谱>. 邓石如是清代杰出的书法家和 ...

  • 清代赵之谦的书法

    赵之谦的篆书 赵之谦的隶书 赵之谦的魏碑楷书 赵之谦独创的魏碑行书 赵之谦的最具特色行书手札 赵之谦的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篆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