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王子成父至王翦世系
“尝考交(蛟)川王氏,本闽赤岸世族,其先系出黄帝,封于古木,为古木氏,后佐禹治水有功,春秋时王子成父败狄有功,赐姓王氏;厥后世居山西太原府,由汉及晋代有名人,西汉时山阴导公从子鉴生羲之仕穆帝为右军司马,五世孙伦南北朝携眷避乱为建州松溪(后略)----------”。中华民国十七年岁次戊辰姑洗月毂旦
交川裔孙邑庠生福申谨識
本世系按: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终朝奉大夫王宗己于淳熙五年(1178)修的《赤岸王氏分迁谱系》等历代残谱和明朝瑞安《对坑王氏族谱》,明朝平阳《蛟川王氏族谱序》、泰顺《积库王氏宗谱》、清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平邑杨家山王氏谱序》;南宋嘉泰二年(1202)十二月修的温州瓯海三槐《李浦王氏家谱》、鄂州《司徒王氏族谱》、《江西湖坪王氏族谱》等古谱整理、并经谱史和国史相结合,人物记载的出生年代,历史事迹,事件,地理位置等等佐证。
系姓第一世:王子成父;琅琊王氏开祖,桓王(林)第二王子;生于桓王三年甲子(公元前717年),原为东周都城洛邑王城的成父(相当于现代的首都市长兼警备区司令员),故尊称为“王子城父”,【注:桓王(林);(在位22年)公元前697年卒,子三:太子姬佗(周庄王)、王子姬成父(奔齐)、王子姬克(奔燕),姬佗继位后的第三年(公元前694年),周公黑肩遵照桓王临终时的嘱咐,策划要杀掉姬佗,改立姬克为国君。辛伯劝阻他说:“嫡庶有别,废嫡立庶,这是内乱的根源阿!”;周公黑肩不听。于是,辛伯将这一阴谋报告了姬佗,姬佗就立即捕杀了周公黑肩。姬克见事情败露,逃奔燕国。这件事史称“子克之乱”】,王子成父因避王室之乱奔齐,后被齐相管仲(前724—前665)举荐为大夫,累迁大司马,为齐恒公手下的第一大将,遂定居齐国都城临淄,成为琅琊王氏开族始祖。公元前682年10月,姬佗病死,死后的庙号为庄王;太子姬胡齐即位(史称周釐王),这一年(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在管仲辅佐下,将齐国治理得国富兵强。为了借助周王的名义争霸天下,齐桓公又接受了管仲的建议,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表示要尊奉周天子,抵御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攻掠,并马上派使臣王子成父向姬胡齐朝贺。姬胡齐见齐国如此恭敬,十分高兴,立即将召集诸侯承认宋桓公为国君一事委托给齐桓公去办理。齐桓公在齐国的北杏(今山东省东阿县北)大会诸侯,被推为盟主(事载《春秋》)。
第二世,第三世城父:仕爵齐都临淄为城父。
受姓第一世:城父(约生于前652年),承父爵仕齐莱为城父,齐昭公十七年(前616)秋,北狄鄋瞒国(胞族兄弟四人:侨如、简如、荣如、焚如)率众侵宋,被宋败于长丘;入鲁,十月叔孙得臣败狄于咸,杀之狄首侨如,侵齐,城父败之于周首(属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临阵斩狄首荣如,埋其首级于北门外;并驱狄人至经卫,复被卫人败杀(简如),并驱迫迁河南、山西一带(入晋,焚如),鄋瞒由是遂亡(注:至宣公十五年(前594)晋灭潞氏,获侨如之弟焚如)。王子城父因有功拜齐莱为大夫,并赐姓王氏,始别姬为“王”,王姓自城父始,事载三国魏《王基碑》及唐韩愈《王仲舒神道碑》,并见《春秋》、《左传·文公十一年》。
(注:公元前1061年,周成王东征,灭蒲始等50余国,封姜尚于齐。约公元前800年,长狄人在济水北建鄋瞒国地。公元前685—643年,将高城及邹平的苑城一带辟为苑囿,更名高苑,城址在今邹平苑城店。高城及南部为高苑地,高青城北为狄城地。公元前616年秋,鄋瞒侵宋,被宋败于长丘。十月又被鲁国叔孙得臣所败,并俘荻长狄首领侨如。)
第二世、第三世暂略。
第四世:乔,字子乔,一作子巧,东周定王二十年甲戍(前587年)五月生,采药修道,卜易云游。汉刘向《神仙传》和宋欧阳修把他写成太子姬晋,其实是传说而已,一名王子乔,一名姬晋,根本是不相关的两个人。
王森,第七代城父,生于东周简王三年(前583年),与田乞同任齐景公(前547—前490)大夫(见百家谱)。
第五世:荣,周灵王五年甲午(前567)三月生(注:即宋朝欧阳修所载的太子晋嗣子宗敬,故有的王氏谱记载为荣,字宗敬),《龙门史记》载:“周景王(前544—前520)使荣为司徒,封食缑邑(今河南偃师南30里缑氏),”(注:太原王氏所称谓的“太原王”即自此始,即称“食邑太原”,然据有关史书记载可知,周景王无此权限封王荣为“食邑太原”,况且太原地区当时还是属于狄戎管辖或活动,是狄戎鲜虞战区范围,见下“另注”)。后因王室衰微,避乱隐居平阳(注:春秋时的平阳,真正在时间和地点上挂沟的,是“春秋鲁邑”的山东新泰县或“春秋邾地”的山东邹县;还有“春秋卫地”的河南滑县,以河南滑县“平阳”可能性最大)”。
另注:襄公四年(前569)《左传》记载,晋悼公使魏绛和戎白狄,这说明当时晋国有很强的实力,所以襄公二十八年(前545)时白狄也来朝晋(见《左传》昭公元年(前541)追述“服齐狄”,杜预注为“齐侯、白狄朝晋”)。昭公元年(前541),晋与狄发生一场大战,《春秋》记为“败狄于大卤”。《公羊传》和《谷梁传》均记为大原。《左传》为“败无终及群狄于大原”,群狄很可能包括白狄。大卤和大原应为一地,杜注解释为狄和中原各国对一地的不同称呼。杨伯峻认为今太原市西南约二十五里。在昭公十二年至十五年(前530-前527),晋灭了鲜虞的属国肥和鼓。此后一直与鲜虞打仗,直至哀公六年(前490)(最后一次记载)。在这段时间,晋与鲜虞的战争主要是定公元年至五年的观虎之役和定公十四年以后的范氏之乱。这两件事在《春秋》和《左传》中均有记载。河北省唐县西北(《地名大辞典》。昔阳这一地名,在《左传》昭公十二年灭肥和昭公二十二年灭鼓中都提到它;应为一地。孔疏引刘炫说,认为昔阳是鼓国之都。杨伯峻认为在今河北省晋县。所以昔阳也应在晋县,而且肥也应距此不远。鲜虞分布地区当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至保定地区之间。
第五世:彬,森子,多智略,官拜周卿士,子升。
第六世:升,一作覃,字起阳,师事卜子夏,痛王室衰微,抱道躬耕,隐居不仕,生子恙、昱、宥(隐居)。宥生子石,明易理;孙翊,世称“鬼谷先生”,采药传道,居清溪,后裔均号称“鬼谷子”。
第七世:恙,一作渠,字去疾,先为周王司马,后隐居不仕,卒葬颖阳;子二:庄、丰。
第八世:丰,为周东都(今洛阳)封人,迁东都,墓在偃师县北邙山 ,配胡氏生芝。
第九世:芝,东都(今洛阳)城守长,葬颖阳东关;生亿。
第十世:亿,隐居不仕,以子为将,魏王赏以百金为寿,他弃之曰:“子贵若显亲 吾更愧于子职矣;” 终不受,生二子错、铉。
第十一世:错(前425年—?),应魏文侯招贤纳士,而举家自东都(今洛阳)迁魏都(开封),后任大将军,大司马。魏文侯二十六年(前370年)武侯卒,二子子莹和公中绶争夺皇位,后子莹在错的帮助下夺得皇位,继位为惠王;二年(前368年)因故奔韩,后复回,公元前353年,庞涓从鬼谷子处学成入魏,以精通兵法为王错重用,推荐魏王任大将军。生贲、斌(失考)。
第十二世:贲,字尔进,魏中军大夫,子谕、诤(失考)、谟(失考)。
第十三世:谕,魏上将军大夫,封忠武君,配上官氏生子二:息、景。
第十四世:息,为魏亚卿大夫司寇,封忠烈侯,配钱氏生子二:恢、愦(秦辟为下大夫,子一龁为秦左庶长,见《资治通鑑》)。
第十五世:恢,名仲,魏为司寇,相昭王(前295—前277年在位)封尹阳君,有弘济之才,配姜氏生子亢、和,见《江左渊源》。
第十六世:亢,一作元,善熟太公兵法,曾以中大夫召,不就,因魏不用孔斌之贤,以卜易云游,当时称为小鬼谷,后隐居关中,葬颖阳,娶胡氏生子四:颐、俭(隐居,燕破齐依妻父甘茂入秦)、定、蠋(子匡汉丞相陵为其后,见《汉书列侯表》)。
第十七世:颐,以中大夫召,累征不仕,以兵法授子孙三世事秦,皆有声望,配文信君孔斌女生子一翦,继娶周氏生一女適左监门汪永。
第十八世:翦,生于公元前285年,前265年,白起被昭王杀,时翦20岁拜为将,其时正是战国未年,秦国屈起于陇西。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将王翦起了重要作用,对此,司马迁特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作过专门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