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种常用中药鉴别及彩图(超全解析,建议收藏)
一、根及根茎类
双子叶和单子叶
双子叶:有栓皮,形成层,木部射线明显
单子叶:有内皮层,维管束散在,无射线
单子叶根:有髓部 单子叶根茎:无髓部
双子叶根:无髓部 双子叶根茎:有髓部
记忆:单跟随
块根入药:太子参,麦冬,何首乌,草乌,百部,天冬,地黄,郁金
记忆:太子花百黄金吃二乌冬
块茎入药:延胡索、白及、半夏、天麻、天南星、三棱、泽泻
记忆:唬几下,两天三泻,快禁。
金毛狗脊:蚌壳蕨科
特征:金黄色绒毛,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
绵马贯众:鳞毛蕨科
特征:密被排列整齐的叶柄残基及鳞片,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
细辛:马兜铃科
大黄:蓼科
特征: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嚼之黏牙,有砂粒感
虎杖:蓼科
特征:皮部和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
何首乌:蓼科,块根入药
特征: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性维管束,形成云锦花纹;
怀牛膝:苋科,主产河南
特征:外周散有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苋科,主产四川。
特征:黄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数轮同心环状。
商陆:商陆科
特征: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罗盘纹
太子参:石竹科,块根入药
威灵仙:毛茛科
川乌:毛茛科
草乌:毛茛科,块根入药
特征:钉角
附子:毛茛科
常有加工品:黑顺片、盐附子、白附片
白芍:毛茛科,主产浙江
特征: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断面射线放射状,不易折断
赤芍:毛茛科,多野生
特征:表面棕褐色,粗糙,断面粉白色或粉红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的有裂隙,易折断
黄连:毛茛科
特征:鸡爪状,有过桥
鸡爪状——味连(鸡爪味道好)
过桥长——雅连(长的看起来优雅)
过桥短——云连
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升麻:毛茛科
防己:防己科
特征:断面粉性,有排列稀疏的放射状纹理——车轮纹
延胡索:罂粟科,块茎入药
板蓝根:十字花科菘蓝(大青叶同一来源植物)
特征:根头略膨大,味微甜后苦涩,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地榆:蔷薇科
苦参:豆科
特征: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味极苦。
葛根:豆科
特征:纤维性强,味微甜。
甘草:豆科
特征:射线放射状,至皮部偏弯,有裂隙,显菊花心。味甜而特殊。
黄芪:豆科
特征:木部淡黄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嚼之微有豆腥味。
远志:远志科
人参:五加科,主产东北
特征: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芦头:根茎
芦碗:茎痕
艼:不定根
籽海(林下山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
园参——园子里束缚的栽培人参,栽培的叫园参。
西洋参:五加科
三七:五加科,主产云南
主根:“三七”,支根:“筋条”,根茎:“剪口”,须根:“绒根”
特征:有瘤状突起,断面微呈放射状排列,味苦回甜。
白芷:伞形科
特征:有多数皮孔样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断面白色或灰白色,显粉性,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点,形成层环棕色。
当归:伞形科
羌活:伞形科
川芎:伞形科
特征:纵切片边缘不整齐,呈蝴蝶状,习称“蝴蝶片”,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及错综纹理
藁本:伞形科
防风:伞形科
特征: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成“蚯蚓头”,断面菊花心。
柴胡:伞形科
南柴胡:顶端细毛状枯叶纤维,质稍软易折断,断面不显纤维性,有败油气。
北柴胡: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片状纤维性,气微香,微苦。
北沙参: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
龙胆:龙胆科,味甚苦。
秦艽:龙胆科,由多数小根纠聚而膨大,麻花状
萝藦科:徐长卿、白前、白薇
紫草: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软紫草)或内蒙紫草(硬紫草)的干燥根
特征:软紫草质松软;内蒙紫草质硬而脆。
丹参:唇形科,主产地四川
特征: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栽培品外皮紧贴不易剥落。
黄芩:唇形科
特征:老根中心枯朽状或中空。
玄参:玄参科,主产地浙江
特征:断面黑色,微有光泽;气特异似焦糖,味甘、微苦。
地黄:玄参科,块根入药,主产地河南,四大怀药之一。
巴戟天:茜草科
特征:皮部横向断离露出木部
续断:川续断科
天花粉:葫芦科
桔梗:桔梗科
特征:形成层环棕色,皮部类白色,有裂隙(金井玉栏)
党参:桔梗科
特征: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黑手党)
南沙参:桔梗科
特征:顶端具1或2个根茎,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多裂隙。
木香:菊科,主产云南省
特征: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气香特异,味微苦。
白术:菊科
特征:不规则的肥厚团块,有瘤状突起,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记忆:白术(足)和鸡腿很像
苍术:菊科
特征: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棕红色油室,可析出的白色细针状结晶。
三棱:黑三棱科,块茎入药
泽泻:泽泻科,块茎入药
香附:莎草科
天南星:天南星科
半夏:天南星科,块茎入药
特征: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石菖蒲:天南星科
特征:叶痕三角形,左右相互排列。
百部:百部科
川贝母:百合科
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抱小瓣,习称“怀中抱月”
青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习称“观音合掌”
炉贝:圆锥形,有黄斑。
浙贝母:百合科
大贝: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略呈新月形
珠贝:为完整的鳞茎,呈扁圆形
浙贝片:为鳞茎外层的单瓣鳞叶切成的片
黄精:百合科
重楼:百合科
麦冬:百合科,块根入药
知母:百合科
特征: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
山药:薯蓣科
射干:鸢尾科
莪术:姜科(角质样)
姜黄:姜科(角质样)
郁金:姜科(角质样)
天麻:兰科,贵州产地
特征: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角质样。
白及:兰科,块茎入药
特征:有2~3个爪状分枝,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嚼之有黏性
二、茎木类
木通:木通科
槲寄生:桑寄生科,带叶茎枝入药
特征:节膨大,嚼之有黏性(石斛也有黏性,槲和斛很像,所以都黏性)
大血藤:木通科(大血通红)
特征: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血红的车轮)
苏木:豆科,心材入药(舒心:苏木心材入药)
特征: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断面略具光泽
鸡血藤:豆科
特征: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
降香:豆科,心材入药
沉香:瑞香科,含树脂的木材。(沉香、瑞香,都有一个香字)
特征: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
通草:五加科,茎髓入药
特征:断面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直径0.3~1.5cm的空心或半透明的薄膜
钩藤:茜草科
特征:枝节上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
铁皮石斛:兰科
特征:药材,铁皮枫斗,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为2~6个旋纹。节明显,嚼之有黏性
三、皮类
皮类中药因植物来源、取皮部位、采集和加工干燥的方法不同,形成了外表形态上的变化特征,在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正确运用术语是十分重要。
桑白皮:桑科
特征:药材,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牡丹皮:毛茛科
特征:粉红色,断面平坦,发亮结晶
厚朴:木兰科
特征:干皮,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
肉桂:樟科
特征:内层油润,两层中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杜仲:杜仲科
特征: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
黄柏(关黄柏):芸香科
特征: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白鲜皮:芸香科
特征: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有羊膻气,味微苦。
秦皮:木犀科
特征:有圆形或横长的皮孔。
香加皮:萝藦科
特征:栓皮松软,特异香气
地骨皮:茄科
特征: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内层灰白色
四、叶类
药用部位为完整而已长成的干燥叶,这类中药称叶类中药。一般为单叶,如枇杷叶;少数用复叶的小叶,如番泻叶;有时尚带有部分嫩枝,如侧柏叶等。
鉴定方法:
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品来其观察颜色和状态(完整还是破碎,单叶还是复叶,有无茎枝或叶轴,平坦还是皱缩)。
观察时,需将其浸泡在水中,使其湿润并展开后观察。注意叶片形状、长度、宽度等。
侧柏叶:柏科,枝梢和叶入药
特征: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
淫羊藿:小檗科
特征:三出复叶,边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
大青叶:十字花科菘蓝(板蓝根同一植物来源)
特征:上表面暗灰绿色,基部狭窄下延至叶柄呈翼状
蓼大青叶:蓼科蓼蓝(与大青叶区别)
特征:蓝绿或黑蓝色,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
番泻叶:豆科
特征: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黏性。
罗布麻叶:夹竹桃科
特征:淡绿色或灰绿色,先端钝,有小芒尖。边缘具细齿,常反卷,两面无毛,叶脉于下表面突起。
紫苏叶:唇形科
特征: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
艾叶:菊科
特征:羽状深裂,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气清香,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