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免疫细胞、免疫组织和免疫器官都是蛋白质构成的。
近期,国际血脂专家组(ILEP)发布立场文件,也指出,多吃优质蛋白,尤其是植物蛋白和某些动物蛋白,例如禽肉、鱼肉、饱和脂肪酸含量低的未加工红肉、低脂奶制品,可预防心脏病。
基于现有研究证据,专家组提出了蛋白来源金字塔(下图):位于最顶端的是植物蛋白(包括大豆、豆类、坚果),其次是鱼肉,往下依次是鸡蛋和奶制品、禽肉、未加工红肉,加工红肉垫底。
国际血脂专家组提出的蛋白来源金字塔
专家组建议,对于一般人群来说,每天植物蛋白摄入量应占总蛋白的一半以上,减少红肉的摄入,每周最多吃3份红肉,每天红肉来源的热量不超过100 kcal。国际血脂专家组指出,红肉增加心血管风险,主要与其非蛋白成分(脂肪酸)有关。当然,红肉的烹饪方法和保存也很关键。每天肉类、红肉、加工肉摄入量分别每增加100g、100g、50g,中风风险分别增加10%、13%、11%。专家组建议,为了降低心血管风险,可用禽肉或鱼肉替代红肉。奶制品(尤其乳清蛋白)吃得越多,高血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风险越低。每天用一份坚果、低脂奶制品、禽肉、鱼肉替代一份红肉,冠心病风险可分别降低20%~30%、13%、19%、24%。每天用一份禽肉、鱼肉、坚果、低脂奶制品、全脂奶制品替代一份红肉,中风风险可分别降低27%、17%、17%、11%、10%。
专家组建议,为预防肥胖,一般人群每天可吃25~43 g植物蛋白以及吃标准蛋白(首选植物蛋白)饮食(0.8 g/kg/d)或高蛋白饮食(1.4 g/kg/d),每天动物蛋白摄入量不应≥42 g。
首先,蛋白质可以增加饱腹感,有助于减少总能量摄入。蛋白质可以刺激一些激素的释放从而增加饱腹感,蛋白质本身还有延缓胃排空的作用,而这种饱腹感有助于减少能量摄入。其中乳清蛋白、大豆蛋白、豌豆肽、小麦肽这类优质蛋白的饱腹感较强。其次,蛋白质饮食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身体活动和食物热效应。食物热效应是指在摄入食物时额外增加的能量消耗。身体利用这些能量来消化、吸收、运输和代谢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大,约占20%-30%,而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则只有5%-10%。一般混合膳食的热效应为10%,因此高蛋白饮食能显著增加食物热效应的能量消耗。第三,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增加肌肉量,从而提高基础代谢率。这一点对于减肥中的人非常重要,因为一般的节食会造成肌肉大量流失,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更容易导致体重反弹。而对于消瘦的人群来说,同样可以增加肌肉量,增强体质。当然,有了大量的健康肌肉,还可以增加运动消耗脂肪的能力,与运动减肥相得益彰。
专家组指出,目前的指南强调,在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血脂代谢异常时,饮食和生活方式调节是治疗的基础。因此,很多人对于用植物蛋白来预防心血管病充满兴趣,但机制尚不明确。
专家组建议,为预防血脂代谢异常,每天可摄入15~52 g植物蛋白,这样可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B分别降低12%~20%、14%~22%、3%~6%。
专家组指出,一些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表明,蛋白摄入越多,血压越低;动物实验和人体研究显示,某些特殊的氨基酸可能有降压作用,例如谷氨酸、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精氨酸。
专家组建议,每天摄入20~50 g大豆蛋白或28~70 g乳清蛋白,有助于降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