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盐中

梦中盐中
 
作  者:乔永星

图  片:刘百生

曾经,过去,那年,那月。我人生转折的亮点,一闪一闪。从农村到城市,从江南到江北,没有微信,没有电话,一纸书信,在家与亲朋好友间传递。为我祝贺,为我骄傲。山沟里飞出了金凤凰,茅棚小学,也能奔跑出一匹黑马。十四岁的我,在芸芸众生中,我得到了一纸录取通知书。是盐中发出的。没有亲人陪伴,没有车辆接送。只有简单的包袱行囊,随身携带的有户口迁移证和粮油关系证明。
我独自挑起吃、住、学的重担。母校以一横幅欢迎我们。我骄傲,我自豪。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汇往母校的大河。未跨进母校的大门,虽不知母校的模样,在众人的夸赞,描述中,母校盐中,在盐城卓然而立,倜傥不群。盐城的清华、北大。素有苏北最高学府,全国三十六所重点中学之称。站在一小看盐中,站在盐中看清华。世人,尤其学生家长,对盐中的期望值无以复加。似乎跨进盐中的大门,就是当年的状元郎。
母校,在战火中诞生,曾经弥漫于战争的硝烟。人才的摇篮,满目疮痍。大名鼎鼎的外交家乔冠华,便是盐中的首届生。他从母校走出,远渡重洋,留德深造,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杰出的外交家,代表祖国人民,满怀豪情,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这当然是母校的骄傲。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母校的脚步从未停止,总是铿锵昂首向前。以她博大的胸怀,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桃李天下。
公元1963年的母校,历经沧桑,春秋几十。早就成了盐城人心中神圣的学子殿堂。那时的盐中,风景如画,绿树成行,林荫小道,阡陌纵横。绿水环绕。共青山傲立校园。少先湖碧波荡漾。九曲桥,湖心亭,图书馆,阶梯教室,实验室,音乐室,环形跑道,篮排足球场一应俱全。单双杠,跳高跳远,星罗棋布。
学子的天堂,苏北的高等学府,名符其实。农村孩子,从糠箩跳到了米箩。天比外面的蓝,水比外面的绿。青砖铺路,比任何街道,更显古老庄重。春风杨柳同振共舞。常听人说,那是最美的学校。
依规模论,盐城独一无二。东西南北,小河环绕,流水清清,游鱼可数。进进岀出,皆西大门。校内校外一条道,出得校门,延伸百把公尺,便与解放路相连,左拐,不远处,则有茶水炉,三星浴室。小小的茶水炉,俗称老虎灶,生意红火,皆因盐中而兴。每到下午,课间,大家拎着水瓶而来。茶瓶烧粥,下面,是那个时代的一大特色。大多住校生,为了填肚子,家里带些米,不时地用茶瓶烧粥。将挂面放入瓶中,冲上沸水,个把小时后,便能吃到被水焐熟了的面条。拐弯向北,那凌桥烧饼店,是学生的最爱。课间操后,腹中空空,饥饿难熬。袋里哪怕只有五分钱,也千方百计地,来回带跑,买一连烧饼,边跑边吃,正好赶上课间操下,一齐涌入教室。可那留在口颊的烧饼特有香味,挥之不去,把嘴馋吃饼的模样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课间吃饼,绝对的奢侈。没有五分大币与粮票二两,是享受不到的。当然,如能有个烧饼包油条,或者热饼蘸香油白糖,那绝对不亚于八大碗。
风华正茂的我们,课间之余,或下午二节课铃声一响,操场上一下子沸腾起来,抱球飞奔的,单双杠上双臂翻旋转与上下提拉的,还有跳远的。最热门的莫过于篮球,男女混合分组,驾轻就熟,说来就来。有擅抢篮板的,有投篮的,运球的,三步篮的,应有尽有。没有裁判,全靠自觉,谁打手犯规,走步,抢球挤人等。自觉认罚。爱好乒乓的同学,就着水泥石凳,以立砖为网界,一拍在手,你推我挡,一拉一削。兴起时,一边猛抽,一边海底捞月,有模有范。爱好音乐、唱歌者,或掏出口琴,或操起短笛,琴声悠悠,笛声扬扬,一顿音乐大餐,洗去了课时的疲倦。上课铃响,一切戛然而止,又端坐于课堂,专注地听课。
那时的盐中计三十个班,高中每年级六个班,初中每年级四个班。分走读,住读。以班级而论,尚不抵现在一个年级的班数。住读生除周六晚自由话动,都要上自修。但上自修完成作业后,可看小说,杂志等刊物。盐中的图书馆藏书很多,每到下课,穿过湖心亭,经过九曲桥,便直通图书馆。大部头长篇小说并不多。但周转很快。记得《迎春花》、《苦菜花》、巜朝阳花》、巜林海雪原》、巜野火春风斗古城》、巜三家巷》、巜苦斗》、《红岩》、《红旗插上大门岛》等有数的几部。
业余生活,除了体育,看书,便是班里集体组织看电影。那是十分享受的事儿,个把月,甚至几个月才能碰上一次。电影票对学生也有优惠,五分一张。但就是这五分钱,也不是每个同学,每一次都拿得出的。电影对我们的诱惑极大。一次放巜野火春风斗古城》,听人说,这金环、银环为王晓棠一人所扮。感到不可思议,当是一睹为快。偏偏那次嘴馋,将留着看电影的钱,买饼吃了。为这事,悔恨自责了好长时间。听同学们谈观后感,津津乐道。肠子都悔青了。
谈到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大家习惯于用附近的人民公园相提并论。其实盐中的每一棵树,无不浸透着沧桑古老。积淀着厚重的历史,你看那杆粗如盆,枝繁叶茂的梧桐,夏时遮天蔽日,给青砖铺就的大道,送来清凉与温润。大路上行色匆匆的师生,又是那样从容敦实。少先湖边的垂柳,则又是另番韵味。她们一起整齐划一地轻拂湖面,逗得鱼儿虾儿欢快地跳跃乱蹦,落水时又将涟漪泛起,一波一波地奔向那湖心亭的底座。自然风景,别具静态之美。
要说人文风景,当数一位位神情矍铄,意气风发,满腹经纶的老师了。他们的严谨,博学,执着,仪表,无一不令人叹服,仰而赞之。领衔数语化的三大主任,担纲教学多年。人称数学泰斗,语文活字典。在他们的团队里,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无一不是讲坛能手,叱咤风云者。老校长或短小精悍,器宇轩昂,声音宏亮,一脸的和霭,平易近人,每全校师生大会,他总是侃侃而谈,风趣中透着刚毅,期望中折射对教育的忠诚。跨越文革的校长,则身材俊岸高大,不仅为师之表,在大是大非面前,总是那样坚定刚毅。对每一位老师、学子又是亲切有加,毫无校长的架子,不时还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
全社会的尊师重教,学校的教师队伍,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新人。一批批年轻的男女教师,进入盐中,成了最美的风景。课间之余,男老师叱咤球场,篮排足乒样样上,跳高跳远长短跑,一着不让。上课时一改常态,一棒在手,精于讲坛,侃侃而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年轻女老师豆蔻芳华,腹有诗书气自华。才华横溢与形貌绝佳融为一身。或短发齐肩,青春靓丽,或乌辫披肩,领女性风流。
别看他们皆科班出身,性格却如活泼愉快的百灵鸟。除了教坛新军,吹拉弹唱,无一不精。舞亦翩翩,歌尤清纯唯美。教我们物理,外语的皆南国佳丽。班主任魏素云,随班五年,且教语文。其教也一流,工作认真负责,对我们男女住宿生,更是关怀备至,晚自修时,一摞作文本,一支蘸钢在手,面批作文,讲授结合,其效尤佳。下自修后,独自一人,悄立宿舍门外,熄灯后,若听有人讲话,则轻敲门而示意。大家知老师发出警告,赶快睡觉。既师亦姐亦母。今已高龄八十有五,始终受全班同学尊重有加。
教学秩序井然有序,自觉式的紧张,主动的钻研苦学,蔚然成风。常挂在嘴边的话:变灌注式为启发式。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热情,无要我学之陈规,具我要学之新风。哪怕是期终前夕,临考关键,老师也无无节制地加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倡七八九作息时间安排,保证大家有足够的睡眠。熄灯铃响后,很快进入梦乡。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每班都有一块菜地,我们的菜地在南操场之南,面河一隅。方便浇水施肥。学校的厕所布置合理,因男生宿舍座落校园之南,厕所距莱地近,我们也常去舀粪浇菜施肥。俗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更比我们懂得此理。时不时地有人涉水过河,裤脚子一卷,粪池偷粪。我们往往方便时,隔墙听到舀粪之声,后大吵几句,人被吓跑,往往继而复来。屡禁不止。
菜长大了,铲起来,抬往学校最北面的食堂,卖莱所得,为班费。买个篮球什么的。全班无分男女,抢一个球。必欲得之而后快。共青山,母校标志。一有闲暇,便登山远眺,山不在高,却常登高望远,将世界收于眼底之感。山下绿草如茵,三五成群的学子,踩着露珠,披着晨雾,甚而顶着颗颗启明星,拉开夜的大幕,贪婪地吸吮新鲜空气,觅一茵毯,席地而坐,或执一卷书,诵而读,读而背,外语单词的发音背诵,互纠互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三百米的圆形跑道,似眨眼之间,人头攒动,长跑短跑错而不乱,背心短裤,汗水涔涔。又是另一番景象。
那时的冬天,特别冷,凡住校生,都得在体育老师的哨音声中,即刻起床,离开恋恋不舍的被窝,从各寝室涌向操场,参加晨练。青砖黛瓦,旺砖屋面,一间一间地隔开,一室中,单人双层床两边排开,留出行人通道。居住条件算是优越的了。每天的值日生两名,在大家出操后,抬起水桶,径直往伙房,抬来热水,供下操回来的同学洗盥。时间衔接得十分紧凑,洗完脸,须立即至教室,开启早读模式。
称谓早读,或早自修。也是住校生的专利。上午四节课,两节课后有课间操。早上几碗稀粥,二节课后,早已成了小便,留下的,就是饥饿的折磨。四节课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涌向食堂。三年自然灾害刚过,一切都要计划,票证,最紧的当数粮棉。国家对中学生优待有加,中学生是发育快,长身体的时候。盐中的学生,无论城市农村,一律转为定量户口,初时定量月二十八斤大米,初二时已增至三十二斤。学校实行十四两制一斤。由自己自由制定标准,一月一订,一般不予更改,但可以提前停伙。
1966年春,毕业考试己过,成绩未曾公布,上面来了号召:学习董加耕,自觉奔农村。较之全国而言,盐城的学子得天独厚。董加耕其人,其家乡,就在我们盐城的葛武公社耿伙大队。经统一按排,全班去葛武学董加耕一月。麦收之前,阳春三月,学生队伍浩浩荡荡,举红旗,喊口号,列队步行,经龙冈,过凤凰桥,直奔葛武而来。全班五十人,分散居住各家各户,同社员一起,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睡地铺,扛工具,白天出工,晚上时有学习。短短的一月,让人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返校后,风云突变,批海瑞罢官,接着批三家村。三批两批,批没了升学梦。批来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昨日好端端的校长、老师,一夜之间,成了走资派,臭老九,牛鬼蛇神。继而就是破四旧,立四新,抄家,烧黑材料,大批判,大串连,取经送宝。学校成了战场,各种各样的造反组织,层出不穷。刻公章,制红旗,做袖章。教学秩序被打乱,课亦不课,教室成了大字报的生产车间,成了批斗昔日恩师,今朝牛鬼的战场。口号声声声震耳,红语录本本高举,时髦者,制一小袋,斜背于身,身着黄军装,头戴黄军帽,脚穿解放鞋,言必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转眼间,美丽校园,最高学府,成了批人斗人的战场,大字报的天下。路两边搭起了报架,供张贴大字报用,因派别多元,观点迥异,大字报一贴,浆糊未干,墨迹犹湿,即被另一派大字报覆盖。最厚处达数寸。所用墨汁,浆糊皆用缸盛之,否则供不应求。写大字报辛苦,无分昼夜,饥饿时,用打浆糊的干面充饥。校内已容不下革命小将的狂热。于是走上街头,抄家破四旧,演节目,忠字塔边的邮电大楼门前,搭起了舞台,你唱罢来,我登台,息人不息台,日夜不停,锣鼓震耳,吼声震天。揪斗更大的走资派和一切牛鬼蛇神,成了当时的首要任务,是试金石。因观点不同,一边高喊要文斗不用武斗,一边摩擦不断,终酿成武斗,拳脚相加,头戴钢盔,手执铁棒。守一派之阵地。
可怜的母校,又由批判斗争,升级到武斗的战场。同窗好友,师生手足,同室操戈,大打出手。如此折腾达二年之久。母校如一受伤的老妪,伤狠累累。而又无力申辩反抗。六八年的春夏之交,伟人发话。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接着四个面向见于报端。实质,在盐城只唯一个面向,到农村去,修地球。
仿佛一夜间的事,革命小将一下子从云端跌落低谷,昨日为革命动力,今日成革命对象。母校依依不舍地将大家送出,城里的学生插队去了农村,我们这些本来就是农村的孩子只好回到了乡下,成了无人问津的弃儿。
1968年的一别,我再也没有回来,浪迹天涯。几十春秋,母校依然,且生出了比她还要高大上的中盐中、南盐中,但那不是我曾经的梦。我的梦,仍在那里。旧貌变新颜,往日居住的青砖黛瓦,一式的平房,早已不见。二层楼的青砖红瓦教室,也早已成了心中的怀念。环绕校园的小河,早已夷为平地,成了通衢大道。我梦中的盐中,心中的母校,旧貌变新颜。往日青砖小道,路边的长条石凳己没了踪影,煤渣跑道,早已为橡胶海绵所替代。唯瓜井仙踪,共青山依然,但早被历届的学子们换上了新装。一切的一切,都在变。
我心中的母校,梦中的盐中,依然是六十年前的模样。她古朴典雅,不事张扬,把最好的风景,奉献给她的学子,把一流的教学,传授给学子。而今母校的桃李,遍及华夏大地,大江南北,遍布于世界各地。我,仍是一粒灰尘,四处飘荡,没人知道我的名字。我无能,未能为母校争光。母校却大度如海,在九十校庆的名录上,仍铅印着每位学子的姓名。那怕是魂己西去,母校也将他们一一召回,记录在册……

作者简介】乔永星,江苏盐城人,1949年生于上海。1966年盐城中学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数载。性格开朗,爱好文学,经常写些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和散文,具有较浓厚的地方乡土气息。自娱自乐之余,常与串场晚晴群友探讨和交流。

(0)

相关推荐

  • 东平四中,一个为学生人生筑梦的地方—热烈祝贺《母校情怀—东平四中纪念文选》隆重出版

    [东原快讯] "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童年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好好学习,做父母的好孩子: "初中的时候,我的梦想还是好好学习,争做第一: "1972年冬天,我进入东平四中读高 ...

  •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明传承者.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致以节日的祝贺! 老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三尺讲台系国运,一生秉烛铸民魂.在此,特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文明传承 ...

  • 有一种回忆叫“青春”——忆我的母校渔沟中学

                  有一种回忆叫"青春" --忆我的母校渔沟中学 ◎王海燕 人这一辈子,总是会有一种回忆,它深入你的骨髓,并且随着岁月慢慢滋长!而我这辈子最深刻美好的回忆, ...

  • 临川旧梦

    临川旧梦 文/卢开国 人到中年,总会做梦,梦中稀奇古怪的事越来越少了,入梦的多是陈年旧事,梦中情境就像一部部老电影,昏黄而又斑驳,有时物是人非,有时悲凄感叹,有时则轻松明媚,窃窃自喜--梦中自然少不了 ...

  • 邱司务长“岁月难忘”之续篇2

    岁月难忘--参加盐中上海校友会引发的回忆(续2)                            作者:邱丕民 2019上海校友会年会10点开始.8点,已经暖场.志愿者摆设的各种各样的饮料.酒水 ...

  • 我们今天能吃上盐,还要感谢孙悟空,是他从天庭偷下来的

    在江苏省,有一个听起来比较"咸"的城市,就是盐城.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人,可能都会很好奇:这个地方生产的盐很好吃吗?其实并非如此,"盐城"这个名字的由来,跟孙 ...

  • 浴火重生的渔沟中学

                   浴火重生的渔沟中学   王海燕 "渔大"情节 2017年4月10日,几经移稿后的<有一种回忆叫青春--忆我的母校渔沟中学>,引起了诸多渔沟 ...

  • 一位长沙理工大学昔日学子毕业之际的真情告白:飞吧!小鸟

    飞吧!小鸟 --值此毕业之际作诗自勉 时光啊,如一道闪光 疾驰划过母校的上空 笼中的小鸟哟 不知是否已展开翅膀 怀念啊,那和风细雨般的老师 思念啊,那朝夕相处的同学 想念啊,那菁菁校园里的一草一木 留 ...

  • 邱司务长的岁月记忆

    (豆棚篱落@刘红 按: 本文是盐中已退休的食堂司务长邱丕民写的文章.他本是在手机上,用手写输入法,一段一段写了,发在盐中退休老师群里的. 手写,并一段一段发,真是不容易.他写得这样细腻,这样有章法,挺 ...

  • 朗诵诗:杭州四中,我的母校我的梦

    朗诵诗 杭州四中,我的母校我的梦 作者:黄亚洲 朗诵:通  哥  那条笔直的林荫道,那种 像林荫道一样的清凉的读书氛围 那些书声琅琅,那些琅琅书声里的老师的笑容 永远是我绵长的回忆 我许多的梦境,都降 ...

  • 毕业近五十载,听七二届黄㛚学子深情讲述50年前的母校!

    毕业近五十载,听七二届黄㛚学子深情讲述50年前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