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漠说玉52:半“璧”江山
古代玉器中的璧,是出现时代较早并且延绵至今的器物。圆形,扁平状,中间有孔。汉代以前,绝大多数的玉璧厚度不超过一厘米。根据孔径的大小,又可直观的区分为璧、瑗和环。
《尔雅》中说:“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是指玉的部分,好是指孔的部分,全句的解释就是说:“如果玉质部分是孔径的两倍,那么称之为璧;如果孔径是玉质部分的两倍,那么称之为瑗;如果玉质部分和孔径相等,可称之为环。”
良渚文化玉璧(浙江省文物鉴定委员会藏)
但传世的古代玉器当中,尺寸比例如此标准的璧、瑗、环十分少见,因此业内就有一个更简单的标准:孔径小的称为璧,孔径大的称为环,瑗字本就不是常见字,索性就弃之不用了。
本篇杂文并不是考据性质的,所以不再深入探讨。只是笔者自入行以来,就对璧类的器物,有着超乎常人的执迷。曾经一度想为自己斋号取名“百璧山房”,但终归财力有限,雄心万丈之时,也未能够集藏十分之一,故而作罢。
近些年早已不再将此事挂怀,前些日反倒有幸在友人家中见到了数枚汉代残璧,并且留下了一些图片资料。今日得暇,略做整理,与同好共赏:
1,青玉璧残件。残长16.5、厚0.6厘米。
玉质为青绿色,通体受土沁,用两条阴线分出轮廓,廓内遍饰谷纹。谷粒浅浅的凸起,全器光泽莹润。
青玉谷纹璧残件(北京私人收藏)
此类玉璧是战汉玉璧中较为常见的样式,例如旅顺博物馆就旧藏有一枚几乎相同的作品。这件残器之所以被笔者用作教材,主要是土沁比较典型,能看出是北方的坑口。另外,根据谷粒从饱满坚挺到平面化的时代过渡,可以据此判定为西汉中期的遗物。
青玉谷纹璧(旅顺博物馆旧藏)
2,青玉璧残件。外径12.5、孔径4.2、厚0.5厘米。
青绿色玉质,通体受沁,呈土灰色,器型不大,纹饰简单,同样以阴线分区,廓内隐起谷纹,两面相同。
此璧据传得之于洛阳,已断为三截,但万幸缺失的部分不超过全器的百分之五。中间的穿孔用管钻制成,两面孔径粗细不等,但棱角锋利,内壁有螺旋纹。据此可以推测,这枚玉璧制作的时间已经进入了铁器时代,但玉器钻孔的工艺还相对落后,大概率是用铜制的空心钻头研磨而成。
青玉谷纹璧残器(北京私人收藏)
3,青玉神兽纹蒲璧残件。残长19.7、厚0.5厘米。
青色水苍玉,局部有洒墨斑,纹饰可分为三部分,两面相同。在内区饰以蒲纹,中区为绳纹,外区为纠结缠绕的神兽纹。神兽纹应为四组,目前残存的约有一半。残璧又断为了三截,被藏家用胶水粘合。全器几乎无沁,一端有玉质本身的冰花杂色,抛光精良,制作精美。
青玉神兽纹蒲璧残件(北京私人收藏)
此类玉璧虽然传世品不少,但品级却很高,目前仅见于王侯级的墓葬出土。汉代玉璧的分类各家说法不同,但不外就是有谷璧、蒲璧、分区神兽纹璧、透雕璧、重环璧、出廓璧等几种,而此件玉璧就属于多层纹饰分区的璧。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了数件与此完全相同的玉璧,可资参考。
青玉神兽纹蒲璧(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藏)
4,青玉弘璧残件。残长大约20厘米(目测)、厚将近2厘米(目测)。
《尚书·顾命》中记载:“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这段话是说,国家有重大祭典活动的时候,要在东西两侧各陈列五件宝物,其中西侧的宝物就包括一件弘璧。弘璧就是大璧,因此大璧是国之重器。
这件玉璧残件出奇的大,出奇的厚,纹饰也十分复杂。如果能够复原,其直径至少要超过40厘米,是一件弘璧无疑了。
青玉弘璧残件(南京私人收藏)
1997年,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出土了一件类似的大璧,直径43.2、孔径11.5,厚1.6厘米。
此璧出土时即破碎为大小25块,纹饰共分为六组,由内而外依次为圆首尖钩纹、綯纹、谷纹、綯纹双身动物纹及所附的凤鸟纹、圆首尖钩纹。玉璧侧面还刻有篆书“六百六十一”五字,字迹细如发丝。
刘云辉先生评价说:“此璧是迄今已经发现的汉代琢纹玉璧中最大的一件。其构思奇特,纹样结构复杂,布局合理、层次清晰、主题突出、形象鲜明,是罕见的古玉精品。”
西安枣园南岭出土的特大玉璧(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笔者所见的这枚残件比上述大璧的纹饰更为复杂,内外两重的神兽纹,实在是精美异常。玉璧的破碎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有意为之,与西安出土的大璧,两者异曲同工。
5,青玉谷纹璧残件。直径17.9、孔径5.9、厚0.45厘米。
青玉质,谷粒饱满,一面干净清爽,另一面有石灰白色的沁斑,并且残存有修磨后的开料痕。残器又断为四截,缺失的部分,大约有五分之一。
青玉镌铭文谷纹璧残件(北京私人收藏)
这件残器,根据谷纹的排列以及饱满程度,可大致判定为西汉初期。除了年代久远,其沁色斑斓一面的边缘轮廓线外,还刻有三个字的铭文。玉璧的侧面,也有似“工”字形的符号。
镌刻于谷纹璧边缘的三字铭文
铭文为“聿丗介”三字,字体为殳(shū)书,是秦书八体之一,介于篆隶之间,与汉代刚卯上所刻铭文的字体相同,同时也与这枚玉璧的时代相符。
谷纹璧侧面的“工”字形符号
关于“聿(yù)丗(shì)介”三字的含义,笔者试析如下:
聿,秦汉时期与“筆(笔)”字相同,“筆”又与“璧”字谐音。璧字笔画较多,铭刻起来十分麻烦,所以笔者怀疑在此器之上,“聿”字应为“璧”字的假借字,当作“璧”解。
书文用假借字,古今俱不乏例。两个字意并无关联,只是写起来简单而已。
比如“鸡翅木”原本为“鸂鶒木”,“蛋炒饭”常常被写作“旦炒饭”。
丗,同世。世间,世上。
介,介字多解,可用作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此处当作形容词,解为“大”字。《诗·大雅·崧高》:“锡(赐)尔介圭,以作尔宝。”郑玄注:“圭长尺二寸为之介”,介圭就是一尺二寸的大玉圭。
因此,“聿丗介”三字组合可解释为“璧世大”。璧为名词,本应为宾语,但古汉语中常有宾语前置的语序,例如“肉夹馍”,现代汉语的表达,应为“肉夹于馍”。再比如“唯利是图”,现代汉语的表达,应该是“唯图利”的语序。
故而“璧世大”三字,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可翻译为“(此)璧乃世之大”,或者“世之大璧”。
“世之大璧”,就是“世间特别大的玉璧”。
青玉镌铭文谷纹璧残件背面(北京私人收藏)
西汉初年,战乱方定,百业待兴,许多王侯级的墓葬中甚至都没有玉器陪葬。比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墓主人是西汉初年的轪(dài)侯利苍,可谓是显贵之极了。考古发掘的国宝无数,震惊中外,但却未有玉器的踪影,由此可见一斑。然而这枚玉璧直径却将近18厘米,在当时的时代,无疑是世间罕有的大璧。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上述五枚汉璧残器,全部都是青玉质,这符合当时人对于“苍璧”的理解。“六器”中“以苍璧礼天”,《尔雅·释天》疏:“春,万物始生,其色苍苍,故曰苍天。”苍的颜色,《尔雅》解释为“青也”。故而苍璧就是青玉璧,青玉的颜色是当时最高级别的颜色。
2021.09.19
周漠
写于小沧浪济济斋
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