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一村】长乐福地 古建精品
长乐福地 古建精品
长乐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西部,紧邻诸葛八卦村,与杭州建德市、衢州龙游县三地交界,330国道、21省道从村旁经过,从兰溪市区西站乘汽车到诸葛镇双牌村的班车可以直达。历来有“一脚跨三地,一饭香三县”之说,交通便捷,是兰溪市有名望的村落之一。
长乐村地处众山环抱的盆地西缘,背倚砚山,主峰高度333.6米,左辅天顶山190.7米,右弼马鞍山,面朝石塔山、大慈岩,前有翠屏山为案山,远处群山绕翠,近处砂山环列,构成了一个二度围合、便捷清楚、藏风聚气的理想空间。正如“开面向里,不拘远近,俱名有情,远朝山及前后左右之砂皆以真面面向”,是“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环抱有情,不逼不压,不折不窜”的好风水。
长乐村是我国第一个以整体村落为单位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乐村依砚山北坡而建,阳基开阔,坐南朝北,从《叶氏家谱》上所载阳宅图看早期村落呈纵长方形,村西有长乐溪,汇天顶山与砚山溪水蜿蜒东流至村口折向北,过长乐桥,绕翠屏山脚,环童山转向东南,流经上、下水碓而如菰塘,村东原有道路通建德。村口有半月塘。隔塘为案山翠屏山。长乐的选址,正应了《阳宅十书》提出的理想环境:“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水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也。”
长乐村是一处典型的以学园关系为纽带,宗族聚居的传统农业村落。叶氏自宋代建村,历元、明之际,经叶氏十数代苦心经营,曾有过的辉煌,在《叶氏家谱》中还依稀可见,村中实物现已难寻觅。
从元末明初,金氏渐兴,逐渐取代叶氏,现存村落明、清建筑大都为金氏所遗。
长乐村以纵横两条主要街道为骨架,横街西起长乐桥,沿溪入村,为贯穿东西的主街,经村口三座池塘穿过村口,纵街为长乐村的中轴线,前对半月塘、翠屏山,塘北从北至南,依次建有石牌坊、照壁,照壁后纵横主街交汇成村口小广场,广场南侧进入主街入口处建有石柱木构进士坊一座,骑街而建。平行于街道两侧建有象贤厅、望云楼、祠堂、府第,构成长乐村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住宅群。
沿中轴线两侧,各有两条辅街,略有转折,贯穿村落南北。沿中轴线辅街两侧呈枝叉状分布若干横向巷道,巷道长短不一,略有转折,依房屋布局而形成,形成基本呈纵横排列的布局特点。
下大塘以西建筑,坐落在砚山及长乐溪之间,民居沿溪而建,向纵深布局,由一、二组院落构成深约30——100米不等的巷道。
长乐村至今还保留着元、明、清时代的望云楼、象贤厅、金大宗祠、和园、养和斋、滋树堂、序伦堂、嘉乐堂、立本堂、古民居、古牌楼、古驿道、古石板路、古街、古井、古亭、古桥、古壁和明朝私熟、明朝洞房、明朝小姐闺房、明朝科举科场等古建筑130多处。中国古建筑学家、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原组长罗哲文说:长乐村的望云楼是“江南黄金层”、“一楼值千村”的精品,别的地方是无法找到的。
长乐村位于诸葛至龙游公路边的冲积平原上,周围丘陵起伏,长乐溪萦回于村之西北,山环水抱。总体平面布局呈北斗七星半月形,有七座厅堂、七口井;道路曲折如北斗形,村前池塘则为半月形;具有相当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宗谱记载,长乐古有八景。其一曰:“三潭春晓”:“夜雨初晴觉晓寒,三潭碧玉绕轻烟。拂柳无心添新绿,游鹅有意兴波涟。屏山默默千年画,流水淙淙万古弦。留君待上东山月,湖光山色更皎艳。”凭诗想象,这里就是一个山清水秀、风光如画的地方。在这里有明代宗祠建筑两座,明清时期的民居二十二座,称为明清一条街,渲染出村落内浓郁的历史氛围。然而长乐古村落出奇之处,不仅仅是这些古建筑群,而是它一反中国传统民居的座北朝南的基本原则,所有的民居和公共建筑的大门一概朝北开。
长乐村历史悠久。叶氏传至叶元涛时,迁徙兰溪叶店垅,这是迁居兰溪的始姐。到了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叶伯林再迁至兰溪长乐村,这便是叶氏的长乐始祖。从叶氏家谱可知,叶伯林迁居长乐不久,便在长乐建造了余庆堂,叶氏在此生息繁衍,成为望族。但到了宋元之际,长乐叶氏却人丁不兴,后继乏人。
金氏先祖为项伯,入汉以鸿门救护汉高祖功,赐姓刘氏,被封于项地。据《吴越备史》、《元史儒学传》等所载,西汉时项伯受赐刘姓,其后裔在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鏐的“鏐”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为金氏。祖居三衢桐山峡口,后徙家兰溪。金氏的一支由金展率领迁到兰溪的桐山,四代之后,出了闻名天下的十一世祖金履祥(1232—1303年)。金履祥,元代学者,字吉夫,号次农,称仁山先生,宋末元初名儒。精研濂溪学派和洛阳学派理论,被朝廷召为史馆编校,后隐居著书讲学。撰有《大学疏义》、《中庸标注》等。曾在严陵钓台书院教学,后专心著述,晚年又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撰《尚书表注》,对《尚书》中的一些篇章表示怀疑;又撰《论语集注考证》,对朱熹的《集注》加以核实补充;另著有《孟子集注考证》、《仁山文集》等。金履祥有两个儿子,长子金预,次子金颖。金预一支四传至金舍、金恭。由于金恭过继给叶氏,落户长乐,便成了金氏迁居长乐的始祖。
后来,金、叶二姓,共处长乐。从明朝天顺至清初,金氏瓜瓞连绵,仕宦不绝,而叶氏则更趋衰落,长乐逐渐形成了以金氏为主的血缘村落
长乐村原名叫上坑,建村已有1000多年历史。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打婺州(金华)时,大军进入上坑村后恰遇秋雨连绵,屡攻不破,便在该村屯兵月余。朱元璋见村民们淳朴厚道,勤劳耕读,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由衷地感叹道:“此乃常乐之村也。”于是,“常乐”代替了上坑,此后“常乐”演变为长乐。也有说:朱元璋的大军屯兵该村时,天气常常下雨,当地方言称“下雨”为“落雨”,长乐是由“常落雨”演变而来。二者无法考证,但自朱元璋来村以后,长乐的村名就一直延续至今。
长乐村不仅有大量的古建筑精品,其村民绝大部分姓金,是元末明初理学鸿儒金履祥的后裔,村里一贯弘扬好学施善的美德,是传播理学的继承地;明初良才刘伯温、宋濂以施教身份隐居该村,商议如何择明主而效力,是刘伯温、宋濂成为扶明大臣的修行地;朱元璋攻打婺州(金华)月余而不破,来到长乐村后向刘伯温宋濂请教反元谋略,按照刘、宋指点,很快攻下婺州,最后成为国王,是朱元璋成就皇位的谋略地;长乐村东有大片良田,南有砚山相靠,由东而西的西岭溪和由西而东的长乐溪流水潺潺,绕村相汇,村北山林茂密,绿树成荫,山水环绕,钟灵毓秀,藏风聚气,环境优美,是古人与今人宜居宜业、长乐长寿的福泽地。“四地”共存,岂不美哉!
当你进入长乐村,你会感到古楼古厅雄伟,民居布局有序,池塘古井遍布,街巷祠宇井然,一条古驿道横贯东西,连接古时的严、婺、衢三州。当你游完全村景色,你会感到长乐村有“四奇”:门朝北开,塘成日月,井布七星,女性祠堂。每一奇,都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引人入胜,受人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