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活着》
一万个人读《活着》,就有一万个福贵,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福贵的人生或多或少的让我们感同身受!
初读《活着》,说来也不能算读,算是看,葛优演的电影《活着》,现在想看却不好找资源了......当时的感受大多还是可怜,那时候涉世不深,十几岁的年级并没有经历过所以也并不能拿别人的故事真的丰富多少自己的心灵,唯有悲惨,同情多些。
大学有次去图书馆的时候,拿来两本书,一本《活着》一本《荒野在秋风中飘落》,那个时候的脑子还是比较好用的,看书也比较快,两本书用了一上午不到的时间看完了,然后接下来就三天很沉默没怎么说话,情绪也相对比较低落!经历了很多以后,对于福贵的苦难的生活感同身受,因为自己也曾还未发育完全就去下地干活,早晨没有睡醒也会定闹钟把自己喊起来赶在太阳没睁眼的时候把地里的活干完,三伏天大中午的时候也会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沐浴在太阳下......所以我可以感统身受农村人的辛苦,同情福贵一家。又痛恨着福贵的“做作”,放着那么好的日子不过。却又怜悯福贵的一家为什么这么悲惨,福贵的人生为什么不幸。怜悯里带着痛恨,痛恨中带着心疼,心疼里带着诸多的不甘,不甘中带着些许的不公......
近些时日有想起了这本书,然后也不想再去借了,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拥有也未尝不可吧。花了一天不到的时间,这次读得比较慢,然而这本书是不能读太慢的,因为怕走出来的也慢......
初读不知其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到头来我们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是福贵,福贵的挥霍,堕落是我们很多人都有的,我们拥有过幸福,却又亲手把幸福葬送了。有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其实浪子如若回头,基本不是家破就是人亡,要么就是穷到一无所有,不然没有很大的打击浪子是不会回头的。因为这就是人,人性的缺点,不是自己辛苦得来的永远不知道珍惜。福贵其实是不可恨的,他回头了,他尽了自己该有的责任,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而且没有再堕落下去。福贵的一生他更好的诠释什么是活着,而不是苟且偷生,相比他有钱的时候没钱的日子才真的算是人生!活着的目的不就是在灾难和幸运的考验中磨练自己的心智,锻炼自己的体魄,然后造就美好的心灵吗!
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有个朋友评论了:不会读《活着》第二遍!其实这点也是目前我比较深刻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福贵,只是很少有人能坚持做福贵。我们的人生不会都是生来就美好的,不会再读的人大多选择逃避,觉得人生是坎坷的,不想直面生活当中太多的不幸,其实我们比福贵幸运太多了!福贵先是家破父亡,接着被抓充军,回来后母亲去世,女儿哑巴了,然后儿子被抽血死了,好不容易日子好点女儿嫁出去了,要有孙子了生活有了盼头,女儿因生产失血过多死了,女儿死了没多久老伴也跟着去了,女婿又在工作中身亡,最后唯一的孙子还因为吃多了撑死了!你会有那么多的不幸吗?起码我们还活着,活着一切都有希望,活着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就有一点点的不一样!仔细想一下反而感觉福贵不再那么可恨,福贵的一生是富足的,是正能量的!他也是幸运的,丢尽家财,却因文革批斗捡回一条命,最终“龙二”成了替死鬼。抓去充军还能死里逃生跟家人团聚。这不正应了那句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人生就是这样波澜起伏,否极泰来,知足常乐,永远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心。
无论哪一遍,家珍永远是最让我感觉钦佩的人!不得不说古代女子的贞操还是很值得现代学习的。一生从一而终,不因福贵富有而挥霍,也不因福贵破落而离去。任劳任怨,全心全意地为了福贵,为了一个家。可能这一点除了在母亲那一辈还有见到,现在再也感受不到这种传统女性的魅力和伟大了。知无知而不物质,知世俗而不世俗!她是传统老一辈人的缩影,当今时代皆不能与此争美。她的伟大不仅仅接受容忍自己的丈夫沉迷青楼,也不单是能接受自己的丈夫沉沦于赌场,更有在福贵堕落后还能不离不弃,家珍是伟大的......
活着,更多的是让我们知道,生活一直在继续,没有生命,就没有生活,活着一切就有希望,有什么解决不了。真正地活着是勇敢直面生活当中的一切,过掉生活当中的一个个不幸。福贵的一生知足而平常,可能这样才是真正福贵的人生!
福贵都可以从一个俗人,活成一个凡人,最后成为一个出家人。我们又何必让自己那么累呢,不如放下一切负累,奔赴生活,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