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浦江】走进浦江仙华街道登高村
走进浦江仙华街道登高村
兰溪 刘鑫
我们金华交通作协采风团第二组于10月18日傍晚驱车来到浦江仙华街道登高村。
山道弯弯,弯弯山道。虽是山道,到道路全是用沥青铺成的,一直铺到山顶,可见浦江县对交通的重视程度。
一路看去,路是新的,一路全是美景,个个都是让人心旷神怡。
仙华街道登高村位于浦江仙华山风景区东面。是一个仅有172户550人的村,但顾名思义又是一个可以登高望远的村。
登高,就有一种登上高处的意味。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浦江仙华登高村,就有一种登高思古的意境。800年前,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和理学家、世称朱子的朱熹到浦江讲学。一日吕祖谦与友人相携登西北部高山,在山顶突然发现山腰中一村子炊烟袅袅,遂对“山下不曾见、登高才可见”的村很是惊叹,欣然命名“登高村”。
对登高村之称颂,明朝学者叶化醇有诗云:
胜日登高爽色清,此山原为有仙名;
菊逢令节开将遍,酒泛东篱醉自醒;
扫石独吟三径回,凭虚一望九回轻;
稽山庐岳风流远,自古词人共此情。
登高村是神笔马良的故乡。浦江籍著名作家洪汛涛撰写的童话作品《神笔马良》脍炙人口、家喻户晓。村中的雕塑《神笔马良》栩栩如生,激发着人们从故事里去挖掘原型,创作出更佳更美的故事。
站在登高村村口,展望仙华山,仙华山一巨大的岩石,横亘在眼前,恰如一艘巨大的轮船,劈波斩浪,勇往直前。又如一面旗帜,迎风飘扬。
村民把这岩石成为笔架,把岩石凹着的地方称为放毛笔的地方。指着岩石尾处的一座山峰,这座山峰有鼻子有眼睛有胡须,老态龙钟,如一位白胡子爷爷,村民说这是送给马良神笔的神仙爷爷。当年著名作家洪汛涛就是以这为原型演绎程《神笔马良》的故事的。“手持神笔,蘸着仙气”是对《神笔马良》故事的极好写照。
整个村庄依山而建,北高南低。古物密布,错落有致,一派皇室遗风。登高山村内有赵氏祠堂宗庙,是赵匡胤一脉后裔南渡时隐居在此。祠堂建筑规模宏大、雕梁画栋,是非常难得的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建筑群。此处古建筑特为稀奇。一般三进建筑只有一个名称,而此处就有三个名称。前后共三进,前有称“樹滋堂”的祭拜祠堂;中间是“孝友堂”,面积超过400平方米;后面是“又新堂”,面积近300平方米。所有厅堂都有内走廊相连。
厅堂上多匾和对联:
地接仙华当年九日登高点缀秋光传韵事;
楼临宝掌此后三层直上徘徊天际想真人。
扈驾从君南渡来官居浦纳(三点水旁);
锡名记胜东莱后志载登高。
嗣葺无非尽孝道;
贻孙乃是旧家风。
地若桃源谁来绝境;
居如蓝谷作乐终身。
爱畏随时疑日近行藏;
任命乐山居永昌乐地。
其中有悬匾落款“大明宣德三年”,有对联“大宋皇裔村落,宗臣嫡派门楣”,可追溯并印证村落的历史。祠堂内有戏台等,有好几个院子,从上半村一直延续到下半村。整个登高山村的旧房子依山坡而建,彼此房子连在一起,形成了老人们说的:“从上半村走到下半村,脚不落水”的景象。很多屋檐连成一片,下雨天,在屋檐下走来走去,雨淋不着。
村子里的环境幽美,在仙华山脚下,就这么安静的待着。
听村民说,在这里还有一条登高古道,形成于南宋绍兴年间。始于登高口,迄于登高村,迂回盘旋约三公里。从浦江出发,经方宅村、戴宅村,直至登高口。整条古道被新建的盘山公路断成了三截。古道沿途极美,像被上帝打翻的调色盘,五彩斑斓。
登高古村、古道、新路以及登高村新建的民宿,构成了一幅浦江旅游的新画卷。这古道、沥青路成了改革开放40年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
登高,下次我还要再来!
刘鑫2018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