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虎门销烟,明明放把火就能解决,为何要用海水慢吞吞浸泡?

清朝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6月3日。

广州虎门海滩的两口大池子里,石灰释放的热量,使蓄在池中的海水不断翻滚。边上,还有众多手持长竹竿的壮丁,在池水中搅来搅去。

这就是由钦差大臣林则徐的主持的“虎门销烟”!

至6月25日,23天的时间里,整整销毁了将近2万箱、合计总量达2376254斤的烟土。着实给了横行多年的西洋鸦片贩子,一个重重的下马威。

鸦片输入中国的时间,很早。

唐朝时,就有阿拉伯商人将鸦片带入中国。到了明朝,在大航海浪潮中抢占先机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也开始通过海路,往中国销售鸦片。

这时的鸦片,大多是当成药品来使用。

真正将鸦片倾销成“日常消费品”,并积累出清朝严重社会问题,以至于到了清政府不得不出面,专门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禁一禁”地步的,是英国人和美国人。

不过,英美倾销鸦片背后真正的原因,其实是对中贸易。

当时的英美,已经步入资本主义阶段,对外贸易成为了影响国运兴衰的根本,他们亟需将本国生产的棉布、钟表等工业品,卖往清朝这个有着4亿多人口的消费品市场。

但清朝是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吃的饭“男耕”,穿的衣“女织”,剩下的盐、铁、铜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也能够在国内市场获得满足。

所以,老百姓压根儿对英美工业品没啥需求。

可反过来,英美对清朝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消费量却是与日俱增。刚开始,还能拿黄金、白银储备来换,但时间一长,储备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天。

这时候,卖不动工业品的英美,就卖起了鸦片!

吸食鸦片带来的成瘾性,再加上吸食人群的不断扩张,导致清朝对鸦片产生了日渐庞大的“贸易需求”,白花花的银子是水一样往外流。

这就是道光要禁烟的原因,一是鸦片上瘾摧残人口,二是鸦片贸易白银外流。

拿林则徐的话讲,就是:

“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在这点上,道光和林则徐都是明白人,于是就有了道光委任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开展的禁烟运动。

为什么是去广州呢?

因为清朝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口通商”,广州是唯一清廷法定的通商口岸,所以不管正常合法的,还是偷偷摸摸走私的对外贸易活动,交易地点均是在广州。

广州当地,负责与西洋商人具体开展贸易的,是“广州十三行”。

它既不是地方官府设立的,也不是清廷派驻的直属机构,而是一个由好几拨商人组成的一个组织。清廷搞的是间接管辖,甚至很多时候只管抽取税银。

西洋商人与广州来往多年,早把当地官府和十三行渗透了个遍。

这里头,盘根错节,不知关系着多少方的身家利益。甚至还有庆亲王奕窦、辅国公溥喜等皇室宗亲,以及众多从鸦片中获利的各级官员。

显然,林则徐此次广州之行,担子不轻。

所幸,在官场上宦海沉浮多年的林则徐,有着自己的套路。

通过摸底,他先着力于调查烟贩、烟馆、集散地、鸦片销毁方式等情况,大张旗鼓地来上一通“清理门户”。随后,才进入“外交环节”,向西洋商人发出限期收缴鸦片的命令。

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5个月。

期间,面对十三行、广州官场和西洋商人的威逼利诱,林则徐表达出了义正词严的坚决态度: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为使西洋商人就范,林则徐下令封闭了外国商馆,禁绝他们的一切外出活动,直到他们交出所有鸦片,并且保证将来不再夹带鸦片来华贸易为止。

不得不提的是,此时的林则徐,已经考虑到了可能来自英美的武力冲突,所以在广州当地做了许多军事防御准备。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舰队之所以未将主攻点放在广州,而是北上定海、舟山,其中一大因素就是在林则徐的整备下,广东防范较为严密。

接下去,就是如何处置鸦片的问题了。

一开始,林则徐的打算,是将这些赃物全部运往北京,通过清廷向全国展示广州禁烟的有效成果。站在道光的角度,这叫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

但运送数量多达2万箱的鸦片,必然要走福建至浙江的海路,再经京杭大运河驶向天津,最后由白河溯流而上抵达北京的朝阳门码头。

整个运输环节,可谓是防不胜防。保不齐就有贪官污吏和盗贼土匪,向这么大体量的鸦片伸出黑手。

于是,在征得道光的同意后,林则徐决定在广州当地公开现场销毁鸦片。

这是个“三全其美”的办法:既能减少鸦片泄露的环节,又能达到宣传禁烟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震慑广州本地和西洋各国的鸦片商人。

最后摆在林则徐跟前的问题,是如何销毁这批大数量的鸦片?

传统销烟的方法,是“烟土拌桐油焚毁法”。

操作手段很简单,就是拿桐油和烟土充分搅拌在一块,然后点燃一把火烧毁。

但这个方法有两个缺点:

一是燃烧时,多多少少会有部分烟土渗入到土壤中。有些瘾君子就钻空子,事后收集火堆下面的泥土,重新提炼出烟土,收集起来以供吸食。

二是燃烧法,只适合于销毁数量较少的烟土。巨量的呢?咱们来看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

2015年,印尼首都雅加达,警方在警察局门口公开销毁3.3吨大麻,采用的就是简单粗暴的点火焚烧。可结果呢?燃烧产生的“毒雾”向全城蔓延,许多居民产生了头晕、幻觉等症状,这不就是中毒了嘛!

我们知道,烟土的吸食方式,就是塞进大烟枪的烟锅里,再由蜡烛或洋油灯的火苗烧烤产生烟雾,供瘾君子吸食。

同样的道理,如果林则徐将多达2376254斤的烟土,一把火就地焚烧,也会产生类似印尼警方的负面情况,岂不是围观群众集体在那个那个吗?!

由此,林则徐采用了另外的销烟方式——“海水生石灰浸泡法”。

前期准备,是在海边开挖两口大水池。为防止烟土渗透,底部用石板铺平,四壁用木板封死,然后趁涨潮引入海水。

海水是咸的,天然的具有腐蚀性,将切碎的鸦片投入其中浸泡。过一会儿投入生石灰,散发出的大量热能使海水剧烈沸腾,再加上不断搅拌,烟土就这样销毁殆尽了。

待到退潮,打开水池的闸门,烟土残水流入海中。涨潮后又来一遍,全套的一波销烟操作,就完成了。

这么进了出、出了进,残水也会被海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根本没有空子可钻。

对林则徐来说,海水销烟虽然花的时间有点长,前后用了23天,但整个过程十分便于监管,能够最大限度杜绝外面的人搞小动作,比较起来是最保险和彻底的。

(0)

相关推荐

  • 林则徐销烟池

    虎门的另一个必去之地肯定是小学课本里记载的"虎门销烟"发生地林则徐销烟池遗址了.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销烟池泥沙淤塞,现有销烟池为1973年经考古发掘复原.史料记载虎门销烟 ...

  • 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何要挖池子用水泡,而不是用火直接烧?

    林则徐虎门销烟,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作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虎门销烟"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清朝道光年间,英国向清朝大规模输入鸦片,毒贩如蝇群而来.对于清朝而言,鸦 ...

  • 明明一把火就可烧光鸦片,为什么林则徐偏要劳神费力用海水浸泡?

    用海水浸泡法销毁鸦片,充分体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大智慧.在当时,这是中国人能想到的彻底销毁鸦片.不留任何余毒的唯一方法! 林则徐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国内生产力 ...

  • 林则徐销烟时,这一群人却使出一“损招”,借此发了一笔大财!

    翻开中国历史,就能看到很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迹,本文所讲的这一件事,就属于此.林则徐虎门销烟,本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然而在销烟的过程中,这一群人发现个秘密,使出一个&qu ...

  • 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为何要用石灰泡,而不是直接用火烧掉?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人,他们成为了生活时代的先锋者,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国家的弊端,并尽自己最大的权力去改变,并因此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林则徐便 ...

  •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为啥皇上却将他发配到边疆?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为啥皇上却将他发配到边疆? 在我国的近代历史上,有一个人的名字我们都知道,他是被人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这个人就是林则徐.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事件,我们都有所耳闻,虎门销烟是清王朝 ...

  • 林则徐虎门销烟,“海水浸泡”法有多牛?外国人一百多年都没学会

    "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 这是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义正言辞的话.他对残害清朝国民的外国鸦片商深恶痛绝,面对一箱箱的鸦片他恨不得把它 ...

  • 我们只知道林则徐虎门销烟,却不知道他是清朝小楷第一人

    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民族英雄. 他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12月)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 ...

  • 聞鍾記郵 | 为社稷临危受命林则徐虎门销烟

    聞鍾記郵(2913)为社稷临危受命林则徐虎门销烟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面碑文上,记录下这样一段文字: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 ...

  • 【2019林氏春秋】林则徐虎门销烟180周年纪念

    林氏源流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推动林氏文史学术化和规范化. 投稿添加小编微信或发至邮箱:1609705208@qq.com [20 ...

  • 林则徐虎门销烟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国现代史是一段屈辱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始终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二是国内的封建统治.但是在这个时期还是出现了不少伟大的民族英雄,而林则徐就是其中一个. ...

  • 虎门销烟前,林则徐给领导写下这篇小楷!

            如果没有虎门销烟,林则徐也许只是大清一个不错的官员,他勤奋,廉洁,说实话,办实事,是道光年间的好干部. 道光十七年,也就是1837年,林则徐52岁,这一年的正月,他从江苏巡抚升任湖广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