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汇昆:谁的学生随谁
谁的学生随谁
文/金汇昆
“谁来比划比划,看怎么样,就你了,你来写一下,写不对就把你轰出去。”课堂上,郭老师很沉静地说,算是一则黑色的冷笑话。郭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感觉是十分沉稳、宁静,和他的为人风格一样。
拿着粉笔,这个孩子就在黑板上比划了起来,所谓比划,就是接着郭老师没有写完的数学推理公式继续往下写。他写对了,所以也没有被轰出去。不过,这个小事情让我产生了情感的波动。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孩子写的式子和郭老师写的式子是一样的,细细、直直的线条,小小的字体。字号虽小,但没有一点儿违和感。
看到这样的数学字体,我心里感到十分宁静,觉得这就是数学学科应该具有的字体。不过,在这个孩子写完之前,我头脑中浮现的场景和现实的场景是很不同的。比如他写的式子凌乱不堪,或者很大,或者比郭老师的字还小。但事实证明,没有那样,他们师生写的数学式子完美地融合了在一起。
这个事情让我想到一句我们教师经常说的话,那就是“谁的学生随谁”。原来这句话经常被用在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时候,班主任有怎样的处事风格,学生就有怎样的处事风格。但今天,我看到学科依然如此,有怎样的老师就有这样的学生。至少,从郭老师课堂上的这一幕我看到了这个道理。对,这个道理真切地呈现在我面前。
在之前,对于那句话,我们只是听一听,说一说,仅此而已。但在今天,我看到了令我陡然生出敬畏之心的东西。那就是对自我即教师身份的重新审视。既然谁的学生随谁,那么这句话里的“谁”就很重要。作为一名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怎样的学生,自己就要自觉成为怎样的老师,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但是在之前,我对它理解的并不透彻。因为判定理解是否透彻的真正标准不是心里怎样想,而是行为上怎么做。现在,在以往,我做的很不够。最重要的是对教师身份的敬畏感不足。敬畏感不足导致很多事情会认为随意,从另一个角度说,作为一名教师,自己还没有一些必须要坚持的原则,而这一原则则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从这一件小事儿上,我看到,原来我的学生随我。那么,我就更加理解学生出问题的原因了,同时也更知道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了。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自己才是根源。
榷山
辛丑秋白(10.12)
于湖城湖畔
【作者简介】
金汇昆,笔名江一,1988年生,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青年作家,诗人,现为河北衡水中学教师,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衡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作品有《渡缘》《桃花坞雨》《艺术里的童颜》《美的唤醒》《情境之门》等。教育与写作理念:师德是知与行的合一,信仰中文,写作育人,让生命的启蒙不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