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笔记|循环式时间观与宿命式的荒凉—《金锁记》为例
进化时间观:伴随着巨大的民族危机感, 线性演进式的进化时间观得以弓}进。 这种时间观意味着对于 “时间演进带来进步”这一信念的普遍认同,进化时间观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相当多作家的写作,发展到极端就表现为一种群体性的文学运动— 新文化运动。
缺点:将过去、现在、将来割裂开,厚古薄今倾向。
但是,张爱玲似乎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她并不相信时间一定会带来进步。体现在文本中,便是与近代以来的线性进步时间观截然不同的 “循环式”时间观。
文本的首尾呼应中;文本的许多细节之中,轻描淡写— “那两年正忙着改朝换代” 。 在作者看来, “改朝换代” 只不过是表面上煞有介事的喧嚣,并不具有改变实质的力量。 紧随其,作者却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两个丫头的夜间闲聊“改朝换代”是一种急躁的 “飞扬” ,这种急躁在 “安稳” 的生活面前显得多么地微不足道。时间表面上的运动流逝与实质上的静止停滞形成了强烈的对抗,单一与虚空, 不免使人感到苍凉朝代的次第更换与外部事件的流转不居只是时间的表象,其实质则是生活面孔频频改换之下的精神守恒。 从这个意义上说 ,作家的循环式时间观在更高一级的社会层面上构成了对所谓的 “革命进化论”的颠覆
为了避免单面化,她又注意在这种观念中表现某种内在的紧张对抗,但这脚句起的却是旧式指定婚姻给她带来的情欲受挫的创伤记忆。新日冲突使这场充满了矛盾的爱情处处显示出怪诞。 在现在与过去、现实与回忆、 真实与幻想的骤然相遇中, 向前看与向回望的内在被撕裂感得以凸现意识的本性也决定着它的流逝是向着将来的,只有当流向将来的意识受某种力量阻隔时,意识才回溯到过去中。 传统社会正由于其内部的腐朽而急剧走向衰败; 另一方面,他们所身处的现代社会的诸多危机使他现实与回忆的斗争所导致的紧张感与被撕裂感使小说人物向前流的意识受阻,反映到行为选择上,便表现为一种 “痛苦的回望”,一种瞻前与顾后之间的徘徊,一种无法看到黎明的深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仿徨希望之所在,不是在时间推进的前方,而是在时光倒退的后面;时间的线性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不是更光明的前景,而是更灰暗的境地。 人生的荒凉图景与循环式时间观交织在一起— 循环制造了荒凉,荒凉延续了循环,回望” 无法从根本上驱逐痛苦, 反而加剧了过去与现在的撕裂时,“重现”⑤到自己能随心所欲控制的环境之中去代与代之间成了一种完全的传承关系,七巧的脾性与心态在长安身上得到继承,后代对前代不是取代式的,却是复制式、循环式的。 这是一种更深刻的时间停滞。亦即无法逃避的宿命循环
萨特所说: “最后一个小时的悔恨,是一种整体的努力,为的是使这整个存在破裂,这人存在曾经缓缓地在我们身上形成并巩固下来;这一种悔恨也是使我们脱离我们现在所是的东西的最后一跃。 但那是徒然的:死亡用余下的一切把这一J V眠 固定住了。 ”⑥于是,便正如文末所言,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 三十年前的人也已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有完一- .完不了’ 。 这便是张氏作品中渗透于 “循环式”时间观中的人生 “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