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钢推荐《成长的边界》:跨学科通才与专才PK的奥秘

随着AI技术的发展,许多人都意识到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汲取新知识来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一万小时定律告诉我们只要在某个领域中,练习满一万小时,你就可以成为专家。当然《刻意练习》弥补了一万小时定律的漏洞:有目标的有效练习才能达到专家。可是《成长的边界》再次推翻了刻意练习的理论,所谓刻意练习的专才实在是太有局限性了。

01
友好型学习环境vs恶劣型学习环境

《刻意练习》中提及的国际象棋大师、音乐家在《成长的边界》成了局限于自身领域的僵化专才。理由很简单:世界是复杂多变的,而国际象棋、音乐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这样的规律将复杂性下降后,人们掌握规律不断练习,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经验成为加速器,帮助学习者达到专家的层面。这种学习环境是友好型学习环境。

而相对的恶劣型学习环境却是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变化多端的条件使得学习变得异常困难,但是相对的学习成果也异常丰富。面对多样化的条件,学习者不断调整方式获得不同的结果,相应地养成了多样的思考习惯,善于用多样的方式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经验的作用小之又小。我们生活的现实就是一个恶劣型学习环境,我们又如何用刻意练习去应对呢?这是方法性的根本错误。

所以作者通过两种学习环境及刻意练习的局限告诉读者:经验这件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牢靠,特别是想成为跨领域通才。甚至可以说经验是没什么用的鸡肋。

02
专才vs通才

专才是在友好型学习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弊端也显而易见:一旦脱离原有的规律,就无法突破专业领域的局限,找到新的解决方法。作者认为专才在领域中的会越走越狭隘,颇有灯下黑的感觉。

通才因为涉猎较广,决定了学习者不断接触新事物,获得新方法。而一旦学习者能够熟练运用元认知进行知识迁移,那么一个通才的诞生指日可待。

03
如何成为跨领域的通才

《成长的边界》整本书的核心观点就是领域狭隘的专才并不符合世界变迁的需求,而跨领域的通才正是迎合世界发展的方向。那么如何成为跨领域的通才呢?

书中大量实例是作者为佐证其观点的论证材料,而从这些实际例子中,能够抽象出的要点:在元认知基础上的知识迁移,这就是整本书的核心点。只是作者并没有做出这样的总结。这个总结是基于我自己的知识系统而获得的。

想要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首先就需要多领域的接触,或者说多方面兴趣。只有接触足够多的信息,才能为知识迁移提供基础材料。这些信息的作用有三个。

第一,通过类比这些材料信息,我们能将相关材料进行联系,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方法。

第二,正因为接触多领域信息,学习者才能够有更多机会去做尝试,去体验不同的领域,去发现自己不同的潜能。

第三,通过这些材料获得外部视角。外部视角能够摆脱领域桎梏,而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问题,而新视角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与想法。创新往往由此而来。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多的面临不同条件去进行,即检索式学习、合意难度,其中合意难度包括间隔学习、交叉学习。这部分内容书中浅显地举了些例子。而更多的专业性内容,则可以去阅读《认知天性》的相关章节,两本书结合更能加深对对学习的理解。另外,学习的快与慢也有不同影响。学习受阻大,进度慢反而对学习者有益,毕竟困难作为试炼是对学习者最好的奖励。

再次,打破对坚持的幻想。人总有合适与不合适的领域,而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放弃,是最考验一个人的决策的。然而我们通常被教育:坚持不懈。但仔细想想即使坚持到最后一无所得也要坚持吗?如何聪明地坚持才是正确的道路。即便浅尝即止,也是有所收获的,当然前提是你有知识迁移的能力。

最后,不要想着什么长期计划,那不现实。跨领域的通才对长期计划没什么概念,倒是对短期计划比较清楚。事实上,面对多变的世界,谁能保证长期计划如实进行?所谓的长期计划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如此看来短期计划更有明确的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作者书中的事例都在说明短期计划对通才起到的作用更大。

04
结语

本书的特点在于打破了我们对某些问题的常规认知,更是击碎了一些畅销书创造的概念。而书中大量事例为作者反直觉的观点提供佐证。

同时,本书的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作者观点隐藏在过多的事例中,不如一般学术书籍结构明晰,比如《刻意练习》。而书中大量事例与认知学科相关,却又没有明确点出相关学科内容,比如知识迁移、元认知。

如果想要阅读此书,推荐以下书籍一起享用:

  • 认知天性

  • 刻意练习

  • 全局学习法

【文/云玖弋】

(0)

相关推荐

  • 《成长的边界》|只有不设限的人生,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

    <成长的边界>|只有不设限的人生,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 原创/静月荷 导读: 生活中,时常听家长说:自己孩子如何不省事,钱没少花.心没少操,可到头来孩子依然一事无成. 邻居王姨的儿子小江就是 ...

  • 《成长的边界》| 潘旭解读

    关于作者 大卫·爱泼斯坦,是<纽约时报>的畅销书作家,也是<体育画报>的资深撰稿人.前作受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及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盛赞. 关于本书 这本书代表了有关&q ...

  • 书单 | 万维钢推荐的15本书,带你突破认知边界

    湛庐每策划出版一本好书,都会收获一批大咖读者,其中就包括自诩"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的万维钢老师. 湛庐发掘好书,好书又经由读书人的推介,被更多读者所关注.今天就为你奉上万维钢曾亲 ...

  • 万维钢老师推荐的这本书,给了你应对风险的五条规则,条条经典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对冲>,一听这本书书名,可能觉得这是一本讲金融或者投资学的书.其实不是,这是一本讲风险管理的新书,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不确定时代 ...

  • 万维钢:想要独立思考,先敢于做一个怪人

    好心提醒: 今天的内容不仅烧脑,还可能会引发思维厌恶,请小心阅读. 最近听万维钢老师介绍一本书叫<西方怪人>,就是在讲一个问题,为啥西方近代这么强? 无论是文艺复兴.大航海.工业革命.近现 ...

  • 《端粒效应》| 万维钢解读

    关于作者 伊丽莎白·布莱克本,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加州大学教授. 艾丽萨·埃佩尔,加州大学教授. 关于本书 这本书说的是衰老的秘密.人到底是怎么变老的?我们到底能不能延缓衰老?你肯定已经听说过各 ...

  • 【学习究竟是什么?】最近阅读了万维钢老师...

    [学习究竟是什么?] 最近阅读了万维钢老师的新书<学习究竟是什么>,感触颇深,这本书其实是万老师精英日课中关于学习方法论的摘录,然而不同的是,万老师经过整理,给这套科学理论增加了一个内功心 ...

  • 摆脱固化思维的陷阱,突破自己的成长的边界

    大多数教育者和家长一直坚信"出名要趁早",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培养他的各种兴趣爱好,比如钢琴.小提琴.舞蹈等,并且通过逼迫孩子进行专业化练习,希望能够让孩子走向成功,但这样做真的能够 ...

  • 《人工不智能》| 万维钢解读

    关于作者 梅瑞狄斯·布鲁萨德,毕业于哈佛大学计算机系,拥有计算机和数学的学位.她自己创造过好几个人工智能系统,在 MIT 媒体实验室工作过.布鲁萨德现在是纽约大学助理教授,同时她还是一个记者. 关于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