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出生的杨愉锐,今年刚满30岁,是湖北省武穴市大金镇周梓村一家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今年是他退伍返乡创业的第十个年头。2009年,18岁的杨愉锐应征入伍,由于身高优势,他被选入国旗护卫队。站军姿、握枪、踢正步……日复一日高强度训练,杨愉锐终于成为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护旗手。
两年义务兵生涯结束时,部队为他在北京安排了国企的工作。当时,20岁的杨愉锐也想留在大城市,但在父亲杨云广的劝说下,他还是选择了回乡。杨愉锐的父亲杨云广曾从事农资生意,家里生活条件一直不错。后来杨云广放弃生意,流转了1000多亩水稻田,开始种水稻。在杨云广看来,农业前景广阔,“只有年轻人才能掌握农业现代科学技术”,为此,他“召回”了儿子。
杨愉锐的高中同学、战友当中,有的在城里工作,有的做生意,只有他跟农业打交道。虽然回家了,但他一开始并没有全身心投入。除了辛苦,更是因为在很多人眼中,农业“不体面”。2012年,杨愉锐购买了第一台拖拉机。见到这个大家伙,他好奇又兴奋,在田里胡乱开起来,被严格的父亲一通臭骂。被“自己不会开还天天说我”的父亲责骂,杨愉锐心里很不服气,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田打平”!杨愉锐找到了农业的乐趣。他一边向师傅请教农机驾驶,一边练习,还买书学习理论和维修知识。慢慢地,杨愉锐对农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没有机械化,就不会实现农业现代化”。他坚信,开农机跟在部队一样,就六个字:反复练,练反复。
2017年,杨愉锐参加了第二届湖北省“东方红”杯农机手职业技能竞赛,竟然获得了全省农机操作与维修个人赛第二名。2019年,他又在第四届湖北省“工匠杯”农机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农机维修与驾驶操作竞赛个人赛冠军。竞赛好成绩让杨愉锐很自豪,也让他坚定了把农业当成事业的决心。
2016年,杨愉锐动员4位好友,合伙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农机合作社,购置50多套农机设备,为周边的农户提供专业农机服务。合作社采用“合作社+企业+农户”运营管理方式,可以根据农户需求,提供机耕、机收、育秧、插秧、施肥、植保、烘干在内的全托管和半托管服务。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周边3个村45户贫困户通过劳动力入股增收,每年每户分红9000元。刚退伍回来时,杨愉锐很听父亲的话,不过,随着对农业了解的深入,他慢慢打起了“小算盘”,跟父亲的矛盾也多了起来。2020年,杨愉锐到荆州学习硬地硬盘育秧技术,这项新技术省时省力,但和传统水田育秧差异很大。村民听说他要在水泥地上育秧,都当成笑话看。
“别人能,我也能做成!”杨愉锐憋着一股劲儿。15天后,秧苗整整齐齐“长”在了水泥地里。
这些年,在种地这件事儿上,父子俩没少出现分歧,杨云广认为杨愉锐虽然精通农机技术,但自己的农业经验更丰富,应该多听“老人言”,这样才能少走弯路。但杨愉锐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年轻人应该多尝试,不能怕走弯路”。
杨愉锐如今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闲暇时他时常带着孩子们在农场里踢正步,他觉得这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他说,中国农业这篇大文章十分深奥,永远也做不完,需要年轻人去挑战、担当。
从学生到军人
从护旗手到农机手
从儿子到父亲
身份转变,初心不变
内容来源 | CCTV-17《三农群英汇》、武穴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