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遇到瓶颈,或许只是缺少了名利诱惑

这是与子同航的第856篇原创文章

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最好的状态无非是名利双收。作为管理者要学会营销手上的项目,指明潜在可能获得的利益点,比如成长、经验等等,他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此而全心全意付出。与之相反的是,还有很多领导者喜欢利用道德绑架,如果不这样做工作,就意味着不敬业。这样的绑架放在任何人身上,都会不舒服,领导的指责并非高高在上用来发号施令的,而是要学会跟员工进行交易,交易是商业的本质,所以领导者学会营销手上的项目,从本质上来看更像是商人的角色,是用来消除信息不对称性的。

如果说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做到“买我东西,传我美名”,其中的“买我东西”相当于“利”,“传我美名”相当于“名”,就是通过这样的关系建立起强关联。如果把领导定义成商人,最终要跟员工达成交易,这个交易就叫做“心理契约”。作为消费者,只有一件东西感觉到超值,才会心甘情愿地购买。同样的,如果领导手上的项目能够契合员工的心理需求,这样的工作需求他会自发努力完成,领导不用盯着,因为你知道你手下的员工已经开启了全自动模式,如果有相应的问题他自然会跟你提出并共同解决。

当然,在工作任务完成时,一定要记得给对方好评,也就是说不要吝啬你的夸奖,就像买卖双方互评一样,这样的交易久了,员工与领导之间彼此就会产生默契,团队的人心也会因此而凝聚。你看,管理其实并非难事,领导者手上会有很多牌可以打,而并非只有用人权或者调薪权这两样。之所以很多人的领导感觉不好当,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就是因为他们忘记了与员工的心理契约,更忘记了交易才是商业的本质。对外拉客户谈生意,这可以为公司创收,这是买卖人,但对公司内部的管理,其实更像买卖,只不过交易的“名利”略微不同。

如果从名利关系和道德关系来看,其实名利关系的确定性会比道德关系更高。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个人永远不会背叛的就是自己。我们都知道古代打仗要学会“擒贼先擒王”,军队的主帅才是对军队发号施令的核心。很多时候,带兵的将领会被敌方斩杀,在性命受到威胁时,每个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保全自己,这是人的天性无可厚非。即便牺牲掉将领,也总好过牺牲自己的性命。在军队中,如果一味地通过道德来强化保护将领的重要性,这样的效果并不会很好,更何况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关于这一点,曾国藩创办的湘军则开创了先河,如果将士上场杀敌没有保护好自己的将领,将领因此殒命,那这一队的将士将会被遣散回家,不再录用。在清朝末年的,尤其是在湘军中,每个人的收入会比清朝的正规军要高得多,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能够有这样一份收入就能够养活全家很多人,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将士在战场上更加拼死保护将领,因为谁都不想为此而丢了这份薪水。你看,这年头名利关系明显比道德关系要好用得多。如果从人际关系上看,大家都喜欢听好话,都喜欢听赞美,这里用的也是名利关系中“名”的部分。

通过名利与道德的对比,并非道德不重要,道德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良知,只不过名利的效果会比道德的效果要好很多。比如在招聘用人上,其实也是商人的思想,作为应聘者一定要让老板看到雇佣你是“超值的”,很可能实现更多的“利”,这样你的入职几率会比其他应聘者要高很多。在跟别人对外谈合作时,要让对方看到可以图的“名”或“利”,这样的合作才更有可能达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都是交易,所以将自己定位于买卖人,此时你会比别人少走很多弯路,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

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最好的状态无非是名利双收。一个人的内在驱动力以名利为诱饵,会比道德等方式要好用得多。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都是交易,所以将自己定位于买卖人,此时你会比别人少走很多弯路,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

这里是与子同航,好好学习,与子同航。帮你远望视界,重新理解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