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和黄元吉注道德经江海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吕祖秘注道德经心传
江海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此章以退以弱以柔以和为主。
江海者,水之聚也。
言其水善下之,故百谷者。
天地万物也,水为天地之脉,为万物之滋,是以借水而譬之。
水之最退最弱最柔最和,
天地万物,不能强之,
不能远之,言其道与水同体。
似退似弱似柔似和,
故水为百谷王。
道亦然之。何也?
水之善下故耳,道之能逆故耳。
水之体,柔而不絶。
道之体,柔而长生。
总而言之,清之静之足矣。
水能川流不息,故以水譬之。
水之势故然。
是以圣人在上位而不骄,
顺乎民情,学道而不骄。
顺乎一气,圣人故欲上民。
先以下之,故欲顺民。
先以和之,故不重不害。
居上以退以弱以柔以和,则民无变。
道以退以弱以柔以和,
则气不骤,故无重无害。
无重无害,则民不争,
则气不散,以清以静。
居上之体,守道之要。
譬言天地万,道莫如水,
道莫如气,气莫如心。
心死道存,心默道守。
安和泰山,稳如盘石。
万缘不罣,毫发不染。
莫如静,静则无争。
除水之外,道之外,
莫能如是无争,故莫能无争。
不争则不害,不害则不重。
不重则不前,
而先后之不前则不下。
不下则居上不骄,
不骄则能为百谷王。
能为百谷王者无他,
言其善下也。
善下者,为水为道。
故以江海言之,
是以圣人莫能与争。
黄元吉祖师解读道德经
第六十六章 为百谷王(节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人,必以言下之;欲先人,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人不重,入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此喻炼丹之学,始以神火下入丹田,然后火蒸水沸,水底金生,长生之药始得而有。
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原是完完全全;自有生后,气质拘之,物欲蔽之,所得于天之元气,悉散漫于一身尸气之间,不能荟萃一区者久矣。
今欲攒簇五行,和合四象,
会于中宫,归于玄窍,
其必万缘放下,一私不起,
垂帘塞兑,以目视鼻,
由鼻对脐,降心火于丹田
——不过片响工夫,
即见玄关窍开,一阳来复,
周身之气,自然齐集丹田,
融融泄泄,乐不可名。
但观照之初,
火不紧则金不出矿,
火太猛则又烧灼精血,窒窒灵机。
惟有不粘不脱,若有若无,
而下丹田之气自跃跃欲动。
此犹江海之能下百谷,
百谷所以归往。
圣人能下天下,
天下所以归心。
夫人一身,
心为至大至贵,
百体皆小焉贱焉者耳。
太上故以江海之大、
圣人之贵喻心,
百谷之小、万民之贱喻百体,喻下田。
修道者亦当以下为本,
以贱为基,
而不自处于高于贵,
庶低下于人,所成自易。
若论凡人,原以神为主,
气则随之动静,
所以生男育女,而有生有死。
至人则以气为主,
而神则听之转移。
《悟真》云“饶它为主我为宾”是。
大修行人,于气机之动,
逆施造化,颠倒乾坤,
一听其上下往来,归炉封固,
再候真信,循环运转,
全不以神为主持。
但观真气之冲和,
逆施倒行,功成九转,
丹熟珠灵,岂不高高乎在上?
赫乎居先,而为万夫之仰,
天下之观者耶?
惟其处下居后如此,
则一片活淡之志,
谦和之心,
所以无倾丹倒鼎,汞走铅飞之害,
故处上而人不重,
处前而人不害。
以其不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大道家园*文始法脉*至真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