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笫一台最超前科学仪器——是人体五官

原创 陈彩声 经方临床

2021-10-31

人体构造,人的感知功能,估计是世界上任何科学仪器所不能及其万一的吧?比如舌头有味觉,能知酸苦甘辛咸,哪个食物有点什么味道,舌头都能尝出来,仪器再先进,能尝出哪个是甜酸苦辣吗?能辨出五味吗?

知五味,有什么临床意义吗?五味入五脏,五味各有不同的治病功效。酸甘化阴,辛甘化阳,酸味收涩,苦味燥湿,甘味生津生湿,辛味发散,咸能润下。西医用仪器看病,用药没有五味之分,不知五味功效,所以用药往往无效。

人的鼻子,能闻出“臊焦香腥腐”五种气味,仪器能分辨五种不同气味吗?五种气味,也各入五脏,对脏腑有不同影响。比如香气醒脾,让人食欲大开;腐气臭气,让人作呕。气味不同,功用各异。

人的眼睛,能辨五色,仪器能辨认五色吗?舌质有老嫩,舌苔有老嫩,舌苔和舌质共有五色,能依形色辨认体质之寒热虚实,仪器能辨认体质之寒热虚实吗?中医师的眼睛,一看舌象,就知病人体质之寒热虚实,可对病因立作准确的判断。既能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也能针对危症的不同病因进行精准的对证治疗——“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达到“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神奇疗效。让西医专家们惊得目瞪口呆,自叹不如。原因在哪?因为中医治病,是用中医师的感官看病,西医治病,是用仪器看病。仪器能有人一样的感知功能吗?中医师所感知到的,是脏腑功能的失调情况,属于物理功能的高级层次;西医仪器的化验结果,是有形物质的低级化学层次。诊断水平的层次不同,治病疗效当然迥异。

一粒微尘入目,也能感觉出来,仪器能感觉一粒微尘入侵吗?皮肤哪里痒,身体哪里痛,要身体自己才知道。仪器能查出你哪里痒痛了吗?更查不出引起痒痛的原因吧?中医虽然不知道病人哪里痛痒,但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既能知道病人那里痛痒,也能诊断出引起痛痒的原因。这样就达到医患互相沟通,充分利用病人的感知功能,对病情的了解达到细致入微的程度,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比如口臭,估计仪器绝对查不出来吧?而人的嗅觉却能闻到。观舌以辨其寒热,对证施治,可以治愈。西医无寒热之辨,故无法治疗。

又如小便灼热涩痛,仪器根本查不出来,要病人自己才能感觉到。中医就根据病人主诉,再用望诊切脉,而辨其寒热虚实,可以迅速取效。西医用仪器看病,查了三天三夜,也查不出灼热涩痛的原因。盲目用药的结果,就是治成了尿毒症,然后完了。

肠胃还有一个功能,感知饮食物寒热属性的功能。梨子性寒,阳虚者吃后容易腹痛泄泻;大豆凉而壅滞,胃冷的人吃了容易胀肚子;保鲜剂大寒,寒性体质容易引起腹痛腹胀,……,麻桂能发汗,硝黄能攻下,戟遂能逐水,一切食物药物的寒热属性,治病功能,都是在人体身上实验出来的,而不是小白鼠身上试验出来的。因为小白鼠的生理跟人体完全不同,老鼠多吃巴豆没事,人多吃了会中毒死亡。

西药没有寒热温凉、攻扶补泻的概念,因为用来试验的对象是小白鼠,小白鼠不会说话,不能把吃药后的感受告诉制药专家,所以知之甚少。

人体还有一个最有意义的功能,就是大脑的综合分析判断功能。比如只要知道“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就知道“吴茱萸汤主之”;只要知道“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脉阴阳俱紧者”,就知道是麻黄汤证,可一服而愈。西医仪器看病,能知道这些吗?看了三百年,花了三百万,也不知道去用才几毛钱一付的麻黄汤治疗吧?所以中医诊断神速,见效更快。说西药快的,只是瞎说而已。
宣传中医的科学性,保护人民健康。欢迎好友转发。
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1.10.31.凌晨。
(0)

相关推荐